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福州市鼓楼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执行案件也在逐年递增,仅去年新收的执行案件就突破了7000件。但与此同时,鼓楼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执行法官却仅有20多名。

立足自身“案多人少”的实际,2016年底,鼓楼区法院在福建省率先创新执行机制,积极打造“执行110”模式,依靠法律赋予司法警察的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实施权,负责金融、物业类执行案件和财产保全执行案件的司法拘留、强制腾房、财产查封、扣押以及协助异地执行等工作,有力破解了基层法院执行难题。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警执一体,快速反应

“只要干警接到执行线索,在工作时间内必须10分钟出警,工作时间外必须30分钟出警。”“执行110”负责人林晓华告诉记者,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作出反应,是“执行110”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团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给所有成员配备专门的移动手机,并实行干警周轮班责任制。

2016年11月,鼓楼法院率先在福建省打造了一支由22人组成的“执行110”团队。团队成员以一名员额法官为主导,若干名司法警察为辅。在执行工作中,执行法官负责制作签发法律文书,司法警察则依靠法律赋予的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实施权,负责办理具体执行事务。

叶斌是鼓楼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一名司法警察,执行110成立之初,他便被抽调充实到这支团队里来。

“强制执行具有一定难度甚至危险性,而司法警察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运用法律赋予我们的强制性权力给被执行人以震慑,同时可以将日常警务技能训练、执行警务知识有效运用到执行工作中来,快速有效地解决执行阻力。”叶斌说。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9月13日,鼓楼法院依法对一起腾空房屋案件进行强制执行,被执行人陈某与其母亲以放煤气、洒汽油、泼污水等行为阻扰执行。

叶斌和其他“执行110”成员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冲进屋内抢出煤气罐,成功控制扬言要跳楼的陈某。随后,成员们兵分两路,经办法官继续向陈某释明法律关系,努力化解矛盾;其余干警在腾房现场,清点物品,腾空房屋,将陈某的所有物品搬迁至过渡安置房内。在大家的分工配合下,该案在历经五个多小时后得到了圆满执结。

据统计,“执行110”成立至今,为司法拘留、收房、扣车等强制性工作共出动警力3053人次,拘留342人,腾退房产58套,扣押车辆77辆。其中有107件案件顺利和解,38个案件执结完毕,共兑现执行款2500余万元。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繁简分流,优化执行

近日,鼓楼法院又收到了李某送来的两面锦旗。原来,得知被申请人账户有存款却当着“老赖”时,李某马上向鼓楼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鼓楼法院“执行110”法警通过启动网上保全,仅用8天就顺利结案,帮助申请人拿到了200多万元的执行款。

长期以来,执行法官单兵作战是执行工作的常态模式,既要包办事务性工作,也要办理裁决类工作,还要外出进行执行实施类工作,事项繁杂,强制性和威慑力不足,效率也不高。“只有打破传统做法,对执行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才能让执行法官远离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全力办案。”苏维海说。

为此,鼓楼法院深度整合资源,优化审判与执行之间、执行团队之间的各个环节,形成分工有序、配合紧密的集约化执行模式,在立案、审判阶段加强诉讼保全力度、降低诉讼保全门槛,密切关注需要先于执行的案件;在审判阶段就做好执行的保障工作;在执行阶段,变执行法官单独作战为团队协作,最大程度节约宝贵的司法资源。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据鼓楼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郑斌介绍,自将保全工作归口“执行110”后,就有专人集中受理审核保全案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方式,加速财产保全裁定、实施的效率,财产保全案件从申请到受理、交费、裁定、实施最快缩短至半个工作日内。“执行110”成立至今,执行保全案件结案率达97.4%,从源头上直接减少了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

“针对金融案件被执行人的人数较多,标的大、抵押物分散、周期性较长的特点,我们按照执行节点事项的难易程度也进行繁简分流。”苏维海说,鼓楼法院快速运用司法强制力量,对简易案件集中实施拘留、查控等强制措施,将复杂金融案件交给复杂案件执行团队执行,执行法官集中力量从事调解纠纷、分配案款等重难点工作,金融案件执行效率显著提升。

2016年11月以来,“执行110”接收执行保全案件1813件,已结案件1758件,结案率达96.96%,冻结被申请人存款、资产、债权、股权等收益性执行标的额34.31亿元。去年,鼓楼法院人均结案数、执行结案数、兑现标的金额均位居福州基层法院首位。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马某,2018年某月某日在福州市某宾馆某号房入住,酒店地址……”日前,收到警方发来的短信后,“执行110”负责人林晓华一声令下,一辆载有十余名干警的警车疾驰而去,奔赴擒失信被执行人的“战场”。一个小时后,失信被执行人马某便被干警成功控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鼓楼法院副院长顾跃强介绍说,“执行难”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要撬动这“三难”,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为此,鼓楼法院联手公安机关建立临控长效机制,运用公安的大数据系统,协助查找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实时查询被执行人地址、行动等信息,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可藏。

同时,鼓楼法院与拘留所签署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协议,简化司法拘留手续、建立绿色通道、分级分类化解矛盾纠纷;与国土、金融、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共享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审批、政府优惠性补贴、工作人员招录重点领域对失信当事人实施惩戒。

福州鼓楼创“执行110”,破解“纸上权利”兑现难

“光靠执行人员,人手肯定不够,我们还要借力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曝光的威慑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不间断地重复曝光。”鼓楼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维海说,唯有如此,“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才能形成。

为此,鼓楼区法院还构建了立体式的“全媒体”曝光平台,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朋友圈、公园广场LED显示屏、电梯广告等各类平台,滚动发布失信人员名单以及悬赏名单,主动联络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开通定制失信彩铃,深度曝光被执行人,对其形成打击的强大曝光攻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