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丨 登高遠眺賞楓葉 霜降習俗迎吉祥

霜降時節,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就像大家熟知的清明掃墓、重陽登高、端午吃粽、中秋賞月等都是長久以來傳承下來的鄉風民俗。關於霜降節氣,百姓們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樂。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在義烏,後宅德勝巖、赤岸大寒尖、大陳鵝峰山等都是登高覽勝的好去處。約上三五親朋好友,登山健身,並一起融入秋天,感受義烏的秋天,想必暢快淋漓。

霜降是觀賞菊花和楓葉的最好時節。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我國很多地方霜降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如正在展出的義烏七一村菊花節、重陽節後宅舉辦的賞菊佩茱萸活動等;“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蘇州天平山、南京棲霞山等地的楓葉就紅透了,到時候別忘了去觀賞漫山遍野的紅楓。

作為農耕時代祭祀祈福的習俗,鬥牛之戲,古時在義烏、金華等地較為盛行,一般選在霜降後的農閒之時舉行。如今在義烏的後宅曹村、赤岸巽村等地,不時會舉辦傳統鬥牛大賽。

霜降節在民間還有許多講究,目的都是祛兇迎祥,求得生活順利、莊稼豐收。如山東煙臺等地,有霜降節西郊迎霜的做法;廣東高明一帶,霜降前則有“送芋鬼”的習俗……這都表現出了人們樸素的吉祥觀念。

霜降,是秋天結束、冬天到來的交界時段。對於講究秋收冬藏的國人而言,當然是需要格外講究的。

霜降節氣,民間習俗要吃柿子。因為霜打過的柿子很甜,而且民間說法,吃柿子可以禦寒,還有種說法是霜降這天不吃柿子,冬天嘴唇會裂。有些地方的老人還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會流鼻涕。

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期間,很多地方一般選擇吃煲羊肉、煲羊頭、煲老鴨湯等。廣西玉林等地居民習慣在這天吃牛肉補充能量,山東人則喜食蘿蔔。老北京人,講究喝菊花酒,吃迎霜兔。不過這個傳統,現已經沒有了。一直延續至今而被北京人熱衷的霜降吃食,應屬涮羊肉了。

一些與時令節氣相關的吃食,可以隨時代變遷而更改,卻不會完全顛覆或喪失。這不僅關乎人們的味覺記憶,更關乎節氣的民俗傳統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