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了,再次回顧下中國期貨市場上最黑暗的327國債事件

327國債事件四大贏家,今天已經三死一坐牢。

四人最終悲劇謝幕:魏東跳樓身亡、袁寶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周正毅鋃鐺入獄16年、劉漢兄弟被判極刑。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事件的經過。

國債327事件,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發的327案,也成為了中國證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間(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則將1995年2月23日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釋:327是國債代號,並不是案發當日,出事的那天是1995年的2月23日)。

事件各方

多頭:中經開

1988年4月,由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了中國農業開發信託投資公司。這家小規模的信託公司一開始就有著濃厚的“政府背景”,它以接受財政部農業週轉金委託管理起家,之後接受全部財政週轉金和農綜辦資金的委託管理。1992年1月,改名為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經信”或“中經開”。其業務擴大至

信貸證券、實業投資等自營業務。

“中經開”以其進取與兇悍的風格聞名於業界,中經開最為風光的一仗是1995年327國債期貨事件。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方大獲全勝而告終。經濟學家韓志國說:“中經開是一個特殊企業。財政府部掌管政府調控大權,按常理說,它是不能辦企業的。在辦了企業的情況下,在327國債期貨這樣的交易品種中,中經開也理當不能參與,否則就有內幕交易的嫌疑。”中經開的判斷左右著多方的判斷,而當時保值貼補率與貼息的走勢又恰恰與中經開的判斷完全吻合,這不能不給中國的資本市場留下一個疑點。

此後使中經開“名聲大嗓”的還有同年8月發生的長虹轉配股事件和近期的銀廣夏事件。327之後,中經開走了一個“下降通道”。信託業務、房地產投資都不景氣,而證券的承銷業務又往往因為惡性競爭變得幾乎無利可圖。1997年,中經開對外支付幾次出現危機,78億元債臺高築。2000年6月,中經開經由

國務院批准,成為清理整頓後首批確定保留並移交中央金融工委管理的中央級信託投資公司之一。公司將實業投資剝離給中經投公司,信貸資產已“模擬委託”給資產管理總部繼續清收。

空頭:上海萬國證券負責人管金生

1988年2月,管金生負責籌建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在他執掌期間,萬國證券一級市場承銷業務佔中國總份額的60%,二級市場經紀業務佔到全國總份額的40%。美國英國的權威機構評定萬國證券為中國第一大證券公司。管金生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令萬國成為中國的野村美林。1994年,提出萬國證券“要在2000年進入世界十大券商”。但國債327事件後,萬國證券元氣大傷,不久被重組。1996年7月16日,申銀與萬國合併。1995年4月,管金生辭職。5月19日,管金生被捕,罪名為貪汙、挪用公款40餘萬元,但沒有違反期貨交易規則的說辭。

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由做空改為做多:遼國發

遼國發掌門人高嶺兄弟是中國早期資本市場的大炒家之一,股票、期貨債券、資金拆借,哪裡都有其身影。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更讓遼國發“一鳴驚人”。1995年2月23日,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

詳細經過

國債期貨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但是,當時中國國債發行較難,主要靠行政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後,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行業管理者發現期貨這個東西不錯,可以提高流動性,推動發行,也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奉行“

拿來主義”,引進國債期貨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可以對此進行做多做空的買賣。在本質上,這種交易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這也正是美國財政部成為國債期貨強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瘋狂流淚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節前,中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陡然增到14家。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1995年,與中國股票市場的低迷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形勢似乎一片大好。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

作為空方的上海萬國證券公司和遼寧國發集團不願坐以待斃,通過鉅額做空來絕地反擊。遼國發把幾家關係戶的空倉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過無錫國泰期貨經紀公司大量違規拋空,企圖壓低價格。但拋單都被多方吸收,327價格還是在上升。遼國發背棄盟友萬國證券,突然倒戈,改做多頭,企圖繼續抬高價格減少損失。“327”國債在1分鐘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鐘後共漲了3.77元。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個億。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

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當日16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砸出1056萬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幣的國債)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

爆倉。這個行動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佈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持倉量的範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上交所對管金生是客氣的,當時並沒有公佈管金生和萬國的名字,第二天,萬國證券發生擠兌。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鑑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中國範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劃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都公佈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併。

