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2008年的6月30日晚间,央视的社会与法频道播出了一档专题纪录片《战网魔》

纪录片长达12集,由央视的资深编导刘明银负责创作,前后耗时两年,跟踪拍摄了杨永信和他的临沂网戒中心是如何治愈网瘾患者的故事。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也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成功地将杨永信捧红成为“网瘾治疗专家”,而网络游戏则被各种妖魔化的鞭挞和批判,称其为:

电子海洛因。

纪录片的第一季的标题就很耸人听闻:《谁把天才变成了魔鬼?》

画面开始于临沂网戒中心内的一次特殊宣讲会,大屏幕上放着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画面,而教室里则站立着上百位学生和家长。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他们都是被父母送来戒除“网瘾”的患者,在网戒中心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被成为:盟友。

在当年,“网瘾”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在纪录片中则被描述为像吸毒一样难以戒掉,且危害极大。

而在这些盟友的家长们看来,自己的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少年”,都是因为被这些斥为电子垃圾的网络游戏所毒害。

有家长甚至说:

连听到游戏中的配乐,都让人感觉进了魔鬼的迷宫一样!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在这些家长声泪俱下地控诉中,网络游戏成为了最可怕的毒品。与此同时,编导巧妙地将站在台下网瘾少年们的表情剪辑在了一起,镜头里的青少年们全部都低着头,仿佛在认罪伏法。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纪录片中,有人声称为了戒掉网瘾,曾砍断过自己的手指。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更有甚者,曾刎颈自杀过。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也就是这时候,镜头里闪过一个身着白色制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如同救世主一样地询问着这些盟友的家长们:

你觉得你的孩子们像不像游戏里你看到的那些魔兽?

家长们立刻点头配合,而杨永信继续着自己的表演。对着镜头,杨永信讲述自己的这场宣讲会的目的,为了让孩子和家长真正了解到游戏对身心的伤害,从而做到真正的自我防范和远离。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杨永信讲述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发现——

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改变人的性格,甚至会让一个正常的人失去人性,表现出兽性。

所以在纪录片的旁白中是这样介绍杨永信的工作的:

网络游戏将这些孩子变成了魔鬼,而杨的工作则是将这些魔鬼再转变成人。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2006年,已经在临沂精神病院工作了24年的杨永信,创办了这所网络成瘾戒治中心,随之成为了那些家长心目中的“网瘾克星”。

在当时,网戒中心有一百三四十个盟友,从初高中生,到大学生乃至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他们或是被父母连骗带拐,或是被强迫,或是被捆绑着送到这里来。然后交上一大笔治疗费,进到这所学校接受杨永信的特殊的“再教育”。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入学时,杨永信也会按照惯例提醒这些家长们,初期接受治疗孩子可能会有些逆反。但家长们都很默契表示自己心理由准备——

只求孩子能戒掉网瘾,受点罪没多大问题。

于是,在家长的呼吁和期盼中,杨永信和这所治疗中心终于成为了对抗网络毒品的救世主。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纪录片多次展现了杨叫兽神乎其技的网瘾治疗手段和神奇疗效。

来自安徽的小伙子黄河,他是被父母下了十二片安眠药,带到杨永信的网戒中心。

醒来后,主任杨永信要求他“戒网”时,黄河要求离开,并宣告他已满18岁,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权力。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镜头里的杨永信始终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他告诉黄河:

你出去啊,谁也没拦着你啊!

黄河想要逃离,可发现自己无路可走,纪录片拍下了惊悚的一幕,黄河甚至想要用双手击破铁窗,试图从楼上跳下去。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对于这种被定性为性情暴戾的孩子,杨永信采用的是自己最擅长的老办法:

先用心理治疗仪进行所谓的“醒脑治疗”,一边进行行为矫正,一边进行行为引导。

纪录片里,编导有意识地省略了杨永信的具体治疗过程,只是采用了一种含糊其辞得说法,只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画面——

一个年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被五花大绑在一张床上,不断挣扎。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而纪录片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凸显杨叫兽宣传的那种100%疗效的治愈结果:

所有被绑过来的“暴躁、易怒”的孩子们都会被送进那间神秘的十三号室,经过40分钟至1个小时的“治疗”出来以后,个个都变得“温顺、乖巧”了。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短短几分钟,因无法管教孩子而濒临绝望的父母,竟然重新收获一个听话、乖巧、不吵不闹的好少年,他们简直看到了天神一般的存在。

这些被省略了过程的“奇迹”,让家长们对于这位口中“杨叔”有着近乎绝对的信任和服从,以至于经常有家长当面给杨永信跪下,以示感恩戴德。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如今再看这部纪录片颇有些魔幻现实之感,它将网络游戏妖魔化,对杨永信和他的治疗方法以神化,以至于有网友把这部纪录片称为:

21世纪最为邪典的纪录片。

这部“立场鲜明”的纪录片播出以后,杨永信和他的临沂网戒中心名声达到了顶峰。他本人被升任了临沂精神病医院的副院长,而由他创办的网戒中心在之后的数年间,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医院收入高达8100万元。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作为杨永信事件的幕后推手的央视编导刘明银,这位毕业于北大的博士,作为杨永信的忠实拥趸,更是根据自己跟踪拍摄杨永信的经历写成了一部 25 万字的同名“纪实文学”《战网魔》

可讽刺的是,成名之后的杨永信很快遭受到了更多的舆论质疑。

人民网等媒体曾批评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严重歪曲和误导,在完全没有了解过网络游戏的情况下,对游戏随意臆想、猜测、评判,把一些社会问题与此生硬结合,乱下结论,甚至连基本道德都存在问题。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更为讽刺的是,有媒体调查之后发现,纪录片里所描述的杨永信的故事细节很多都是刻意编造的,实际情况与书里所写完全南辕北辙。

纪录片中展现的盟友对杨叔感恩戴德,事实上盟友恨之入骨;

片中称大部分盟友都是因为网瘾成患才去接受治疗,事实上许多孩子只是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手上十几厘米的刀疤声称是因为“犯网瘾”后砍的,实际上十几年前跟人打架留下的。

最令表姐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耗费两集跟拍的一个重要治疗对象武旭影。

在镜头里,她被塑造成因为网恋不服管教,甚至殴打父母的暴戾形象。最终被杨教授 40 分钟电服气,当着父母的面下跪认错。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但其实这位网瘾患者,当时已经 22 岁,正在读心理学,后来还读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所谓的网恋更是莫须有,她和男朋友是大学社团里认识的,反倒是她的父亲平日里习惯性虐打母女二人。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至于杨永信的那个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网瘾疗法”,实际的治疗的过程不仅简单粗暴,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在2009年柴静采访的节目《网瘾之戒》当中,我们得以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杨永信在十三号治疗室里所使用的的神奇治疗手法。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感受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在节目中,镜头记录下了这种具体的治疗过程——

先有一群壮汉抓住你,把网瘾患者死死的摁在铁床上面,然后杨永信拿出两个电击探头,不停地电击对方头上的两个太阳穴,一边电击一边问:

服管了没有,听话不听话?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如果稍有不从,或者“嘴硬”,就继续电击,直到称服为止。

在柴静的访问中,杨永信自己也亲口承认:

最长时间是电击了一个多小时,那个孩子终于才屈服、才崩溃。

这哪里是在治疗,根本就是在刑讯逼供!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而杨永信所使用的的电休克治疗仪,其实是用于重性抑郁障碍,以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精神病,可到了杨永信的十三号治疗室里,压根不需要任何检查,直接用仪器电击孩子的太阳穴。

而更可怕的是,在杨永信的行为矫正治疗理念中——

不管你是网瘾、叛逆还是早恋,全都是一视同仁,只要有电,就能治好。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在另一档节目《网瘾背后》里,一个挣扎着抵抗电击的孩子说:

我回去我打算发到网上!

这位杨叫兽却邪魅一笑地回应:

太好了, 网上你觉得还少吗?全国人你认为知道的还少吗 ?你以为你有多大能量?

一连三个问题,句句铿锵有力,问题很荒谬,却也很诛心。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事实上,杨永信并不是唯一的恶魔,随便在网上一搜,到处都是“治网瘾”的广告。豫章书院刚刚关闭不久,而杨永信也仅仅只是行业里最出名的一个。

但为什么像杨永信这样的恶魔还能肆无忌惮的作恶?

事实很简单,杨永信的恶行背后,还有一群帮凶,是那些绝望的,无助的,把孩子哄骗到杨永信们那里的父母在纵容他。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不管舆论如何抨击,公众如何质疑,网友如何激愤,淡出人们视野的的杨叫兽依旧在他的临沂四院足不出户的上班,而网戒中心也只是改头换面成为了青少年行为矫正中心,还有很多父母相信着这种疗法可以“治好”他们的孩子。

在柴静的采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如果孩子仅仅是出于对这个仪器的恐惧而表现的顺从,您觉得这是真正的改变嘛?

有家长回答:

通过暴力就能救他一命,也未必是坏事.....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表姐多少能理解,这些父母和家长想让让孩子听话的苦心。

可他们无知和愚昧,却是他们做出这种行为的帮凶,助长了如今的杨永信们。

就算临沂网戒中心真的关停了,只要还有这样家长在,就会有千万个网戒中心开起来。

是谁,还在纵容杨永信?


表姐想送给那些愚昧的家长们一句话:

暴力治不了网瘾,但能彻底摧毁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