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東南亞十一國

東南亞十一國由東盟十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和東帝汶組成。東南亞是歐美國家看待亞洲的說法,在他們的眼中,東方國家被它們分為三塊:近東、中東和遠東,當然亞洲還有兩塊重要的地區,南亞和東南亞。

在上個世紀的西方各國的殖民統治下,東南亞人民都被看作是野蠻人,而在各族群間採取種種挑撥離間的方式,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麻煩不斷,也是後來東南亞政局動盪的根源所在。唯一沒有成為殖民國家的是泰國,因為位於中南半島的中部,英法兩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而使泰國倖免於難。印度尼西亞就是原來的荷屬東印度 而馬來西亞則是原來的英屬馬來亞。

說說東南亞十一國

一戰結束以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扮演了一個既號召民族主義,又主張建立國際法的角色。他一方面促成了原先隸屬於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的諸多東歐國家的獨立,另一方面又著手創建國際聯盟,作為實施國際法、保障世界和平的基石。但是,諷刺的是,美國國會沒有批准美國加入國際聯盟,而由英、法主導的國際聯盟也並未阻止日本軍國主義和納粹德國的興起。二戰時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但值得慶幸的是,日本驅離了東南亞的殖民者,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撤離,東南亞頓時成了無主之地,於是本地政權紛紛揭竿而起,很多都是在美國的幫助下獨立建國,這也是現在東南亞很多國家親美的原因,當然菲律賓原來本身就是美國的殖民地。

東南亞由於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不同,大都對中國抱有不是太友好的態度,尤其是華人在東南亞的財富影響,可以於猶太人的財富對美國的影響比肩。從親疏來說,老撾、柬埔寨是跟中國最友好的國家,泰國、文萊、東帝汶其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是有錢就是爹,與中國的關係時好時壞。尤其是馬來西亞,在2017年,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官網新聞稿中甚至出現了一段措辭嚴厲的聲明:“有的人在臺上口口聲聲‘馬中友好’,下臺後極力煽動仇華情緒;在臺上時四處遊說‘中資來馬’,下臺後肆意汙衊中資‘搶走本地人飯碗’……如此翻雲覆雨,何來起碼的誠信?何以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段聲明針對的正是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越南、緬甸、新加波就不用說,關係就那樣了,好也好不起來,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馬來民族從內心中是不喜歡華人的,因為當地的華人都很勤奮和努力,而且聰明還有錢,讓大家普遍有仇富情緒。1998年在5月13號發生的暴亂,瀰漫在印度尼西亞整個雅加達。歷史上稱為稱為“黑色五月暴動”,依據印尼官方調查機構“聯合實情調查團”發佈的《五月騷亂真相調查報告》,印尼華人共計1250人死亡,24人受傷,85名婦女遭到XX騷擾。

說說東南亞十一國

東帝汶本來在葡萄牙撤出殖民地後和印尼合併的,都說印尼地方語言,但是信仰差距太大。印尼是伊斯蘭教國家,87%的國民都是穆斯林,而東帝汶是90%以上都是天主教徒。1970年印尼對東帝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東帝汶人口1/4約20萬人,喪失了生命。印尼總統蘇哈托被人民趕下臺後,東帝汶國民通過投票贏得獨立。

說說東南亞十一國

其實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看出,東南亞內部之間其實也是矛盾太多,尤其是泰國和緬甸、越南和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一對對互相嫌棄的國家,東盟內部也很難鐵板一塊,難以形成合力,對中國造成影響。而反過來的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對他們的經濟發展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