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上海誕生不了BAT和華爲,格力,海爾,這樣的獨角獸企業?

gb上帝是個女孩


上海誕生不了BAT和華為這樣的獨角獸企業,與其城市風格和定位有關。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在1990年浦東大開發之後,製造業開始逐漸退出申城。

與深圳以及廣東相比,上海在吸取外資方面,主要傾向於歐美國家。在數量與等級上明顯高於港澳資金。上海外資企業的技術含量以及規模,都遠高於深圳、青島、杭州等地的中外企業。正因為上海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比比皆是,所以沒有民營企業開拓創新、做強做大的經營環境。

從蘇滬兩地的人文特徵來分析,江蘇和上海擅長於技術及管理,在創新、創業方面遜色於廣東和浙江。上海是最佳白領人才的聚集地,但不是創業型人才的天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創業型人才都奔廣東深圳闖蕩,而技術型人才則進軍上海。

浙江互聯網企業阿里從低端產品做起,對於精打細算,講究商品品質的上海人來說,沒有此類企業的生長空間。

由此可見,上海暫時沒有獨角獸公司,乃天時地人和所決定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順祝長假之後有一個好心情上班。


陸燕青


說上海沒有誕生BAT等互聯網巨頭是對的,說上海沒有華為、格力、海爾這樣的企業,則是不瞭解上海產業情況的表現。

先來看看上海的實體企業,其實在全國、全球有名的企業還是很多的。如三菱電梯、上海電器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以前還有上菱冰箱等。同時,象振華港機,更是世界著名企業,怎麼能說上海沒有誕生知名實體企業呢?

那麼,為什麼上海誕生不了BAT等互聯網巨頭呢?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上海的國有經濟結構所決定。上海的傳統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而這些國有企業又都在各個行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成為上海經濟增長的主力軍。而互聯網巨頭,大多是民營企業,是資本推動起來的企業。如此一來,互聯網巨頭在起步時的“不靠譜”,會讓上海這樣的城市有一種自然排斥心理,從而讓上海在這方面遲人一步。而現在,上海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工作,拼多多就誕生於上海,觸寶也在上海,說明上海在這方面的觀念已經開始轉變。

二是上海的產業結構所決定。上海的主要產業為金融、商貿、港口等,而這些都是上海的優勢產業,也是隻有上海才能真正大發展的產業。正是因為有這些產業做支撐,因此,對互聯網產業就沒有高度重視,繼而無法誕生BAT等新興企業。一旦上海認識到了這方面的重要,按照上海的人才、資源、環境和各方面條件,很快地,上海會有更多象拼多多這樣的企業誕生。

所以,不要對上海培育新興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懷疑。上海缺少的是對BAT等的認識,沒有引起重視,重視了,其他地方是很難與其競爭的。


譚浩俊


我在上海互聯網企業呆了五年多了,雖不才,也來討論下大魔都為什麼沒有超級互聯網企業??

1,天時:早在十九世紀,上海就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各國租界,政府代理機構,都在這十里洋房打下基礎!作為一個有著優良傳統文化的地方,接受互聯網轉變的趨勢就遲鈍了!


2,地利:上海因為地處長江下游,靠近海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國內最為富庶忙碌的通商口岸,可以說上海的造船業,銀行,證券,建築,保險這些傳統行業蓬勃發展!這些行業的欣欣向榮也是壓制互聯網發展的原因!

3,人和:上海人喜歡投資,尤其是伴隨著房價一波又一波的上漲,前幾年很多都是先買一套房,然後漲了以後賣掉買兩套!還有股市,每天早上證券公司門口站著一大批大爺大媽都是等著開盤,黃金自不必說,前些年華爾街套牢上海大媽的新聞一點不新鮮!而且就我長期接觸上海人來看,上海寧比較喜歡小資生活,新天地,老西門這些地方整個咖啡喝喝,聊聊天是他們喜歡的生活方式!


4,教育環境:上海比較牛的學校復旦,上海交大,上海財經,外國語大學都是比較偏向於文科,這些學校的醫藥,金融,管理這些行業在國內首屈一指,基本上上海的大型醫院瑞金,六醫,十醫這些都是學校附屬醫院!而北京有清華,北大,北郵,北理工這些理科見長的學校,為互聯網創業打下環境基礎!

5,創業環境:上海比較喜歡500強,銀行,證券這樣的公司入駐,而創業型小公司一般得不到政策扶持的話,基本做不下來!在上海創業成本遠高於其他城市!


我是做互聯網的,當時一門心思想要進大公司,結果網上一看就傻眼了,上海的大型互聯網就是平安,恆大下面設立的部門而已,也在創業公司呆過,很難做下去!總部就在上海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就是xiecheng,shengda這些公司了,所以想要去大公司還是要去深圳,杭州,北京這些地方!

總的來說還是因為超前的傳統行業發展,和本地人不喜創業,不冒風險這些本質原因壓制了上海互聯網發展,但是隨著政府的政策扶持逐漸到位,上海的互聯網肯定會如同雨後春筍般的誕生的!

我是謝逅,我工作在上海互聯網,你呢?


