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2018年6月13日,餘額寶迎來了五週歲生日,靜悄悄的。

從橫空出世到高速發展,再到戴上緊箍咒,最後向金融機構開放,餘額寶的每一步都是金融創新演進的縮影。

餘額寶的五年,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發揚光大的五年。

與餘額寶五週年的靜悄悄相比,互金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多年來罕見的大洗禮。行業爆雷頻頻,流動性危機顯現,無論是興風作浪的大鱷,還是慣走暗道的妖怪,都在聚光燈下一一現形。“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這種亂局已很難再繼續。

同樣的五年,向上金服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向上金服(下簡稱“向上”)誕生於互聯網金融元年,並搭上了快速成長髮展的列車。截至目前,平臺註冊用戶數突破720萬,累計成交金額已超過480億元。

金融業務離錢最近,最容易掙錢,但誘惑也最大。“從事這個行業,急功近利、自控力差,都是大忌。”向上金服CEO袁成龍坦言,在這個行業裡,耐力比爆發更重要,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他極其不認同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踩在別人枯骨上去成就自己的霸業。從路徑上看,他更奉行走一條坦坦蕩蕩、清清楚楚的大道,走“非正道莫行”之道。

他說,“我已經做好了跑馬拉松,打持久戰的準備。”

01 | 路遙知馬力,時間創造價值

一點財經:五年,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你覺得是一個什麼階段?

袁成龍:其實很多公司都活不過5年。5年的節點,就像成人禮一樣,上天總會給你一些調皮的考驗,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給你留下深刻的烙印。

向上的5週年,我們迎來了整個行業前所未有的大洗禮。這場洗禮是整個網貸行業的一個大拐點,更是一場涅槃。幸運的是,我們活下來了。

一點財經:

怎樣總結向上這五年?

袁成龍:不求快而求穩,不求大而求強。我們一直是這樣一種態度,也是公司一直以來的基因和特點吧。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一直以來,向上在各方面並不算太冒尖,沒有說在某一方面引領著行業,而更傾向於做一個跟隨者?

袁成龍:我們從來沒有說自己要去做引領者,或者是做跟隨者,但有一點,我們在風險發展中一直在尋求一些平衡。

可能在外界看來,你在發展上不是第一的,你業務規模上不是第一的,你在業務的廣度上也不是第一的。但對於我們而言,至少我們在體能上、在體力上、在耐力上是靠前的,而這種體能和耐力需要時間去檢驗。

一點財經:為什麼不拼規模和廣度,要拼耐力?

袁成龍:因為金融這個行業跟其他傳統的行業區別是非常之大,最典型的特點是什麼呢?它是有長期的尾部效應的。我們買東西,一買一賣,買賣結束的那一刻,我們的關係就結束了。你的風險和收益,買到假貨還是沒有買到假貨,你的損失可能都已經很明確了。

但是金融這個業務恰恰相反,當我們促成一筆交易時,你跟我的關係才剛剛開始。我真正給予你的服務在後面,可能兩三年,甚至十年。所以說我們看一家普通公司,通常是看達成交易前面那一段,或者是達成交易那一刻,但是對於像P2P這樣的公司,實際上是要看它後面。

一點財經:也就是說,耐力要比爆發力更重要?

袁成龍:就這個行業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就像跑馬拉松一樣,能夠真正在42公里奪得第一名的,一定不是前半段跑第一的。前一段跑第一的,最後基本上都不知道落後多少,因為沒有注重保持自己的體能。

金融領域創業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我不想在起點透支自己的體力,而應該做好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在過去五年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行業的好多同行早就掉隊了。

一點財經:那向上現在的一個發展狀態如你預期嗎?

袁成龍:和想象中的會有差距。

一點財經:想象中應該是怎樣的?

袁成龍:不論是行業環境,還是企業發展狀態,肯定比當下要好。

一點財經:“向上是頭部平臺、第一梯隊”,你怎麼認為。

袁成龍:從綜合能力看,向上早已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一點財經:有什麼樣的參考維度?

袁成龍:這個行業在經歷了一波一波的洗牌,最後剩下來的不是頭部也是頭部。

其實很多方面,你很難量化。不管是你的業務規模也好,你的發展速度也好,你的品牌也好,知名度也好,口碑也好,還有你的耐力也好,還有你風控的這種手段也好等等,還是會有很多參考的維度。

02 | 袁成龍氣質,向上的基因

一點財經:“求穩健、看長遠”,平臺的特質跟創始人的氣質有非常大關係吧

袁成龍:可能跟性格是有關係,但更重要的可能還是跟我對於金融的理解有關係。對於跟錢相關的、跟金融相關的業務,就是要慢工出細活兒。

一點財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嗎?

