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乳製品市場才算正式打開

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乳製品市場才算正式打開

中國乳製品行業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取得了相當大得進步了。可是人均飲奶量卻總是遲遲提高不上去呢?

日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佈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但是據報告顯示,中國人奶商指數得分僅為60.6分,勉強合格。報告通過調查全國20個城市的4136個樣本,首次用“奶商”的概念,評價了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20個城市中,哈爾濱乳製品實際攝入量最高,平均每日攝入292克,遠高於240克的全國平均水平。

其實國內乳製品人均食用的量不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乳製品文化的教育的缺乏。喝奶意識、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是決定奶商的三個指標,而國人除了喝奶意識得分超過80分外,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得分均不及格,直接拉低了奶商指數。調查中,只有24.7%的人能準確回答牛奶、酸奶、奶粉、煉乳、奶油、奶酪這6種均屬於乳製品。

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乳製品市場才算正式打開

*數據來自公開資料*

從上圖的統計中就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人均飲奶量較其他國家來看還是比較明顯的。

人均飲奶量低並不是完全是因為國內對乳製品知識的缺乏,而是我們有90%的人是乳糖不耐受體質,大部分的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

而酸奶的出現也解決了不少朋友迫於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的問題,因為酸奶在發酵過程中,奶品中的乳糖大部分會轉化成乳酸和其它有機酸。

乳酸是酸奶的重要成分,它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口感,其所形成的細嫩的凝乳,還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使腸道PH降低,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礦物質的吸收率,並能止瀉和抗病毒,從而有效減少了“乳糖不耐”者的飲用問題。


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乳製品市場才算正式打開

*數據來自公開資料*

從上圖數據中可以看出在酸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快速的增長,拋開乳糖不耐受這個硬性指標來看,乳製品在國內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非常的大。所以並不是說中國人不喜歡乳製品,而是需要抓準更符合我們需求的乳製品。

總結: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又大部分人乳糖不耐受的影響,單從人均飲奶量的數據來看,並不能徹底分析出國內對乳製品消費的情況。不過隨著乳製品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針對中國人體質的乳製品出現,到那個時候才是中國乳製品才能算的上正式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