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絡文學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應運而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歷程,網絡文學正逐漸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力量,並在現實主義創作的領域上發力,承擔書寫時代精神的使命。

近日,阿里文學CEO黎直前(阿里花名:宇乾)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網絡文學進入2.0時代”,這一觀點再次引發熱議。據《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網絡文學作者多達1400萬人,讀者規模突破4億。隨著市場急劇擴張,影視化改編熱潮奔湧而來,大眾對影視化改編的期許也在日益增長。在宇乾看來,“網絡文學亟須走出野蠻生長階段,進入更健康有序的成長階段,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迎接更高規格的挑戰”。

早在9月的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網絡文學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的說法就被多次提及。用來標記“網絡文學2.0時代”的,一是內容的精品化,二是產業形態的融合化。這也強調了當下網絡文學發展聚焦兩個方向:好內容的培育;融合發展。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從1.0到2.0,變化的是什麼

1998年,中國第一部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誕生,網絡文學自此落地生根。2000年,《第一次親密接觸》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至今,網絡文學的影視化改編歷程已有18年。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學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載體,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傳播力、影響力的內容核心。以文字為支點,網絡文學可以衍生出多重多樣的形態。

近年來,網絡文學無論是在內容創作還是產業衍生上都有了顯著增量。網絡文學迅速發展,壓力也隨之而來。一方面,網絡文學付費模式出現瓶頸,用戶增長率走低,而另一方面,影視化改編也隨著大眾文化需求的變化而受到更嚴格的考驗。“或可說,網絡文學走過初期發展的20年,正在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宇乾表示。

2.0時代並非一個明確的時間概念,而是區別於過去網絡文學發展模式的新形態,這意味著內容品質提升和全鏈路衍生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如今,“1.0時代”湧現的大量網絡文學作品受到市場青睞,短時間內,影視化熱潮達到高峰。但縱觀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兼具良好口碑和收視的作品佔比並不高。市場的急劇擴張,造成了從業者的逐利心理,創作套路化導致作品質量不過關。與此同時,“影視改編也在對網絡文學‘涸澤而漁’,為快速收割網文作品在衍生層面的收益,蜂擁而至,匆匆上馬,不乏買櫝還珠式的編造”。此外,創作者與製作方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在影視化改編過程中低效的參與度同樣是重要原因。

因而,網絡文學進入2.0時代的關鍵在於推進網絡文學健康有序的發展,全面促進產業形態融合。“好內容的標準就是讀者喜聞樂見和具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宇乾認為,正能量、好的世界觀、喜聞樂見是“好內容”的三個標準,2.0時代首先應聚焦優質內容,培養網絡文學創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從1.0到2.0時代,網絡文學不再只是一個載體,字數不再是核心,更重要的是一個能夠具有巨大傳播力、影響力的內容核心。”在帶領阿里文學不斷前進過程中,宇乾也在不斷思考未來的發展著力點。成立三年來,阿里文學先後推出了多部網絡文學作品,其中不乏《太行血》《浩蕩》等迴歸主流價值觀、與時代精神呼應,貼合實際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在宇乾看來,促進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融合,

以更高的創作要求書寫生動的時代生活、記錄真善美,同樣是網絡文學2.0時代的前行方向。

以“全鏈路”思維做好內容衍生

網絡文學從1.0到2.0,內容依然是網絡文學平臺發展的重要抓手。精品化、融合化是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把傳統單維度的文字創作向以IP衍生為核心的多維度擴展,這也是網絡文學1.0到網絡文學2.0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變。”宇乾強調。

立足於網文衍生和IP孵化,各大平臺都在試圖通過精品內容構建全新的內容生態,融合共生。其中,閱文集團就以參投、出品、聯合開發的形式參與過多部IP影視劇的開發,嘗試打造文娛產業鏈。阿里文學則運用“全鏈路思維”,全面打開內容衍生和IP孵化的局面。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在“全鏈路”中,服務作者與讀者是關鍵的一環。為了解決創作者與製作方對接的問題,阿里文學成立了IP影視顧問團,其中包括敦淇、李小婉、吳雪松、李波、劉文武、楊文軍、白一驄等十一位製作人和導演,同時積極簽約頭部作者,為IP量身定製孵化計劃,加速IP培育及衍生速度,為製片人與原創作者提供良好的溝通渠道,保障改編內容與原著精神的一致性,優化衍生效果。“阿里文學要打造文學領域的水電煤,落實到具體就是一方面服務作者、一方面服務讀者。而做好IP衍生,是兼具服務讀者、服務作者的最好方式”。

IP衍生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託於綜合的文娛生態,如阿里文學簽約的作家漠夕,在創作不到十萬字時就賣出了衍生版權;作家驃騎的作品《零點》在動筆之前,阿里文學就與驃騎及製作人馬千策協商要做一箇中國軍人的故事,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IP。宇乾曾表示,“這些案例在一開始就藉助了阿里大文娛的力量。因為背靠阿里大文娛生態圈,阿里文學有很多優質資源可以給作者,包括推廣給優酷、阿里影業進行IP衍生等”。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綜合性文娛生態”這一意識正逐漸得到行業多方的認可,以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為例,這一舉動也印證了“產業融合”的內在聯動。

在宇乾看來,惟其如此,生態化的衍生才有希望將中國網文IP打造成全產業鏈IP,“IP不是單一的維度。除了文字,IP的獲取途徑還包括遊戲、影視、動漫等等”。依託整個阿里生態,阿里文學不僅著力於挖掘優質的網絡文學內容,還聯動淘寶、天貓、支付寶、優酷、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遊戲等渠道展開不同維度的業務協同,對

優質內容生態的融合化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聚焦好內容、生態化衍生,“網絡文學+”還有更多可能



可以看到,在全鏈路佈局的過程中,阿里文學的初心依然是讓閱讀更簡單快樂,通過文字、影視、動漫、遊戲等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精神食糧,輸出正能量。而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秉持精品化創作和融合發展的精神才有希望將網絡文學推向品質更高的2.0時代,為文娛生態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