謝逅架構


在中國就不要吹國際金融中心了,人民幣能自由兌換了麼?說白了金融中心是虛名,中國唯一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只有一座城市,就是香港。上海互聯網企業其實也是很強的,而且起步很早,當年盛大火的時候,你們很多人還在讀小學呢吧。那麼為什麼上海相比於北京和深圳,總讓人感覺創業方面不行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上一波(2008-2011)創業高潮期,上海人多數還將進入外企工作視做高大上的人生目標,我大學在上海讀的,班上好多同學畢業後去了外企,本地學生大部分去了國企,很少有去民營企業的。而當下外企在華不景氣,一直在進行裁員,薪水與民營企業相比優勢不復存在,所以上海選擇民營企業的畢業生也多了,近兩年實際上上海互聯網發展勢頭僅次於北京,已經超越深圳了


倒黴鬼9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互聯網三巨頭都沒有在上海誕生,前幾年在上海還風頭甚勁的一些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不斷髮展之際也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那為什麼上海沒有BAT,而北京、杭州和深圳卻能有呢?

大多數人會覺得上海之所以沒有獨角獸企業,是因為上海不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這就導致企業的運營成本過高,對於一開始規模並沒有很大的企業是很難立足的。

據說,一開始馬雲最早就是想在上海開始,但是因為當時的商務成本太高,根本無法支付,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杭州。但是個人認為,商務成本高和政府的不重視,並不是上海沒有BAT的主要理由。最主要的一點攜程、大眾點評都是民營企業,但是卻能在上海立足。

上海為什麼產生不了獨角獸企業?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務實的城市文化。和攜程、大眾、如家這些方便於大眾的旅行、住宿、吃喝拉撒的務實企業相比,百度的“讓人們最便捷地獲取信息”,阿里巴巴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和騰訊的“一站式在線生活服務”都太過於縹緲和不切實際,所以在這種務實氛圍下,想BAT這樣的企業是很難發展的。


歐界傳媒


別老想著互聯網,上海是裝備之城,大部分的it企業都是服務於製造和金融的,20年前的格局就這麼定下來的人,互聯網傳媒在北京,上海就沒爭過。上海創造的是核心裝備,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就不說了。光上海電氣的技術等級,就甩你所說的這些牛逼哄哄的企業幾條街。沒有電機基礎設施,互聯網無法存在,沒有一流的輸變電設備,很多城市還會間歇性的停電。單就這一點阿里算什麼,騰訊算什麼,沒有國之重器,他們什麼也不是!


暴走的熊貓3


國企是我國公有制的基礎,而上海經濟比重在改革開放前佔全國的10%以上,而且都是我國當時最先進的水平。如最簡單的消費品,永久自行車,飛樂音響等都是國企的代表。而改革開放都是從小地方無關緊要的地方開始的,如小崗村,當時的深圳,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緊,影響面不大。而上海則不行,影響太大,甚至可能動搖我國經濟基礎。因此上海是我國最後進行改革開放的地區,直到19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上海才真正進入改革開放時代。所以上海經濟現在依然是國有企業為主導。如上海汽車,寶鋼股份,振華港機,光明食品等等。而國企特殊的考核機制,不允許試錯,也重大投資事項必須上報,偶爾的失敗也要承擔責任,所以國企只能是四平八穩。因此,上海以國企為主很難產生什麼互聯網企業和創新。


宋朝六先生


順帶說一句,上海是向世界超一流城市奮起直追的,紐約東京巴黎倫敦有多少互聯網公司????

中國最好的造船在上海,中國最好的鋼鐵廠在上海,中國最好製藥研發企業大部分都在上海,中國目前最好的自主芯片在上海,中國載人航天上海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國最大港口在上海,還有核工業,超級計算機,智能機器人,材料科學,生物技術,量子科技,等很多高保密機構企業,上海都有參與,還沒說金融的交易所,期貨的交易,哪個不在上海。


燃燒的歲月91741131


先分析一下上海的就業市場大環境,從1990年代開始,上海由於其高素質外語人才優勢、開放公平的環境、誠信契約精神、服務型政府,逐漸成為全國最多外企、世界五百強、外國公司地區總部的所在地。上海白領將進入外企工作作為首選,在現階段,一個工作不到10年的白領,在公司從事技術或基礎或中層管理崗位,年薪三、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配置了。民營企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更多已經具備非常大的規模,並且,已經認識到曾經的家族企業管理方式的落後,已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進入10年代,大量的民營企業從外企挖角,充實企業中高層,引入外企的先進管理機制。並且,為了吸引人才,工資待遇比外企還要略高一籌。因此,有能力的白領,在市場上會有很多高薪的機會。白領的工作雖然辛苦,壓力很大,但優在收入穩定。

而如果創業,有幾個大的問題:一,上海有全國最貴的人工成本、租金等辦公成本;二,自主創業除了工作本身的壓力之外,作為老闆,還要承擔資金、盈利、管理、溝通協調等等的壓力;三,很有可能面臨虧損、關門的風險。所以,一邊是高薪的穩定收入,一邊壓力山大、入不敷出的不確定的將來。所以,絕大部分的人都心甘情願的做一枚高級打工仔。


秋風催葉紅


獨角獸企業很多,誕生獨角獸企業的地方可是不多的,一個企業可以成長微獨角獸企業,是和很多方面逗分不開的,比如政策,成本,人才等,這些都是間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的。

上海是金融中心,成本高

上海是國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一直是貼在上海上面的標籤,金融發達就意味著主要以服務產業為主,製造產業也有,但是相對來說,佔比少,以金融為主的城市當然互聯網公司和製造企業少啊,百度騰訊阿里的都會互聯網公司,格力海爾是製造企業,都會不適合在上海的。



另外,上海的成本也是巨高的,製造企業一定會綜合考慮各種各樣的成本來選擇合適的地址,上海人多低少,各方面的支出都大,不適合格力和海爾這樣的製造企業落地發展。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方式,有的偏向金融行業,有的偏向實體制造行業,有的偏向旅遊行業,上海就是屬於偏向金融行業的城市,更加適合金融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