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如懿传》已经过大半,对比之前《延禧攻略》的爽畅风格,《如懿传》整体调子颇为沉闷。从传统意义上讲,如懿终究不是最高级别的宫斗选手,人设虽聪明,但完全是个误入宫斗剧的言情剧女主,这样的性子恐怕连导演都救不了她。若无海兰帮衬,大概撑不到结局,就得叫外卖盒饭了。

但尽管整体坎坷,波折不断,也有幸福片段。比如成为皇后的如懿与皇帝共度欢愉时光,无疑是全剧亮色所在。无论是策马原野,还是微服出游,都是一派甜蜜景象。

以乾隆南巡杭州为例,太后提醒皇帝公务之余可饱览江南山水,但乾隆随口便表示随从太多,跟着扫兴。话已出口,帝后之间便有了一个默契的眼神交流,接着便是微服出游。

这次出游,乾隆和如懿好好体验了一次民间夫妻的情谊,不可谓不甜。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但在一派甜蜜之下,藏着直男癌典型的自私。这甜是为后面的苦做反衬的。

我们都知道当年乾隆为皇子时首选的福晋是如懿,但迫于形势和父母权威,最终选择了家世更为显赫的富察琅嬅。当时的乾隆也曾为留住如懿有所争取,但对比皇权斗争,乾隆为如懿做得实在有限,当朱砂事件曝出后,乾隆第一时间的选择还是舍弃如懿。

熟料形势变幻,皇后嫡子夭折,如懿出冷宫。随后,贵妃小可爱和琅嬅相继早逝,两人都与乾隆有过临终谈话,但乾隆并未借此彻底整治后宫不良风气,而是以皇后之死为由头狠狠地打击前朝异己,震慑朝纲。对比后宫,前朝才是乾隆心中的重地。此时的乾陵已非初继位的新帝,没有家世背景和子嗣的如懿成了最适合继后的人选,也是乾隆对自己权势与话语权最好的证明。

但,乾隆把这种权衡后的选择包装成爱的承诺,把顺理成章之势,转口说成长久争取之果。乾隆啊,太看得起自己了啊。

作为一个直男癌+渣男代表人物,乾隆的做法其实很有典型性。

首先,所有的考量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心中真爱只有自己。当与自己利益相冲时,第一时间舍弃对方。当有所怀疑时,第一时间否定对方。所有事情的决策根本是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会伤害自己。至于对方,则就是看心情了。

其次,为了掩盖自私本性,特别会为自己找出种种理由。比如,送如懿去冷宫会找出保护如懿的理由,这也是直男癌思维到极致了。

所以,给如懿皇后至尊表面看似是对如懿的真爱承诺,实际上是为自我证明,自己已经完全脱离太后的影响,是一个实权在握的真天子。不需要任何后族的权势来借力,天地之大,唯我独尊。而封后之后的所有甜蜜,不过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感宣泄罢了。预期说是为了满足如懿对民间夫妻生活的想往,不如说是借此给自己找放假的理由。

而这类直男渣最令人不齿的,便是非要给自己罩上一层温情的面具,用一些不痛不痒的行为让自己的良心更加坦然。比如如懿在冷宫,渣隆号称已暗中加以保护,事实上,乾隆的所谓保护与其说是爱护如懿,不如说是对自己良心的安慰:

你看我也保护你了呀,但是很多事情我很无奈的呀,你要理解呀,你要感恩呀!

无独有偶,《甄嬛传》皇帝初次恩宠嬛嬛之际,也刻意模仿民间夫妻的婚嫁习俗以示恩宠。当时的皇帝待嬛嬛也是真心。但无论是《甄嬛传》中的一时兴起怜取新人,还是《如懿传》中你侬我侬,执子之手,两者都均逃不开帝王心性。帝王是直男中的直男,一贯以自我为中心,我好你便好,我若不好,你将更糟。好在甄嬛中毒不深,很快凉了心中爱意,但是如懿却不同,毕竟是从年少时便有的情分,至始至终都不能自已,哪怕后冠加身,事实上也没有真正融入后宫的宫斗模式之中,何其可惜。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若全剧再次戛然而止,兴许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西方童话都喜欢收尾于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的开始,但《如懿传》不失童话,后面的剧情将越看越憋闷。这两人你侬我侬的背影也终将分离。

如懿封后,乾隆撒糖:秀的不是恩爱,而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意

其实,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类直男渣。一定要擦亮眼睛呀,究竟是真得甜蜜生活,还是他的自我陶醉?

猴年妈曰:老母亲追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