袁成龍:我不能算是個有野心的人,但是我覺得應該還算是有一點點追求和夢想的人,野心談不上。

一點財經:作為CEO,你對自己的角色如何定位?

袁成龍:馬雲說過的一句話,我挺認同的。一個真正卓越的領導,一定不是那種叫個人英雄主義的。哪種是個人英雄呢?一個企業出了危機之後,力挽狂瀾,泰山崩於前而不變,拯救企業於水火,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而一個真正卓越和優秀的領導者,他應該在太平盛世時,就盡力避免這種危機的發生。

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處於繁榮或爆發期時,他已經預先想到了風險,不盲目跟風。

一點財經:你做到了嗎?

袁成龍:我不能說做到,但是一直以來有這種思考,儘量讓風險離我們更遠一些,而不是急功冒進,這可能是向上五年來做決策的時候依據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所以剛才也提到了,我們的業務規模發展不是最快的,推廣也不是最多的,利率也不是最高的,活期我們也沒有。向上不在這每一個衡量指標裡做到極限,這就是不急功冒進。

一點財經:各方面都不錯,但不做最冒尖的

袁成龍:對,這可能是我們一直在風險和發展、在業務規模擴張之後的平衡,因為我認為只有綜合素質過硬,才能跑贏馬拉松。這也是我五年來對行業的感受。這五年,這個行業經過了一波又一波新生與死亡、鼓勵與監管,我看到太多知名平臺就這樣倒下去了。你會發現爆發力在這個行業裡面,它不僅沒有那麼重要,有時候反而會傷害到自己。

03 | 決策“快與慢”

一點財經:你的高層說,你做決策很慢

袁成龍:有一本書是叫《思考快與慢》,做一個決定,如果說你只是把它作為一個選擇題,它很容易。但是很多時候對於一家企業的運作來說,它不是一個關於選A或選B的選擇題,它是一個如何同時滿足A和B的問答題。

一點財經:所以當一個決策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實際上是在評估,這兩個決定到底是不是背離的?能不能共存?

袁成龍: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要獲取更多客戶的時候,就要投入更多的成本。那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獲取更多的客戶,這兩個是不是選擇關係?能不能投入較低的成本就能獲取更多的客戶?所以它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問答題。它是在問你,你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達到雙贏,所以它不是很快能做好決定的。如果只是讓你做一個選擇題,那CEO的難度和價值到底在哪裡?

一點財經:決策慢有沒有讓你覺得有遺憾,或者是錯過了一些事情?

袁成龍:這個行業你錯過不了,真正正確的東西你有機會、有時間去做,錯誤的東西你做得再早也沒有用,還是那個意思,這個行業的壁壘沒有那麼強,這是第一。

第二,客戶不會因為在你這兒投了之後,就不去其他的地方投了,無非是考量平臺是否有更多的安全保障或者更好的收益前景。所以這個行業來說的話,沒有典型的一家獨大和先做就能夠奠定絕對優勢的明顯特徵。

當然你要說這些業務有沒有時間窗口,它確實有時間窗口,但是從長遠來看的話,你真的是想做那一兩年的業務嗎?那是掙快錢的事情。我們看到好多,比如說現金貸,好多公司一時風頭無兩,但最後不是也不讓幹了嗎?過去所掙的錢不都要吐出去嗎?

一點財經:慢一點,最後反而快了

袁成龍:對。

一點財經:管理上有沒有遇到一些挑戰?

袁成龍: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或許有天然之別,越有能力的人越是有自己獨立的想法,這種獨立的想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實用,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合力,我覺得是比較大的挑戰。

我的性格也是偏內向的,不喜歡頻繁去溝通,這種性格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是比較麻煩的,我覺得這一點是基於我自己性格上的挑戰。

04 | “爆雷潮”下的思考

一點財經:如何評價這一輪爆雷潮的影響?

