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2008年的6月30日晚間,央視的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了一檔專題紀錄片《戰網魔》

紀錄片長達12集,由央視的資深編導劉明銀負責創作,前後耗時兩年,跟蹤拍攝了楊永信和他的臨沂網戒中心是如何治癒網癮患者的故事。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也正是因為這部紀錄片,成功地將楊永信捧紅成為“網癮治療專家”,而網絡遊戲則被各種妖魔化的鞭撻和批判,稱其為:

電子海洛因。

紀錄片的第一季的標題就很聳人聽聞:《誰把天才變成了魔鬼?》

畫面開始於臨沂網戒中心內的一次特殊宣講會,大屏幕上放著網絡遊戲《魔獸世界》的畫面,而教室裡則站立著上百位學生和家長。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他們都是被父母送來戒除“網癮”的患者,在網戒中心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被成為:盟友。

在當年,“網癮”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在紀錄片中則被描述為像吸毒一樣難以戒掉,且危害極大。

而在這些盟友的家長們看來,自己的孩子之所以成為“問題少年”,都是因為被這些斥為電子垃圾的網絡遊戲所毒害。

有家長甚至說:

連聽到遊戲中的配樂,都讓人感覺進了魔鬼的迷宮一樣!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在這些家長聲淚俱下地控訴中,網絡遊戲成為了最可怕的毒品。與此同時,編導巧妙地將站在臺下網癮少年們的表情剪輯在了一起,鏡頭裡的青少年們全部都低著頭,彷彿在認罪伏法。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紀錄片中,有人聲稱為了戒掉網癮,曾砍斷過自己的手指。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更有甚者,曾刎頸自殺過。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也就是這時候,鏡頭裡閃過一個身著白色制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如同救世主一樣地詢問著這些盟友的家長們:

你覺得你的孩子們像不像遊戲裡你看到的那些魔獸?

家長們立刻點頭配合,而楊永信繼續著自己的表演。對著鏡頭,楊永信講述自己的這場宣講會的目的,為了讓孩子和家長真正瞭解到遊戲對身心的傷害,從而做到真正的自我防範和遠離。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楊永信講述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發現——

長期沉迷網絡遊戲會改變人的性格,甚至會讓一個正常的人失去人性,表現出獸性。

所以在紀錄片的旁白中是這樣介紹楊永信的工作的:

網絡遊戲將這些孩子變成了魔鬼,而楊的工作則是將這些魔鬼再轉變成人。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2006年,已經在臨沂精神病院工作了24年的楊永信,創辦了這所網絡成癮戒治中心,隨之成為了那些家長心目中的“網癮剋星”。

在當時,網戒中心有一百三四十個盟友,從初高中生,到大學生乃至已經畢業參加工作,他們或是被父母連騙帶拐,或是被強迫,或是被捆綁著送到這裡來。然後交上一大筆治療費,進到這所學校接受楊永信的特殊的“再教育”。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入學時,楊永信也會按照慣例提醒這些家長們,初期接受治療孩子可能會有些逆反。但家長們都很默契表示自己心理由準備——

只求孩子能戒掉網癮,受點罪沒多大問題。

於是,在家長的呼籲和期盼中,楊永信和這所治療中心終於成為了對抗網絡毒品的救世主。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紀錄片多次展現了楊叫獸神乎其技的網癮治療手段和神奇療效。

來自安徽的小夥子黃河,他是被父母下了十二片安眠藥,帶到楊永信的網戒中心。

醒來後,主任楊永信要求他“戒網”時,黃河要求離開,並宣告他已滿18歲,已經成年,有自己的權力。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鏡頭裡的楊永信始終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他告訴黃河:

你出去啊,誰也沒攔著你啊!

黃河想要逃離,可發現自己無路可走,紀錄片拍下了驚悚的一幕,黃河甚至想要用雙手擊破鐵窗,試圖從樓上跳下去。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對於這種被定性為性情暴戾的孩子,楊永信採用的是自己最擅長的老辦法:

先用心理治療儀進行所謂的“醒腦治療”,一邊進行行為矯正,一邊進行行為引導。

紀錄片裡,編導有意識地省略了楊永信的具體治療過程,只是採用了一種含糊其辭得說法,只有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

一個年紀只有十幾歲的孩子被五花大綁在一張床上,不斷掙扎。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而紀錄片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凸顯楊叫獸宣傳的那種100%療效的治癒結果:

所有被綁過來的“暴躁、易怒”的孩子們都會被送進那間神秘的十三號室,經過40分鐘至1個小時的“治療”出來以後,個個都變得“溫順、乖巧”了。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短短几分鐘,因無法管教孩子而瀕臨絕望的父母,竟然重新收穫一個聽話、乖巧、不吵不鬧的好少年,他們簡直看到了天神一般的存在。

這些被省略了過程的“奇蹟”,讓家長們對於這位口中“楊叔”有著近乎絕對的信任和服從,以至於經常有家長當面給楊永信跪下,以示感恩戴德。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如今再看這部紀錄片頗有些魔幻現實之感,它將網絡遊戲妖魔化,對楊永信和他的治療方法以神化,以至於有網友把這部紀錄片稱為:

