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和別的過早品種百花齊放的氛圍不同,在武漢提起燒梅,大多數人只會想起各種嚴字頭的店。

薄而紮實的皮子,厚重的豬油花,亮瑩瑩的糯米包裹豬肉和香菇,密密麻麻的胡椒隱藏其中,第一口就能把辛辣的濃郁烙印在你的味蕾記憶裡,再也忘不掉——這便是嚴字頭燒梅,它承包了武漢人對於重油燒梅的一切幻想。

但屬於一元路的燒梅,卻不相信嚴字頭的神話。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走過小資打卡的三聖居,拐彎路過排滿隊的超級網紅燒餅,馬路對面才是一元路附近居民最愛的燒梅——武昌重油燒梅

在吃這家燒梅之前,我知道廣式的燒賣包著豬肉和蝦仁,內蒙古的燒麥包著羊肉和蘿蔔,卻不知道屬於武漢人的胡椒香菇鮮肉重油燒梅,還可以有另一種好吃的可能。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每天還是睡夢中的時間,一元路上就已經瀰漫出面食混合糯米的香氣。起個早床去買菜,再來武昌重油燒梅吃一碟燒梅,是一元路人的儀式感。

武昌重油燒梅不在武昌,而是在一元路上一家被松針和重油的熱氣燻得“烏眉罩眼”的小美食城裡。遠遠就看見門口高

高摞起的蒸籠,上面整齊的圍著一圈白瓷盤,是和嚴氏一樣的陣勢。瓷器冰涼,將盤子放在蒸籠上蒸熱,給客人盛了燒梅以後便不會影響燒梅的熱度,這是燒梅文化中的技人智慧。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蒸籠後面便是武昌重油燒梅的“夢之隊”,將近十來個麵點師傅圍著桌子站滿,連透明的玻璃都沒有,就在你面前把一粒粒燒梅飛快地包出來。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買燒梅都是4個起步,師傅把蓋子掀起30°角,手往蒸籠的朦朧熱氣裡探去,你還沒等到蒸汽散去將蒸籠裡看個究竟,蓋子“哐”又撂下,燒梅已經穩穩當當地擺在了小碟子上。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拿著一碟燒梅往裡走,找了空座位放下,還要折返走回前廳去打一碗免費供應的花紅茶

約十五元一斤的紅花葉子用開水煮透,便是老武漢人最愛的紅花茶。幾十年前它的地位很高,明明是熱氣騰騰,喝起來卻解膩又清涼,和廣東人煮的涼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紅茶往桌子邊一放,武漢人吃燒梅的一顆心才踏實起來。這時才能專心來品一品,這一粒打破武漢人常識認知的重油燒梅到底是什麼味道。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的皮子白得瑩潤,是燒梅里少有的輕薄,軟塌塌的在碟子裡看起來弱不禁風,筷子提起來又放下去卻難以使它破損分毫。這時懂行的武漢人便知道,這粒燒梅包得是有點功夫的,不容小覷了。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抱著懷疑的態度一口咬下去,皮子的口感甚至有些廣式蝦餃的膠質感

,糯米看起來也是瑩潤潤的恨不得要掐出水來,所以入口後稀綿綿的口感讓人驚訝又意料之中。

在武漢人對於燒梅的味覺評判體系之下,更令人驚訝的是燒梅吃進嘴裡了,居然還沒有胡椒的辛辣以排山倒海之勢出現!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好奇又納悶的心剛剛懸起來,藏在糯米里胡椒的辣味卻恰如其時的從味蕾深處慢慢湧現

,由遠至近,由淡至濃。

直到胡椒的辛辣充斥瀰漫了整個口腔,武漢人才能安心的看著筷子上剩下的半粒燒梅痴痴一笑,一邊感嘆著“個斑馬怎麼還可以是這種味道?”“這是什麼神仙重油燒梅啊!”,一邊往嘴裡塞進剩下的半粒,嘴裡又急切又仔細地再一次品味起來,手中的筷子已經打起了下一粒燒梅的主意。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兩三粒燒梅下肚,你已經瞭然於心。