袁成龍:那得分長短期了,得分對誰了。短期來說,肯定是負面影響極大的,對於投資人和公司平臺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但長期來說,它是對於整個行業是極大的風險教育。而且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大家會逐步地意識到,平臺的本質就是信息中介,而不是新金融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又完全不同於一般公司的監管體系,我們是沒有那麼審慎的監管體系的。

第二,給出借人也上了很重要的一課。所有在P2P平臺上的出借,是一種借貸行為,不是投資行為,不是買了理財產品,更不是做了一個短期存款,其實在過去很長時間,很多出借人對這個問題是有很大誤解的。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你的一位同行說,他預測未來互金平臺可能就剩幾十家

袁成龍:我不知道到底剩幾十家,還是幾百家,但是大量平臺會從這個行業撤出去,這是一個必然現象。

一點財經:你會覺得他過於樂觀,還是多於悲觀?

袁成龍:我判斷不了。

一點財經:金融行業並非一個贏家通吃市場?

袁成龍:贏家通吃的市場一定是具有很強的網絡效應的市場,像很多互聯網的行業,看起來都是贏家通吃。

一點財經:就像打車、共享單車領域,爭當第一,不做第二。

袁成龍:因為它具有很強的替代效應,而且體驗各方面差別不太大,但是跟金融相關的行業恰恰相反,因為大家都知道金融是一個有風險的,所以對於客戶來說風險是要分散的,你只有一家肯定不行。

一點財經:也就是說未來互金行業百花齊放,而非一家獨大

袁成龍:所有的金融都是這樣的,不管是銀行也好、證券也好、保險也好,還是信託或基金公司也好,沒有哪個金融行業是一家獨大的。你做的是全國性的,我做的是區域性的,你偏重於公司業務,我偏重於民生業務,我們基本上會提供相應的服務,但我們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區別。每個公司都在各自的領域做的比較成功,這就是金融行業跟其他行業有區別的地方。

一點財經:身處這個行業的人普遍都很焦慮。不少公司CEO說,今年是最困難的時刻,向上呢?

袁成龍: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它不是一家公司的壓力,是整個行業的壓力。這種行業的壓力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所能阻擋的,它就像浪潮一樣,潮起潮落,你控制不了。你只能牢牢抓緊那根繩,潮落的時候別把你帶到海里去,潮漲的時候別把你拍到岸上去,僅此而已。但是有一點,潮總會漲,也總會退,它就是一個時間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潮落的時候你別在岸上被幹死了,潮漲的時候,你不要被水給沖走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考驗耐力的時間到了”。

一點財經:你覺得向上能堅持到那一刻呢?

袁成龍:沒有理由堅持不到那一刻。

一點財經:有沒有考慮過把公司賣掉?

袁成龍:現在肯定是不會考慮這個事情的。

一點財經:向上目前增資到1個億,在行業裡邊也比較少見。

袁成龍:對,一個億,我們是有計劃的。

一點財經:除了增資之外,向上還做了什麼樣的動作?

袁成龍:還沒有,向上那一個億的增資是今年年初增的,那個增資其實在這個雷潮沒有的時候就增了。

一點財經:沒有預見到現在的雷潮期,提前把該做的做好

袁成龍:對,該增的時候就增了。

05 | 創新有底線,監管有包容

一點財經:外界反映,當下監管的態度有一種“監而不管,圍而不剿”的狀態,意圖是什麼?

袁成龍:它需要時間,讓市場先優勝劣汰。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下一步會往哪兒走?

袁成龍:已經很明確了,今年到年底企業自查,企業會排查,然後到明年上半年,符合基本條件的,做好信息接入,路徑已經很清晰了。

一點財經:你怎麼看待P2P平臺投資風險?

袁成龍:有一些確實不是幹P2P業務的,因為大家會發現P2P這個形式融資很容易,融個十億、二十億、幾十億的,那錢真是來得太快了。

一點財經:最初的時候確實太不正常了

袁成龍:對,沒有向銀行存款,錢隨便動,這是第一。第二要注意流動性風險,絕大部分的借貸期限還是挺長的,大部分是兩年、三年分期。所以你要出借兩個月、三個月,你最後收回出借款的方式,就是把你的債權轉出去。市場環境好的時候,轉的很快,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轉的就很慢。總之,別把它當成存款一樣規劃自己的資金。別想著那一天我要用錢,我剛好那一天到,然後發現錢轉不出去,錢接不上了,這個是要想清楚的。

第三點,長期而言,P2P它一定是一個有風險的業務。不管是第三方的保險或擔保之類的,總是不想讓你虧損的。行業趨勢是這個樣子的,風險要化解,就必須要分散開來,不能讓整個平臺去承擔,這剛好也是監管明確的要求,但是現在大家還不太清楚怎麼去做。

一點財經:是,關於P2P的經營風險你怎麼看?