21世紀最為邪典的紀錄片。

這部“立場鮮明”的紀錄片播出以後,楊永信和他的臨沂網戒中心名聲達到了頂峰。他本人被升任了臨沂精神病醫院的副院長,而由他創辦的網戒中心在之後的數年間,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醫院收入高達8100萬元。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作為楊永信事件的幕後推手的央視編導劉明銀,這位畢業於北大的博士,作為楊永信的忠實擁躉,更是根據自己跟蹤拍攝楊永信的經歷寫成了一部 25 萬字的同名“紀實文學”《戰網魔》

可諷刺的是,成名之後的楊永信很快遭受到了更多的輿論質疑。

人民網等媒體曾批評這部紀錄片的創作者嚴重歪曲和誤導,在完全沒有了解過網絡遊戲的情況下,對遊戲隨意臆想、猜測、評判,把一些社會問題與此生硬結合,亂下結論,甚至連基本道德都存在問題。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更為諷刺的是,有媒體調查之後發現,紀錄片裡所描述的楊永信的故事細節很多都是刻意編造的,實際情況與書裡所寫完全南轅北轍。

紀錄片中展現的盟友對楊叔感恩戴德,事實上盟友恨之入骨;

片中稱大部分盟友都是因為網癮成患才去接受治療,事實上許多孩子只是家庭矛盾的犧牲品。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手上十幾釐米的刀疤聲稱是因為“犯網癮”後砍的,實際上十幾年前跟人打架留下的。

最令表姐印象深刻的是紀錄片耗費兩集跟拍的一個重要治療對象武旭影。

在鏡頭裡,她被塑造成因為網戀不服管教,甚至毆打父母的暴戾形象。最終被楊教授 40 分鐘電服氣,當著父母的面下跪認錯。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但其實這位網癮患者,當時已經 22 歲,正在讀心理學,後來還讀了心理學碩士研究生。

所謂的網戀更是莫須有,她和男朋友是大學社團裡認識的,反倒是她的父親平日裡習慣性虐打母女二人。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至於楊永信的那個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的“網癮療法”,實際的治療的過程不僅簡單粗暴,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在2009年柴靜採訪的節目《網癮之戒》當中,我們得以能夠更加直觀的看到楊永信在十三號治療室裡所使用的的神奇治療手法。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幾個被“治癒”出院的網癮少年在被問到被電擊太陽穴時是什麼感受時這樣說道。

就是劇烈的疼痛,然後抽搐。 像是那種特別高頻率震動的小錘子一下下打著我的太陽穴,痛不欲生。

在節目中,鏡頭記錄下了這種具體的治療過程——

先有一群壯漢抓住你,把網癮患者死死的摁在鐵床上面,然後楊永信拿出兩個電擊探頭,不停地電擊對方頭上的兩個太陽穴,一邊電擊一邊問:

服管了沒有,聽話不聽話?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如果稍有不從,或者“嘴硬”,就繼續電擊,直到稱服為止。

在柴靜的訪問中,楊永信自己也親口承認:

最長時間是電擊了一個多小時,那個孩子終於才屈服、才崩潰。

這哪裡是在治療,根本就是在刑訊逼供!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而楊永信所使用的的電休克治療儀,其實是用於重性抑鬱障礙,以及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精神病,可到了楊永信的十三號治療室裡,壓根不需要任何檢查,直接用儀器電擊孩子的太陽穴。

而更可怕的是,在楊永信的行為矯正治療理念中——

不管你是網癮、叛逆還是早戀,全都是一視同仁,只要有電,就能治好。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在另一檔節目《網癮背後》裡,一個掙扎著抵抗電擊的孩子說:

我回去我打算髮到網上!

這位楊叫獸卻邪魅一笑地回應:

太好了, 網上你覺得還少嗎?全國人你認為知道的還少嗎 ?你以為你有多大能量?

一連三個問題,句句鏗鏘有力,問題很荒謬,卻也很誅心。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事實上,楊永信並不是唯一的惡魔,隨便在網上一搜,到處都是“治網癮”的廣告。豫章書院剛剛關閉不久,而楊永信也僅僅只是行業裡最出名的一個。

但為什麼像楊永信這樣的惡魔還能肆無忌憚的作惡?

事實很簡單,楊永信的惡行背後,還有一群幫兇,是那些絕望的,無助的,把孩子哄騙到楊永信們那裡的父母在縱容他。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不管輿論如何抨擊,公眾如何質疑,網友如何激憤,淡出人們視野的的楊叫獸依舊在他的臨沂四院足不出戶的上班,而網戒中心也只是改頭換面成為了青少年行為矯正中心,還有很多父母相信著這種療法可以“治好”他們的孩子。

在柴靜的採訪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如果孩子僅僅是出於對這個儀器的恐懼而表現的順從,您覺得這是真正的改變嘛?

有家長回答:

通過暴力就能救他一命,也未必是壞事.....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表姐多少能理解,這些父母和家長想讓讓孩子聽話的苦心。

可他們無知和愚昧,卻是他們做出這種行為的幫兇,助長了如今的楊永信們。

就算臨沂網戒中心真的關停了,只要還有這樣家長在,就會有千萬個網戒中心開起來。

是誰,還在縱容楊永信?


表姐想送給那些愚昧的家長們一句話:

暴力治不了網癮,但能徹底摧毀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