和武漢人平時吃的多數重油燒梅比起來,這家武昌重油燒梅更加的柔軟稀綿,油的厚重變得滋潤,胡椒的辛辣變得有層次,再配上傳統的丁子瘦肉和軟爛香菇,一道以粗獷霸道聞名的麵點也有了柔情

它和制霸武漢的嚴字頭是兩個路子,但它的的確確是很好吃的。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燒梅里厚重的豬油花明明也是真材實料存在的,但一碟燒梅下肚並沒有感覺到往常的油膩,拿起手邊還是燙(tá)的花紅茶,一口便可以完全解了嘴裡的油葷。就這樣,6元一碟燒賣,撐起了一天的幸福感。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做了十幾年,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家燒梅店了

從公安路的擁擠小店,搬家到一元路車站中國銀行的側面以後,它就變成了這附近居民的食堂,從早上的燒梅、水餃、熱乾麵、豆皮……到中午晚上的蓋澆飯、小碗菜,一應俱全,味道穩定安心。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其中水餃(餛飩)是店裡除燒梅之外最受歡迎的菜品,很多人吃燒梅也會點一碗來搭配著解饞。

水餃用的肉和燒梅里的肉丁是同一種,新鮮的前夾乳豬肉每天早上六點下完,直接趕著送到店裡來,切除皮、筋後才絞碎入餡,保證瘦肉口感的純粹,在小本生意裡已經是非常好的食材。

水餃是現點現包,三分皮、七分肉,豬腿肉做的餡使得水餃下鍋後形不散,反而抱成團像一個小肉丸,鮮美彈牙。皮子夠薄肉又嫩,大把的紫菜、蝦米、嫩蔥都被碗裡筒子骨熬出來的滾燙高湯泡出香氣,一碗水餃不用瓢根就能直接呼嚕嚕喝完。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味道同樣讓人驚喜的還有熱乾麵,燒梅店裡的熱乾麵居然也非常好吃,那比牛肉粉屋裡的熱乾麵好吃要稀奇太多了。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這裡的熱乾麵沒有給滷水,是老武漢最純正的口感,芝麻醬均勻地裹在每一根麵條上,麵條之間彼此不沾不黏,根根都幹得分明。入口沒有任何滷水的味道喧賓奪主,滿嘴都是芝麻醬的香濃,面的軟硬和鹹淡都恰到好吃。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還要一些武漢人過早常見的早點在這裡也都被做得精緻。

三鮮湯粉湯料濃郁實在,豐富口感的配菜也給得毫不吝嗇。寬粉選用的種類口感有些獨特,挑起一筷子晶瑩得晃眼,極具彈力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生煎一改老武漢風格的粗狂,老武漢生煎麵皮尤其厚實綿軟,這裡的生煎卻要薄許多。煎好後甚至有了幾分上海生煎的賣相,底部成了脆脆的焦糖色,上面卻是白鼓鼓的油亮,撒上一層黑芝麻更加誘發食慾。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灌湯蒸餃花瓣狀在蒸籠上圍臥了一圈,顯得精緻漂亮。皮雖然還不夠薄,但勝在灌滿了濃郁的肉湯,一咬肉汁便噴薄而出。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豆皮煎得金黃焦脆,每一碟都是整整齊齊的兩個方塊端正碼好,香乾和筍丁鋪滿了糯米。味道比那些豆皮大店雖然稍遜色些,但在武漢人一頓豐盛的過早裡總是錦上添花。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還有小碗菜和蓋澆飯,都是可口的家常小菜,專供中餐和晚餐,給附近一些老人的一日三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每一樣餐食都有屬於自己的窗口,店內的每個操作間食客都能一覽無餘,出品的每一樣餐點都是有模有樣、精緻好味。