袁成龍:其實P2P現在最大的經營風險就是不恰當地承擔了出借人自己該承擔的風險,這種風險為什麼大家不恰當地去承擔呢?就是因為長期的競爭壓力,客戶會用腳投票,流向風險擔保的平臺,這叫劣幣驅逐良幣。

一點財經:在你看來,P2P平臺在金融中應該承載的一個定位是什麼?

袁成龍:小微普惠金融的補充,大宗理財之外的補充,另外一種財富增值的選擇,這就是P2P平臺的定位。而且歸根結底,它對於出借人來說是一項風險業務。

一點財經:向上的資產端有個人信用貸、車抵貸,為什麼選擇做這種類型的資產?

袁成龍:因為它足夠小額,足夠分散,不受明顯行業的週期性變化,所以它會讓整個風險屬性更加平順,不至於大起大落。

一點財經:我們也看到這輪爆雷潮中幾乎都是資產端出的問題,在保障資產端安全上,向上是怎麼做的?

袁成龍:我們還好,因為我們一直在防備。這得益於我們對於資產業務的選擇上面,它沒有那麼強週期性的,沒有那麼強的行業屬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要說大企業,企業去年、前年活的還不錯,今年就會很艱難,你這個平臺就很難幹。你要做某個行業,比如你做貿易相關的行業,今年中美貿易戰一打,恐怕你就完了。那大家日子很好過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你日子很難過的時候,我們也還是那樣,早就習慣了。

一點財經:關於風控,向上提倡和打造的"線上+線下"全方位風險控制體系,“線上”和“線下”各自承擔怎樣的功能?

袁成龍:線上加線下的風控體系。

一點財經:對,你們這麼說的。

袁成龍:其實,我們逐步地在弱化線下的風控,線下其實更多的是在貸前核實、貸前服務以及在貸後催收上面。貸前核實是什麼呢?核實你的身份,核實很多資料的真偽。這個服務對你有一些面對面的借貸,這種線下的方式,向上是能夠有效地提供借款人,去申請借款人的門檻跟成本的。

它談不上是一個很高級的風控,但是它讓你的申請有一定的門檻。因為線下你到我的服務點去,去的人就是大概要去借錢的人。

然後線上風控,我們叫反欺詐,是一種量化模型,根據數據計算和標籤分析,判定你處於什麼級別,線上這一塊正在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06 | “金融”-“科技”思辯

一點財經:如何看待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係?

袁成龍:無論用多少技術,無論使用多少科技手段,金融還是金融,它的本質不會發生改變。但是金融會讓效率大大提升,會讓你的邊界更加廣泛,它能夠極大提升你的廣度和深度,這是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力量。可以肯定,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不會有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沒有大數據的發展,就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線上借貸。這些東西都是因為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向上金服在科技這塊應用都有哪些?

袁成龍:我們技術的團隊在向上的佔比超過一半,還是挺高的。

一點財經:對,挺高。

袁成龍:所以我們一直都是比較強調技術對這個行業業務的促進,如何去提高效率,如何去降低成本的。

一點財經:業務應用層面有沒有一些比較明顯體現出來的?

袁成龍:比如我們的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智能團隊孵化出來的,包括我們的雲平臺和很多評估體系,我們都建立了自己的業務模型。還有我們通過建立用戶的全新標籤庫,更瞭解我們的客戶。基於這些方式,我們能夠做更加精準和精細化的運營。很多動作相當於在用戶層面,你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一點財經:未來會一直加大這塊的比重嗎?

袁成龍:當然了。這個是能夠去提升我們業務效率和效果的最有效的方式。

一點財經:你在博鰲論壇的時候說過一句話,科技讓金融沒有邊際,但是做金融必須要有底線,金融底線,你指的是什麼?

袁成龍:這個底線是,珍視別人的財富要超過珍視自己的財富。如果從人性的角度而言,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但在金融行業是相反的。

我非常不認同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踩在別人枯骨上去成就自己的霸業。所以做金融底線,我覺得它應該比一般的更加嚴格,這個嚴格我很難一句話去描述它,但是至少我覺得,你應該把客戶的利益看得比你自己的利益更重。

07 | 非常之道,只是永遠恪守正道

一點財經:在一個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時候,實際上很容易誘發各種走捷徑、彎道超車的行為,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藉此快速做大,有糾結過嗎?

