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赏网红,竟败掉父亲29万元……孩子的财商教育至关重要!

陈先生从银行卡里取钱时,发现卡里的45万元存款少了29万元。当时他吓了一大跳,银行卡一直带在自己身上,也没从卡里取过钱,怎么就少了29万元了呢?

陈先生来到银行调取了银行卡的流水,发现从1月底开始,每天晚上都有少则5000元、多则20000元的刷卡记录,且交易都是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支付的。而陈先生根本没使用过这些软件,用的也不是智能手机。

原来,陈先生的儿子将父亲的工商银行卡绑定在自己的手机微信和支付宝上,为了引起网红的注意,掏空心思凑钱给网红送礼物。没想到,他越陷越深,每天不停地给网红刷礼物,自己也没意识到礼物越送越多、越送越大,卡里的钱越来越少。不长时间,29万元就这样花出去了。

类似这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些事像一把利剑,戳到了中国教育的软肋,对“财商”教育的缺乏。

时下,国内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钱,认为孩子过早地“沾钱”,会诱导孩子的“金钱欲望”,从而导致他们长大后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三观”。

在我们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中,觉得孩子们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赚钱是大人们的事。即使家境困难,不到不得已,也舍不得让孩子打工,不愿意他们吃苦受罪。因此,在孩子成长求学时期,只要有任何的需要或物质欲望,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为孩子一力承担且尽量满足他们。


孩子打赏网红,竟败掉父亲29万元……孩子的财商教育至关重要!

其实,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非但不是什么坏事,反倒可以培养孩子的谋生意识,提高孩子的生存本领。在这方面,美国家长们十分开明,他们甚至制定出了孩子从3岁到高中毕业期间的理财教育流程,规定出了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理财标准和理财细节。这对于国内的家长们来说,不仅可以借鉴,也是一种启迪。

美国孩子的理财教育流程是:

3岁:能辨别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个人无力把所有商品买光。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

6岁:能数大量硬币,并能找数目不大的零钱。

7岁:学会看货物的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银行账户里。

9岁:能制定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货比三家。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理财知识。

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活动。


美国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建立起职业价值观念,获得谋生的能力。让孩子早点树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约意识。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走上社会后的自立、自强,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孩子打赏网红,竟败掉父亲29万元……孩子的财商教育至关重要!

财商知识教育,在美国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美国父母支持独立,鼓励孩子从小尝试打工,让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在美国,家庭不论贫富,总是让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学习独立,以及养成“用劳力换取所得”的观念。因此,大多数美国父母的孩子们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扫地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给其他学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

孩子打赏网红,竟败掉父亲29万元……孩子的财商教育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校方也会让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诸如募款之类的公益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感恩节,童子军们就会外出筹募经费。在美国,经常会看到拿着手工饼干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区按门铃兜售的小朋友。

让孩子们通过这种用劳力去实现目的的生活经验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能从赚钱不易的切身体会中懂得并珍惜劳动所得的每一份回报。孩子们每花一分钱都会多些思考,会更懂得把金钱运用在最值得的地方,这对孩子们一生的金钱观会有很正面的帮助。

财商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1.让孩子们接触到钱——让孩子自己安排零用钱,帮孩子提早有计划的储蓄和消费。

一般而言,大部分美国人对钱没有“铜臭”的思想,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美国的父母认为凭劳动获得收入是一种生活教育,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也不能有坐享其成的观念,应该有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自我要求的责任感。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教导小孩通过正当手段赚取收入并且学习如何理财。

2.教导孩子面对欲望——用自己赚的钱买心爱的东西更有成就感。

孩子们是充满好奇的,特别是在玩具店里,琳琅满目的新奇玩意儿真让人难以抗拒。当孩子向你投以渴望眼神时,父母亲不必拒绝说:“不买,太贵了!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来制止孩子的欲望。在专家看来,这时可以把玩具从架子上拿下来,告诉孩子这样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再问问他:“你打算怎么得到它?”之后,帮着孩子一起计划怎样存钱来购买。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量力而为,有计划地消费并且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3.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得到”父母理财的好习惯。

现在的消费和储蓄的方式改变了,孩子们不容易看到父母亲如何处理金钱。专家认为,家长们可以提供孩子们“看得到”的理财习惯,比如:把旅游基金存在玻璃罐子里,带着宝贝们一起体会“积沙成塔”的成就感。同时,家长们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为了金钱而争执,免得让孩子们从小对金钱形成负面的印象。

4.学习“给予”的快乐——带着孩子学习如何发挥金钱的价值,帮助他人。

教导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不只是教他们怎么“得到”财富,更应教他们如何“给予”,让金钱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满足欲望,还要成为帮助他人的手段。


尚领国际教育专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资源服务”“跟培教”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引领教育10余载,全国分公司10余家,服务客户200余万,成为新环境、新形势下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被誉为“新型教育先锋”。更多详情,请关注“尚领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