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不要輕忽逆周期因子作用,不然人民幣早破七

洞察:不要輕忽逆週期因子作用,不然人民幣早破七

路透中文新聞部 張金棟

若沒有重啟逆週期因子,人民幣或早已破七

逆週期因子過濾了大部分順週期影響,緩和匯價跌勢

逆週期因子發揮更大作用還需看外部環境

監管亦應借勢提高匯率彈性,配合逆週期分化預期

監管層8月宣佈重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逆週期因子,但隨後人民幣仍跌跌不休,一改首次啟用時橫掃空頭的霸氣,不少市場人士質疑,此次逆週期因子沒發揮出應有作用,但若從中間價運行機制看,其實逆週期過濾了大部分順週期影響,明顯緩和了匯價跌勢。

中間價定價機制從兩因素模型回到三因素模型,其中籃子貨幣變動的影響也隨之上升,但受順週期情緒影響,市場的購匯意願高於結匯意願,美元短期調整時人民幣反彈力度不足,而美元上行時人民幣承壓下跌,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易跌難升,走勢和實際情況相符。

由此可見逆週期因子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還有賴於外部環境的配合,否則化解單邊預期仍存較大困難;另也不能指望一個政策就能抑制貶值預期,還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包括抑制購匯端的需求,如之前出臺的調升遠購風險準備金率,即屬於抑制購匯端需求的政策。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結匯端的供給,包括直接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但監管若只是適度提供美元流動性,那麼人民幣的波動率也會被壓低,貶值趨勢不會改變,從近期期權隱含波動率微笑曲線可以看出,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單邊押注在增加。

既然監管不得不出手,除了提供必要流動性之外,亦因借勢提高波動率,分化市場單邊預期,這也可以減輕後續的維穩壓力。因為高彈性是化解單邊預期的較好方式,因為高彈性意味著高投機成本,高成本自然會減少單邊投機。

本週四人民幣大幅反彈,一方面有做空人民幣交易過度擁擠導致機構踩踏因素,若監管層亦借力順勢打擊空頭,可謂事半功倍。週四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大幅反彈,盤中最大升幅超過500點。

**逆週期還是有點用**

“收盤價+一籃子貨幣變動”是雙因素定價模型由於無法過濾單邊預期形成的螺旋升貶值問題;今年6月中旬之前,由於市場缺乏明顯的升貶值預期,根據收盤價繼續的供求關係沒有明顯的單邊走勢,這種情況下雙因素模型可以運行的很好。

但6月中旬之後,由於中美貿易戰快速升級,且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當日收盤價連續出現低於當日中間價的情況,根據定價機制,供求部分持續超貶值方向運行,不斷拉低下日中間價。

根據測算,從6月15開始至10月31日之間的92個交易日中,人民幣收盤價低於中間價的交易日達72個,這些交易日供求關係累計貢獻了近12,600點的負反饋,而20個交易日收盤價高於中間價的交易中,供求關係累計貢獻不過2,600點的正反饋。

即便從8月6日(逆週期因子重啟日期)至10月31日這57個交易日計算,仍有4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中間價,這些交易日貢獻了5,755點的負反饋,12個交易日收盤價高於中間價的交易中,供求關係累計貢獻了1,145點的正反饋。

扣除美元上漲的因素,逆週期因子起碼每天過濾掉80點左右的順週期影響,很好的穩定了匯率走勢;如果沒有逆週期過濾掉這部分負反饋,即便不計算負反饋的累計影響,人民幣恐怕也早就跌破7元關口。

除了供求關係的影響之外,“一籃子貨幣變動”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會看2017年逆週期因子能激發威力,一個很重要的情況是,外部環境明顯有利於人民幣扭轉貶值預期:當時美元指數處於明顯下行走勢中,一方面逆週期過濾掉供求關係中的順週期行為,另外籃子部分由於美元偏弱,這亦助力中間價上行,最終實現預期逆轉。

但今年內逆週期重啟之後,雖然供求部分的順週期行為被過濾,但外部美元仍處於偏強走勢,這會導致籃子部分變動不利於中間價轉強,也不利於分化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貶值預期又作用於供求關係,最終市場呈現出來的走勢就是易跌難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8月24日晚間公告稱,近期受美指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週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