袁成龍:沒有,我當時沒有一點糾結,但是會有壓力,壓力來自於我的同事。因為大家都會羨慕,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通過什麼方式扶搖直上,我們為什麼要這麼慢慢的。我覺得大家的想法肯定也沒有錯,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多看的是這個現象背後隱藏的風險,因為有些風險是能承受,有些風險是不能承受的。

一點財經:支撐你抵制住誘惑的最大動因是什麼?

袁成龍:危機感。因為金融是一個有風險的行業,我們希望跑完整個全程的馬拉松,我們不希望在前面一百米、二百米就溺水了。第二個,我們對於客戶,對於出借人的財富安全的擔心,可能比擔心自己的財富安全還要更多,因為那是你從事這個業務最關鍵的東西。

一點財經: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創業者、企業家應該有的道德心、責任心和風險意識

袁成龍:有一些人會拿著別人的錢去做高風險的行為,一旦成了,自己獲得高額利潤,一旦敗了,虧的是別人的錢。有些人甚至還在這方面肆無忌憚,這些例子其實挺常見的。高槓杆,在資本市場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很少拿著自己的錢,都是通過槓桿來做的。通過槓桿來做,一旦你判斷失敗,虧損的都是別人的錢。

很多人就會覺得,那虧的是別人的錢,頂多我從一無所有到繼續一無所有,一旦做成了,我就變成風口浪尖兒,億萬富豪。對於我們來說,這種想法一直都沒有。沒有槓桿,我們不直接拿別人的錢,我們只做撮合,其實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關係到好多家庭的未來,所以你的底線要比一般人要更高一些。

當你想清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慢慢發展也挺好。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你非要像蹦極一樣,上上下下都把自己顛散了。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市場擴張,追求市場份額沒有意義?

袁成龍:金融是一個天然分散的行業。我舉個簡單例子,中國現在P2P現在存量可能沒有這麼高了,之前是一萬億的存量。這個行業肯定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出借人。所以你就看,即便做八百億借貸中介的業務,其實你再想做大,是有能力天花板的,再做大的話,管理跟不上,各方面都不行。而且對於八百億來說,每年就掙兩三個點,那都是一二十億的利潤,在中國上市公司一年它的利潤超過一個億以上的,去找找沒有幾家。所以你還圖什麼?

金融這個行業,它不是一家通吃的行業,它天然是一個分散的行業。所以盲目地市場擴張,盲目地追求市場份額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點財經:向上的使命和價值觀是什麼?

袁成龍:我們只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普惠金融,不管你借錢也好,還是小的投資增值保值也好,我們能夠去發揮一些自己的能力,我們從來沒有想說在這個行業裡面做到最大的,或者說要做到通吃的,做到壟斷的,我們認為我們做不到,我想也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做到。

我們只想說,在這裡面共同去服務更多的人群就好了,這個更多可能是五十萬,可能是五百萬,可能是一千萬,我們不去追求這個數字,但是在能力的範圍內覆蓋到更多的人群。讓他們能享受到,在這個過程中所提供的相對比較穩健的服務。

一點財經: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

袁成龍:

我們內部提倡的是簡單、積極與夢想。簡單地溝通,透明地溝通,坦誠地溝通,不論是公司的內部,還是我們的客戶,都讓他們看到我們最真實的一面;積極就是在面臨任何困難和坎坷時,我們要積極地解決它,抱著自己的態度。夢想就是我們說的,保持長遠的夢想,我們關注的是更長期的價值,短期的眼前利益。

一點財經:員工認同嗎?

袁成龍:整體來說我覺得,我們過去幾年的發展,大概是秉持著這麼一個基本的基因吧,但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我們會有不斷的新人,新鮮血液的加入,也會有老的同伴離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強化我們的使命和價值觀。不斷地讓大家清楚,我們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去達成我們的使命。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去平衡好公司的使命與個人價值之間的有效銜接,所以我覺得不認同的人遲早會離開,認同的人會越來越認同,這是一個過程。

08 | 初心與堅持

一點財經:當初為什麼選擇互金領域創業?

袁成龍:一方面是銀行效率真的太低了,另一方面是我覺得有管制的地方就會有機會,有市場空白的地方就會有理財跟價值的地方,金融只不過是眾多受管制最嚴格的行業之一。所以我接觸到P2P這種方式的時候發現,它對於推動中國普惠金融是有很大作用的。我從12年之前就開始了,也算是有一些經驗了。

一點財經:相當於行業的拓荒者

袁成龍:基本算是。市場開拓好了,銀行金融機構也進來了。

一點財經:算是給他們鋪路了

袁成龍:對,大路他們走,我們走小路。

一點財經:有創業者說後悔進入P2P領域,遇到困境的時候你有動搖過嗎?

