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麼,爲何歷朝歷代總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個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作為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相當深遠。

這主要是因為漢武帝腦袋瓜比較清楚,敢於破格提拔有能力的人,不搞論資排輩。比如說,主父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但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雖然在漢武帝身邊容易被提拔,但因說錯話而被砍掉腦袋的也不在少數,今天大鵬就講兩個例子。

因為跟漢朝作戰吃了大虧,匈奴單于採納趙信的建議,向漢朝派出使節,低聲下氣,請求和親。漢武帝命群臣商議對策。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在對匈作戰上是鷹派,因此,紛紛表示,要讓匈奴成為漢朝的屬國,讓他們到邊境上請求朝覲。

只有博士狄山是個實在人,他經過仔細分析,認為還是和親對國家有利。漢武帝問張湯如何看待狄山的說法。

張湯心說,你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啊?難道我們不知道和親更有利嗎?但是老大不喜歡和親啊,於是就說:“一個傻子懂什麼。”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狄山確實有點耿直,他見張湯說自己傻,就生氣的說:“我是愚笨,但我是愚忠;不像御史大夫張湯,奸詐無比。”

聽到這裡,漢武帝把臉一沉,說:“我派你掌管一個郡,你能阻止匈奴進犯嗎?”狄山說:“不能。”

漢武帝又問:“一個縣呢?”狄山說:“不能。”漢武帝又問: “一個要塞呢?”狄山尋思著,這麼爭執下去,自己恐怕要倒黴,便回答說:“能。”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於是,漢武帝派遣狄山去守邊塞。一個多月以後,匈奴入侵,狄山所守的要塞被匈奴攻破,狄山因此一命嗚呼。

說完狄山,再說顏異。因為跟匈奴交戰,財政吃緊。漢武帝就和張湯搞了一個貨幣改革,並就製造“白鹿皮幣”的事兒,徵求顏異的意見。

顏異說:“現在藩王、列侯朝覲,拿來的玉璧才值幾千個錢;而用作襯墊的白鹿皮幣反而價值四十萬錢。這是本末倒置啊!”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漢武帝聽了很不高興。顏異見狀,想起了狄山因為勸漢武帝和親,而被迫去守要塞的事情,就沒敢繼續勸諫。

後來,有人告發顏異說,有人向顏異反映,“白鹿皮幣”的的詔令初下造成了不小的混亂。顏異沒有回應,只是嘴唇微微動了動。

張湯就以此為理由判了顏異的死刑,他說:“顏異身為九卿,明明知道詔令有不當之處,不是當面提醒皇上,而是在內心裡誹謗。應該被判處死刑。”

有了顏異因為“腹誹”而被判處死刑的案例後,各位大臣不得不以阿諛奉承來取悅漢武帝,從此,漢武帝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國人總有一種情結,認為皇帝本身是好的,只是被手底下的奸臣矇蔽了。其實呢,大鵬覺得是先有昏君後有奸臣,即使英明如漢武帝也不例外。

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么,为何历朝历代总是奸臣比忠臣多,原因只有一个

明君固然可以憑藉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領導大家幹一些正確的事。但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最終還是會把大家帶進溝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