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了太多東西的家校羣,把中國幾千萬的留守兒童擋在了羣外

微信群作為一種溝通工具,在很多時候卻承載了不該承載的一些東西,今天我們聊聊家校群。

家校群是一個很多家長恨得牙癢癢卻不得不唯首是瞻的地方,但是家長苦點累點或者受點委屈都可以忍,因為自己孩子的學習自己照顧到了,但是中國還有幾千萬的留守兒童,他們該怎麼辦?

承載了太多東西的家校群,把中國幾千萬的留守兒童擋在了群外

這是發生在老家的事,我的老家位於河南省的一個小縣城內,我有個弟弟,目前讀小學三年級,剛開始學英語,所以班裡除了家校群外,又建了一個英語群。老媽對英語一竅不通,所以把我也拉進群了,有什麼事情好及時處理。相比於這位奶奶,老媽是幸運的,不會玩微信,有我教她,在輔導弟弟學習方面有困難,也有我幫忙。自從建了家校群,老媽從一個以前只用按鍵機的家庭主婦變成了一個頭條微信刷的溜到飛起的人,但這是被家校群逼的,因為老媽老花眼,相比於手機,它更喜歡看電視,如果不是為了弟弟的學習,她根本不會換智能機。

河南省是勞動力輸出大省,很多人的掙錢方法就是外出打工,但外出打工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尤其是農村更為普遍。

承載了太多東西的家校群,把中國幾千萬的留守兒童擋在了群外

由於父母或者一方外出打工,這些孩子的監護情況要麼是隔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要麼是寄養(親戚)監護,要麼是單親監護,因此這些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尤為缺失,現在又遇上家校群,讓這些留守兒童更是雪上加霜,因為他們還有可能面臨著學校教育的不可控。

家校群本應該是代替家長會的一個工具,但是現在的家校群卻承載著不應承載的一些東西。

老師留作業,以前是留給孩子們,現在是留給家校群裡的家長們;

老師批評誰,以前是針對孩子們,現在很自然家長們也連坐了;

一些通知、關注公眾號、註冊某些網站也是發到家校群裡;

講解問題、家長反饋,家常瑣碎,更是在家校群裡。

家校群,現在已經成了某些老師們的第二課堂,而參與其中的不但是老師和孩子,還有家長,這不,10月14日,人民日報曾報道過一則案例:“家長沒批改作業,老師在群裡點名:將來孩子和你一樣可悲”。

承載了太多東西的家校群,把中國幾千萬的留守兒童擋在了群外

在批改作業都需要家長參與的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該怎麼辦?讓他們已經年邁的爺爺奶奶換個智能機學著玩微信?還是說讓他們開始學英語?亦或是把他們的爸爸媽媽拉進群裡遠程家教?

家校群把簡單的溝通變得臃腫,把更多的責任分配給家長,讓那些本就力不從心的留守兒童監護者對教育感到更加無能為力。如今,家校群內已變成了溜鬚拍馬、炫富攀比、聚眾嘮嗑的歡樂場,而那些留守兒童們卻在群外不知所措。

或許,只有解散家校群,回到最初的家校溝通方式,孩子們才不會受到更多的傷害,老師和家長也會更輕鬆。

承載了太多東西的家校群,把中國幾千萬的留守兒童擋在了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