袁成龍:為什麼要去後悔呢?我覺得很正常,你選擇任何一條路它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你如果真的遇到一帆風順了,你估計也會後悔。你不會說因為遇到困難後悔,你只會因為無所事事而後悔,因為任何路都是有彎彎曲曲的,上坡下坡的,甚至沒事上來還掉塊石頭下來的,沒事還掉個泥石流什麼的,這都很正常。

我覺得即使在這個行業遇到了很多困難,你面臨這些困難的過程中,你解決它們的過程中的思考,都是你這段時間不可多得的經歷。

一點財經:從長期來看P2P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袁成龍:我不想說它有什麼核心競爭力。P2P公司講的是一箇中介平臺,從業務本身來說,它是做了銀行過去很多不敢做的業務,彌補了這個市場的短板。當你去彌補市場短板的時候,你不太需要核心競爭力也能做。

從P2P公司內部來說,幾千家公司裡你有什麼核心競爭力?老實說,同質性還是挺嚴重的。其實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早期階段都會這樣,因為一個行業從頭開始,市場需求很巨大的時候一定會吸引大量的人進來,就像彈簧一樣,長期壓抑之後剛一鬆開,爆發力會完全釋放出來。

但是你會發現,這個過程是不持續的,可能還會收回來,最終收到正常狀態。所以在整個行業內部,我覺得現在完全沒有到拼核心競爭力的時候。

一點財經:沒有競爭力,如何談生存?

袁成龍:我們不用這麼比,因為銀行和你的客戶群完全是不衝突的。銀行提供的是完全無風險的存款,你收益相對比較高,總會有一些能夠承擔風險的人想要去獲取更高的收益,就是這麼簡單,你並不是非要去搶它的存款客戶,那部分客戶不是你的客戶。

然後你要再說整個行業內部的公司,大家靠什麼核心競爭力生存下去?那挺多了,比如長期的技術能力、運營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因為借貸畢竟是金融,風控能力這些都是很關鍵的。

綜合而言,我覺得在整個行業內部,還是拼耐力。我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為了讓你更有耐力,讓你能夠更加長期地幹下去。

一點財經:

那對用戶來說,為什麼一定要選擇你呢?

袁成龍:沒有,投資人沒有非得選向上,我們的投資人同時也是很多其他同行的投資人,我們大概統計過,一個投資人一般會投三四家,所以我們基本上在共享投資人。我們不需要共享借款人,投資人我們還是希望能共享的,我也不希望他把所有的資金投在一家。

對話向上金服袁成龍:“快”並非運籌帷幄,“慢”才能決勝千里

一點財經:向上也沒有說跟別家不一樣

袁成龍:說起來應該算挺悲觀的,我不認為我們做的跟別人有太多不一樣的地方。

一點財經:你害怕競爭嗎?

袁成龍:不害怕競爭,競爭是常態,害怕也沒有用。

一點財經:如果對這個行業提一些建議的話,你會說什麼?

袁成龍:我覺得還是迴歸初心,我們當初開展這項業務的時候是為了什麼。在整個行業最艱難的時候,為客戶的長期利益多做一些工作吧。當客戶的訴求不能完全達到,出現一些衝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為客戶長期的利益而努力。

一點財經:今年向上的一個戰略重點是什麼?

袁成龍:活著。

一點財經:活下來,如何活更好?

袁成龍:肯定是剩者為王。不少公司年初制定的戰略、計劃,應該說現在都隨著整個行業的浪潮,都已經完全被打亂了,不由得你制定自己的計劃,你先看看整個大浪潮是個什麼樣子,再去調整自己的決策。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中國少有的,和世界同時起步、今天已經和美國並肩走在最前沿的行業。

在始於2007年的互聯網金融崛起時代大潮中,身為一個財經媒體人是多麼幸運,我們有機會見證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變化,也有機會透視轉軌轉型中的無數跌宕起伏、矛盾曲折與悲歡離合。

如袁成龍所說,金融是一場馬拉松,前面的衝刺沒那麼重要,堅持到底才最關鍵。金融一定是容易掙錢的,但一定不能掙快錢。在這個行業裡,耐力比爆發更重要,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不是條條道路通羅馬,而是條條大道通羅馬。大道,正道,只要堅持,總能抵達初心和夢想之地,也許早一點,也許晚一點,但絕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