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關係僵化,避險情緒升溫

摘要:當前海灣地區局勢異常敏感複雜,除政治的、軍事的、邊界的、經濟的、宗教的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之外,由海灣地區特殊的地緣政治條件引發的軍事對抗和角力也在暗流湧動。美國一直以來在複雜的海灣局勢上推波助瀾興風作浪,搞得該地區不得安寧,而今特朗普政府又以對抗和孤立伊朗為名要在海灣地區搞一個大動作,大有將伊朗逼上絕境之勢。

美、伊關係僵化,避險情緒升溫

據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援引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稱,日前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了一個相關阿拉伯國家參加的安全峰會,峰會討論了關於建立包括埃及在內的海灣地區安全聯盟的中東戰略聯盟計劃。據巴林外交大臣哈立德·本·艾哈邁德·阿勒哈利法稱,計劃組建的聯盟是一個開放的、致力於地區安全和繁榮包括經濟合作的聯盟。而成立該聯盟的計劃卻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來的,特朗普的這一提議,直接將伊朗等國排除在外,且赤裸裸地說目的就是要孤立伊朗。

今年5月8日,特朗普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執意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最高級別制裁,除引發伊朗等國的強烈不滿之外,甚至連美國的很多盟友國都對美國的做法不敢苟同。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國及其中東盟國以色列等國則開啟了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和經濟制裁模式,寄希望於激發伊朗也退出伊核協議實施核開發以給美國一個更好的制裁與打擊理由。在伊朗表態堅持留在伊核協議框架之內的前提下,7月,特朗普政府則另闢蹊徑擬推動成立一個由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聯酋、卡塔爾、安曼、科威特、埃及和約旦等國組成的所謂“中東戰略聯盟”來對抗伊朗。

這次在麥納麥舉行的安全峰會其主要意義就在於:一是對特朗普建立“阿拉伯版北約”提議的回應。沙特阿拉伯等“6+2”個國家中有大部分是美國的盟友國,即使少數幾個國家不是美國的同盟國,也和美國的關係走得近,美國也在卡塔爾等國家建立了軍事基地。而今美國提出要建立“中東戰略聯盟”,雖然特朗普將其定位於對抗伊朗,但該聯盟的作用絕不僅僅停留在對抗和孤立伊朗上,相關國家附和特朗普,從近期來說是滿了特朗普的意,從長遠來說,組建“阿拉伯版北約”還有在海灣再一次拉攏阿拉伯國家構建對抗俄羅斯的陣地之意。

二是美國寄希望於通過建立“中東戰略聯盟”將相關國家捆綁在一起。其實特朗普在提議成立該聯盟之時,中東地區的相關國家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卡塔爾曾經差一點倒戈到俄羅斯陣營並被阿聯酋等國指責為支持伊朗和“恐怖主義”;現階段沙特阿拉伯則由於記者卡舒吉被害一事與美國的關係已經貌合神離;而其它幾個國家雖然都和美國有著不同程度的關係,但這些國家真正像以色列一樣完全與伊朗徹底翻臉的並不多。美國提議建立該聯盟除要強行離間這些國家與伊朗的關係之外,就是想通過聯盟將這些國家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三是進一步對伊朗施壓。不可否認,這次參加安全峰會的相關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競爭與利益衝突。美國提出要使伊朗石油零出口之後,國際石油市場的替補者就是沙特和阿聯酋,當美國拋出這一方案之時,伊朗明確表態,如果美國真要如此伊朗將用軍事手段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並在該地區舉行近幾年來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演習且發射了導彈,甚至演練了小型潛艇的打擊和破壞能力。伊朗此舉明顯對沙特等國表露出嚴重敵意,這次的安全峰會再一次將雙方的關係拉開。

“中東戰略聯盟”將在明年組建,這一時間表的給出結合當前美國對伊朗包括即將啟動的石油制裁等多輪制裁,美國是在對伊朗下死手,更大危險和危機將逼近伊朗。而中東和海灣地區目前已成火藥桶,敘利亞問題依然嚴峻,巴以衝突在持續,美國和俄羅斯在中東的角力一刻也沒有停息,而美國又推動成立“阿拉伯版北約”直接將相關國家捲進來,不但伊朗面臨危險,中東局勢將更加複雜。美國如此作法就是要通過挑起中東戰火掌控阿拉伯國家孤立伊朗對抗俄羅斯以達到火中取栗的目的。

分析師陳曦彤認為:目前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日益僵化,美國對伊朗不斷的施壓,使得伊朗處境讓人擔憂。目前美國的四處打壓,讓各國都緊張起來,美指得到支撐。現在比特幣的行情還在震盪整理當中。今天的操作策略還是高為做空為主。

技術面分析

美、伊關係僵化,避險情緒升溫

比特幣一小時K線圖

2018.10.31操作策略:

 短期支撐:6300附近

短期壓力:6400附近

比特幣在6400附近做空,目標支撐點附近。

(以上操作建議僅代表個人觀點,建議僅供參考,請自主下單)

美、伊關係僵化,避險情緒升溫

分析師: 陳曦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