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遺址,西安市對於文物保護方面的工作也是極其負責。圖中坐落在西安鬧市區的土堆,不要以為是哪個工程遺留下來的土渣子,歷史上它可是明代秦王府城牆。按照規劃,這面城牆已經影響城區的發展,但注重文化保護的西安市還是將它保留了下來。

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明秦王府坐落於西安市中心,呈南北長方形,周長2158米。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受封次子朱樉為秦王,次年派其駐守西安,當時的秦王府有著“天下第一藩封”的美譽。明朝覆滅後,清朝拆除了秦王府的建築和東體仁門、西尊義門、南端禮門,改建成為八旗教武場。

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明秦王府城牆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受到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保存最好的屬南門城牆,長度約300米。遺留下來的秦王府土城牆與現代化發展的西安市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有的城牆遺址坐落在鬧市交通要道旁,有的則隱藏於居民樓之間。2003年,明秦王府城牆被列入陝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明秦王府城牆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西安市從文物保護和市容兩個角度考慮改造明秦王府城牆,將土城牆遺址包裹上青磚。但改造工程讓西安市民和歷史學者褒貶不一,有些人覺得用青磚包裹後的明秦王府城牆失去了歷史底蘊。

西安鬧市區的“土堆”,真實身份是明代古城牆,改造後失去原貌

圖為新城廣場附近改造後的明秦王府城牆。不管怎麼說,西安市的文物保護工作已經很不錯了,至少不像其他地方為了發展直接將文物遺址直接推平。歷史文化底蘊才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失去靈魂的城市註定發展不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