青年人生活繁忙也總要來解解饞,但老人家們才是固定到場的忠實食客。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濃重油膩冒著豬油香的燒梅,一直都是武漢老一輩人的最愛

,但年紀漸長後身體機能退化,很多老人消化不了這厚重的油膩。武昌重油燒梅的油膩卻是恰到好處的,正好圓了老人們對燒梅的念想。

在店裡服務了多年的店員和這些老客人早已互相眼熟,收銀的阿姨說旁邊桌正在吃燒梅的老爹爹十年前就是這裡的老顧客,每天早上7點準時到店裡來吃燒梅。後來店搬到了一元路,他又從公安路找過來,每天仍舊是晃悠悠地散步來過早。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與老爹爹拼桌的是一對白髮老夫妻,舉案齊眉而坐。丈夫正在吃燒梅,妻子則坐在對面慢吞吞地品嚐豆皮,他們倆中間還擺著一碗水餃一同分食,兩人各自吃幾口就會舀一勺中間的水餃吃。

我心中暗自稱讚老人家們身體好,這麼多不易消化的糯食下肚後,還能有胃口吃下水餃。

“你能吃幾個?”

老爹爹居然開口向一起拼桌的那位丈夫攀談,開場白還頗有武漢老杆霸氣的不羈,看來無論是多少歲的武漢男將,都仍然會以自己能吃多少麵食、糯食,作為體能好的炫耀資本。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十二個,您哖咧?”

“我十年前闊以吃二十個,正滿年紀大差多了,最多十六個。”

“一鵝,那您哖還是蠻紮實滴吶!”坐在丈夫對面的妻子也搭上了話。

三個陌生人由此開始邊吃邊侃侃而談,“陌生”反而成為了大家放下戒備交談的有利條件

隔壁桌的一位也在吃燒梅的嫂子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地盯著自己碟子裡的燒梅。看似正吃得專心投入,嘴角卻卡準了鄰桌三位老人聊天的節奏,適時的會心一笑,看來心裡正在默默點評隔壁食客們正在咵的家長裡短。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粗獷的燒梅和暴躁的武漢人,在這家店裡卻都呈現出了溫柔的一面,

溫柔的還有店員

武漢接地氣的小店,總以老闆和店員脾氣差聞名,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也都默認了好吃小店服務不好的規律。但在武昌重油燒梅店裡,又一次顛覆了我們的常識認知。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店裡的店員是熱情有耐心的:店門口可以蹭停幾輛車,給門口的店員打聲招呼他們便會留心幫你看著,以防被貼條;收銀的阿姨會不厭其煩的笑著為你解釋點單的流程;窗口的師傅會溫和的詢問你的口味;食客剛起身就會有店員來認真的收拾桌子,餐桌和操作檯都是乾乾淨淨……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這家店還讓你覺得平和,似乎連蒸籠裡冒出的松針香氣都在瀰漫出歲月靜好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看到這裡,你們心裡一定還有個疑問:為什麼一家漢口的燒梅店,要取名叫武昌重油燒梅呢?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答案藏在店鋪老闆李師傅身上。

未語先笑,不怒自威,老練中帶了幾分不羈,成熟中又透出幾分嬉皮——這便是李師傅,猛一看和武漢滿街的老杆們看起來差不多。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的老闆李師傅

李師傅的燒梅手藝是從小跟著師父學的。他的師父師承武昌司門口的鳳凰酒樓,師祖便是鳳凰酒樓裡的燒梅大師。技藝傳了三代人,到了李師傅這裡,師父將料子的配方、比例和所有的技法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李師傅。