“327”國債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327”國債期貨合約上驚心動魄的廝殺,現在說來依然歷歷在目。

事件結局

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開設期貨協議平倉專場,暫停自由競價交易。在財政部發出貼息公告後,327國債價格上升5.4元,其他市場上327的價格在154元以上,而上交所前週末的收盤價為152元。多空雙方意向相差較大,協議平倉困難重重。27日,協議平倉只成交了7000多口,而327持倉量高達300多萬口。

2月28日,上交所再次強調:對超規定標準持倉的將採取強行平倉,平倉價將參照27、28日場內協議平倉的加權平均價來確定,大約在151元左右,致使平倉交易開始活躍,28日平倉140萬口,327國債佔85%以上。

3月1日又延期一天進行協議平倉,當天平倉量達到80萬口。3月2日雖然不設平倉專場,但327品種平倉仍達到25萬口。經過幾天的平倉使持倉量有了較大的減少。

管金生的前任秘書說:327事發後,正值上海東廣金融電臺開播,還在臺上的管金生也被列為邀請對象參加開播儀式。管金生到達會場時,儀式已經開始了,賓客都已就座,竟然沒有一人與他打招呼。眾目睽睽之下,管金生站了足足有5分鐘,最後還是一位境外證券商的代表實在看不下去,站起來與他打了個招呼,並騰出一個位子讓他坐下。

這種尷尬的局面沒有維持多久。3月,人大政協兩會召開,火力驟起。群情激憤,其中經濟學家戴園晨言辭暴烈:英國最近發生了巴林銀行的投機事件。幾乎同時,中國也發生了類似事件,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搞投機,虧損了16億元人民幣。按中國目前法律,貪汙是要進監獄的,貪汙4萬元要判刑進監獄,貪汙100萬元以上要吃槍子兒的。那麼投機搞空手道,投機金額達1400億元,應該得到什麼樣的懲處呢?

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交易無效,這就出現了萬國原有虧損如何處理的問題,就是說萬國必須破產。這種情況下就有人提出來要保護國企,不能讓萬國破產。此後,在地方財政的鼎力挽救之下,萬國被併入上海另外一家地方性券商申銀之中。這就是後來的申銀萬國證券公司。

“327事件”震憾了中國證券期貨界。在仲裁機關的調解下,2月27日、28日進行了協議平倉,但效果不甚理想,3月1日又進行了強行平倉。局面剛剛明朗,又值兩會召開,對“327事件”責任的追究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後來,中紀委、監察部會同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在上海市政府配合下進行了4個多月的調查,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嚴肅處理。

萬國證券公司進行了改組,董事長徐慶熊、副董事長兼總裁管金生同時辭去所任職務。管金生鋃鐺入獄。“327事件”的二號主角遼國發,由來自瀋陽高原

高嶺兄弟主持。“327事件”後,為了挽回鉅額虧損,於3月份又試圖翻本,繼續在債市炒作“329”品種,結果再度虧損。遼國發案不僅是證券期貨違規問題,還有金融詐騙等嚴重犯罪,涉及金額數百億元。

“327風波”之後,各交易所採取了提高保證金比例,設置漲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國債期貨的投機氣氛。但因國債期貨的特殊性和當時的經濟形勢,其交易中仍風波不斷,並於當年5月10日釀出319風波。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鑑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作出了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決定。至此,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327風波”與引發亞洲金融風暴的巴林事件只相差兩天時間,“327”事件同樣明顯暴露出中國對於高風險市場的內外監控能力相當不足。釀成“327事件”的具體原因有三點:其一,期貨業務的推出相當倉促,不僅缺乏經驗,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法規,更重要的是對市場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其二,國債期貨市場投機風氣極濃,違規造市、超額持倉、內幕交易現象相當嚴重。個別

券商惡性投機,蓄意違規,對此卻缺乏監督,甚至可以在沒有相應保證金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進行上千萬口的交易,也沒有即時預警機制。其三,有關327券分段計息加息及貼息消息的洩漏,是觸發此次事件的導火線。從歷史的角度來看,“327事件”未象巴林事件一樣引爆金融危機,可謂不幸之中的萬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