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对于对联的喜好,其实并不只是文人墨客之间才有的。一些没有什么文化,而又附庸风雅的官员们也是很喜欢的。因为,通过一个对联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气质不凡,还能让府中生辉。今儿个,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个,贪官府中挂对联,反遭暗讽的故事。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有一个新上任的知县,刚刚任职的时候就在府衙的大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当官为百姓做主的决心。这个对联是这样写的:“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下联是:三不要官,四不要名 ”。它这对联的意思就是说,当官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也不是为了钱财,是为百姓造福的。因此,大家看到衙门外贴的这对联后,心中异常欢喜,都觉得这一次县里终于来了一位为民做主的好官啊。

可是,过了没过久,这个知县的真面目就显露了出来。他根本不像是对联上写的那样清廉,而是一个十足的贪官,不仅欺负老百姓,压榨百姓,且欺软怕硬。当大家都知道这个知县的嘴脸之后,心中便对他充满了厌恶。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大家都太看不惯知县的做法了,尤其是衙门外的这幅对联,越看越不顺眼。于是,有人便偷偷的将这对联给改了,在后面加了几个字。原来的对联,便变成了现如今的:“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下联为:“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 ”。处处讽刺知县是个里外不一的官。知县看到被修改过的对联后,甚是生气,即刻命人将对联揭了。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其实,除了这知县的事儿,历朝历代以来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出现。比如,清朝时期就有一个宦官,仗着自己家中权势大,为非作胆,欺霸乡里。不仅如此,还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副炫耀的对联,其中上联写道:“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下联:“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真是不要脸啊,自己作恶多端,还写如此对联来夸赞自己。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而当时有一个诗人,名叫宋湘的。看到这宦官门口的对联后,便愤愤不平。就想着如此才能教训一下他。正巧他这个时候看到对过有一家药店,他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好对策。

宋湘跑到药店之中,对老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药店老板一听,当即就同意了。他也在药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这对联是这样的:“生地一,熟地一,生熟地一;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县官: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路人加几笔,气哭他

​在旁人的眼中,这就是一副普通的含有4种中药材的对联而已。但是,这并不是看似表面那么简单,其中暗藏深意。将生地,熟地还有附子,当归变成同音字,那这副对联便就变成了:“生第一,死第一,生死第一;父当龟,子当龟,父子当龟”。明显就是在暗讽这宦官一家子。真是叫人拍手称绝啊。

你还知道哪些以对联来讽刺贪官污吏之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