李師傅出師後在漢口自立門戶,開了現在的燒梅店,心中卻忘不了師父對自己的恩情,所以便將自己店鋪的店名取為武昌重油燒梅,

學在武昌,便以武昌為名,不忘根本,時時刻刻感念師父。

即使現在自己的燒梅店已經名揚三鎮了,也不願意抹掉自己師承武昌鳳凰酒樓的印記。看似隨意的店名,實則包含了李師傅對自己師父的尊敬和懷念。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反看現在武漢很多出名的老店,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山寨店,店名與菜單雷同,甚至連味道都非常相似。細糾下去會發現,這些山寨店的老闆,有一部分居然是曾經在正牌店裡偷師學藝過的學徒。學到了本事,大可出師自立門戶,生意做好了受到食客們的追捧,那也是給師父增光。但某些山寨店卻選擇用欺騙負顧客、背信師恩的方式,將“學”來的手藝“發揚光大”,實在令人不齒。

所以,如此心懷敬畏之心、不忘恩情的李師傅,格外令人尊敬。他從做人到做燒梅,都很有人生智慧。

雖然做的是重油燒梅,但李師傅並不喜歡重油,所以我們現在吃到的油而不膩、辛辣有層次的重油燒梅,是經過他自己改良的。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店裡每天的燒梅,李師傅都要看天時節氣來給料——春、夏、秋、冬、陰、晴、冷、暖、幹、溼,餡料調配時的稀稠程度和豬油凍的用量都要有所差別,比如天寒時的餡料調配複雜,天炎熱時口感需要更細膩則餡料要稍許簡化。

食材和技法隨著食客口味的規律變化,才能讓食客無論什麼時候吃燒梅都是湯多香軟不膩口。所以即使是每年武漢的炎炎夏日,店裡的燒梅仍然生意火熱。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傳承了師父的技法,又根據自己對於燒梅這道食物的理解來改進,就這樣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塊自立門戶的招牌也已經被松針和重油的熱氣燻舊,而李師傅也帶出了自己的徒弟

李師傅教導徒弟秉承: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他會像師父當年對待自己那樣,毫無保留的傳授手藝給這些徒弟,不愧對自己的良心,徒弟們覺得這裡好,便可以留下來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帶得最久的徒弟跟了李師傅十幾年了,但中間也斷斷續續離開過。這位徒弟當時年少不懂事,天天做燒梅,總覺得厭煩,在小徒弟的眼中,外面的世界似乎格外精彩。

“真正離開後,又開始特別懷念燒梅。最後發現自己還是最適合做燒梅。”小徒弟這樣說道。

於是又回到了李師傅店裡,李師傅也毫無芥蒂的又一次收留了他。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從一顆平和的良心出發,要對得起這些孩子,他們也會覺得我還可以。這些事都很和諧,大家都過得蠻舒服,挺自在,就行了。”李師傅說自己做了幾十年的燒梅,心態已經完全平和下來。店裡前面的生意安穩做著,店後面便是傳授徒弟們手藝。

“水往低處流,人往恩處走。”是李師傅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為人立世的原則。這句俗語裡的“高”字被李師傅換成了“恩”字,因為在他眼裡,燒梅不僅僅是一到武漢小吃,還是師父授予他的恩惠,而他也會將這種恩惠傳給自己的徒弟

對於我們這些過早的食客而言,一碟燒梅是尋常日子裡的平常早點,對於這些燒梅技藝人而言,卻是做人的態度、師徒的恩義、生命的智慧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做燒梅的人受過什麼樣的薰陶,對燒梅有什麼樣的情感,看似碌碌匆匆的食客也會有所感受。

店裡食物一絲不苟的擺盤、真材實料的味道、操作間裡被抹得乾乾淨淨的灶臺、平和溫柔的店員……這些都是幾代師傅在同一粒燒梅上傾注的心血,也是我們食客吃下一粒燒梅,除了柔軟糯米之外感受到的味道。

武漢的秋天,最適合去一元路的武昌重油燒梅店裡過個早,一碟燒梅下肚,再喝一碗花紅茶,整個人都變得柔軟起來。

武昌重油燒梅,承包一元路人的一年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