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恨」一個叫金庸的人

最早接觸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是在八四年左右,一個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一個是小報紙上連載的«碧血劍»,那時候在高中正在備戰高考,所以對這個叫金庸的人“恨之入骨”!

一、恨金庸寫的小說太好看了,環環相扣根本放不下來

恨金庸先生寫的小說太好看了,每次都說看完這章就學習,看完一章不過癮再看一章,最後結果就是把整本書看完,所以每次捧起金庸先生的小說都要有心裡準備,這幾天沒有時間學習了,要全力以赴把金氏秘籍修煉好,一心不可以二用,不然會像金大俠筆下的人物一樣走火入魔!

我是上課看(把秘籍用海報紙包好,然後用鋼筆欲蓋彌彰地寫上XX課本),上廁所(上廁所看小說是慣例,不看小說你上什麼廁所,不是浪費時間?),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看(被爸爸發現被子有光,發現我在看閒書,本來是要撕掉的。但是我乖乖地把全部秘籍都交出來後,結果我爸爸看上癮了,就沒有捨得撕掉。他看完之後只是說趕快看完還給同學),在自習時間看(把課本放在上面,把秘籍放在腿上,一旦有老師經過,雙腿運力一推,秘籍就送進課桌裡去了,而外部的整個身形就不會有明顯的動作)。

最“恨”一個叫金庸的人

二、恨看之前嫌金庸寫的小說太長,看完之後又感覺太短

記得當時是花了四天時間看完了鹿鼎記,剛看的時候恨不得馬上看完,看到最後面的時候又捨不得看完了,捏捏後面的厚度想著慢慢看,看完之後不過癮就只能馬上重新讀一遍。

那時候因為沒有什麼零花錢,更沒有買書的鉅款了,那時候好像一套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優惠也要十幾塊錢。

還好有個同桌是武俠小說愛好者,市面上流行的小說幾乎都有。而且採用的是全新的模式,要看書的人交給他一元,就可以借閱他所有收藏的武功秘籍,而他經常去逛書市,一旦收夠了錢就去買新書,類似現在的眾籌,所以我才有機會拜讀了金大俠的大多數作品。

最“恨”一個叫金庸的人

三、恨金庸筆下的人物性格複雜

有時候讓人好壞難辨、有些人物開篇道貌岸然,其實肚子裡是男盜女娼,衣冠禽獸;有些人行事古怪,為人放蕩不羈,不被正道人士所啟齒,但是做的卻是行俠仗義之事。跌宕起伏令人愛恨不一,特別是大多數男主經常被冤枉,被女主誤解,情路坎坷。令我們當時這些情竇初開的高中生惆悵不已,不但恨這些挑撥離間的壞人,連同寫書的人被我們一起恨上,為什麼讓小師妹離開令狐大俠!

後來走進社會才知道這社會遠遠要比小說裡還要複雜和無奈,而那個作者就是我們自己!

最“恨”一個叫金庸的人

四、恨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太少

寫得少也沒有關係啊,主要是害得我對其他大俠的武功秘籍再也不感興趣,不管是古龍還是梁羽生的,最可恨的寫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了,害得我的同桌買了一大堆全庸、金鏞的小說。

最“恨”一個叫金庸的人

金庸之後沒有武俠小說,金大俠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