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魏文候義不爽約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魏文候義不爽約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籌謀卷

  • 造勢者為智,善用勢者為謀。
  • 謀定而思動,後發制人則勝機已握。
  • 善謀者從來不是依據道理,而是根據利害做出決定。
  • 注意強弱的變化。用己之強,來攻敵之弱。
  • 要偃旗息鼓、不事聲張,如此勝機便大了。
  • 不要主動與人為敵,不要放棄修好的機會。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魏文候義不爽約

導語:謀國者,先憂天下;謀己者,先利自身。

謀慮國家的人,首先為國家擔憂;謀慮自身的人,首先為自己謀取私利。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魏文候義不爽約

人物

魏文侯

,名斯,晉國大夫魏蜂的八世孫,戰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周威烈王二年,立韓、趙、魏為諸侯,魏文侯是魏國第一位國君,是當時 最強大的魏國的締造者。

魏文侯尊崇儒家。他學習儒家的謙恭好學、屈己求教、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思想,使自己修養成為一個具有泱泱大國風範的國君。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師子夏,子夏給他講樂,講為君之道。

魏文侯從強國興邦的求實務實考慮,又推崇、重用法家人物,為法家人物的變法改革和施展治國才能開闢了良好的政治環境。他用李悝為相,在魏國大力推行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有功,因能授官;開創武卒制,建立常備兵;“盡地力之教”,鼓勵農民增產糧食;實行“平糴法”,平抑糧價,以保障人民生活;彙編《法經》,以法治國。

他在位五十年,使本來缺少關隘、無險可守的魏國,成為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國力充實、邊境鞏固的強國,在戰國初期最先稱雄。


【事典】】魏文候義不爽約

魏文侯和守林者定好了打獵的日期。到了那天,魏文侯和臣子們正在飲酒作樂,十分開心。這時,天突然下起了雨。

魏文侯正準備動身,左右的人都說:

“今天酒喝得很高興,天又下著雨,您要去哪裡?"

魏文侯說:

“我和守林者預約打獵,雖然高興,但怎麼能不去見上一面呢?"

他親自動身去取消了原定的日期。

於是,魏文侯守信的美名傳了出去,魏國從此開始強大起來。

鏡鑑

守信第一;

釋評

因為下雨而取消原來打獵的約定,這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何況魏文侯是一國之君,又喝酒喝得高興。但魏文侯卻不這樣想,他完全可以不去通知守林人,或者打發個下人去通告一聲也就行了,但他一定要親自去。他做得對,國君一定要守信用、重諾言;這樣,別人才會信任你,你說出的話才會有權威。

國君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國家的興衰安危。這話看上去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實際情況卻是這樣。魏文侯深知這個道理,因此他一定要冒雨親自去。

這樣,小事就不再是小事。他守信的美名就會傳播出去,士人和賢者就會紛紛前來歸附。

這件事情表面看上去沒有謀略在裡面,其實卻蘊涵著更深的謀略。想想看,還會有什麼比信義之君的美名更加可貴?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魏文候義不爽約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