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五代十國開始於晚唐,終結於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黑暗的時代,全國南北各路軍閥相互混戰,導致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這個時期,並沒有被納入中國的正統王朝,因為它四分五裂,沒有一個穩定的中央政權。

五代十國的開始,要歸罪於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得各路藩鎮軍閥勢力迅速崛起,而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卻走向了末路。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最後朱溫篡唐,建了後梁,從此之後,便開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王朝更替時代,加上全國南北割據的十個藩鎮小王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這便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的終結者是宋太宗趙匡義,公元979年,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宋太宗徹底結束了五代亂世,再次統一了中原,名垂千古。

毫無疑問,宋太宗趙匡義是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後人永遠銘記。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然而宋太宗登基時,全國的南北藩鎮小國已經基本被滅光,只剩下北漢政權和一些小股政權,這就要得益於他的哥哥,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了。

這就好比當年的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中國,可謂風光無限,功傳萬代,其實都是佔了幾代先祖的光,沒有幾代秦王的兢兢業業,哪裡有他秦始皇后來的風光呢?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通過“陳橋兵變”顛覆了後周政權,最後黃袍加身,和平篡位,建了北宋王朝。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此後在位期間的17年間,趙匡胤根據宰相趙普提出的“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軍事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的王朝戰爭,先後滅亡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分的統一。

然而天妒英才,統一全國的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趙匡胤暴病而亡,臨終前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匡義。趙匡胤的死,歷史上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暴病而死,有的說是被弟弟趙匡義謀害的,反正沒有統一的定論。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其實在歷史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永遠銘記他對中國歷史、民族大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他統一全國的戰爭中,雖然避免不了動武,要動武就要流血犧牲。但是宋太祖不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君王,他在統一大業的戰爭中,時常告誡部下:城陷之日,慎殺戮,萬萬不可加害無辜,這便是真正的王者胸懷。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因此趙匡胤的統一大業進行得相當順利,北宋大軍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真心歸附。

當然也有一些不識時務的藩鎮割據勢力,比如南唐後主李煜,在北宋大軍兵臨金陵城下的時候,他以重金賄賂趙匡胤、趙普等權貴,請求保留江南。

李煜是一國之主,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他曾經寫過很悽美的詩詞《虞美人》,以表達亡國之痛。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由於曲調實在太悽美動人,《虞美人》被改編成了現代流行歌曲,還十分火爆,不管男女老少都愛聽愛唱。

李煜是個懦弱的君王,根本不適合做一國之君,自他登基起,就註定了亡國的命運。他只適合做個詩人、詞人,治理國家並不是他所熱愛的事業。因此他雖然很努力地治理國家,但是南唐國力依然十分薄弱,軍隊的戰鬥力也很弱,亡國是遲早之事。

李煜違背了全國一統的歷史潮流,這顯然是不被北宋政權所允許的,趙匡胤大怒,大罵李煜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此言一出,成千古名言,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成語,後世的人們只要讀到這句話,就會聯想到那段耐人尋味的硝煙往事,沒有一個人不被宋太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大軍壓境,一懦弱國主求饒,趙匡胤怒斥10個字,成千古名言

公元975年,金陵城被宋軍攻破,李煜卻誓死不降,最後被俘獲押往北宋都城汴京,被宋太祖封了一個“違命侯”的稱號,3年之後,李煜抑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