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好書,是無論你與他相距多少個世紀,當你翻開時總會覺得書中某些描寫正好可以觸動你細微的內心感受,你會覺得這些文字特別熟悉與深刻,一旦翻開就無法停止,就像與隔世久遠的知音交談一樣,好茶亦是如此。

琴、棋、書、畫、詩歌、小說樣樣精通的曹雪芹,不僅僅是一位文人,也是一位十分純粹的茶客。世人只知道他寫下了文學鉅著《紅樓夢》,卻不曾發現這《紅樓夢》正是曹雪芹與茶千絲萬縷的情緣。

曹雪芹(約1715-約1763)

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愛茶的文人墨客實在數不勝數,但像曹雪芹一樣把茶寫入書中,通過茶、飲茶活動來展示細微曲折而又奇妙複雜感情的人卻沒有幾個。他用妙筆把茶寫入《紅樓夢》中,把那些看似平淡的情節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電視劇《紅樓夢》

曹雪芹不僅嗜茶、精茶、而且將茶帶入了他的文學天地中。在名著《紅樓夢》中,談及茶的地方,約有270多處,吟詠茶的詩詞,有十多首。在小說裡,曹雪芹描寫了形形色色的茶事,他幾乎寫盡了茶類、茶品、茶具、茶事、茶人、茶理、茶道、茶儀。他把茶融入文中,融入了每一個角色裡。


“倦鄉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曹雪芹《紅樓夢》

以茶體展現人物內心豐富的感情

在第41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裡,孤傲清高的妙玉把寶釵、黛玉的衣襟一拉,到自己房裡吃“梯己茶”,寶釵坐在榻上,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團上,所用的是巧奪天工、珍貴稀罕的茶具,煎茶所用之水也是細心珍藏的雪水,足見她們之間的特殊感情。

至於怡紅公子寶玉能混跡其間“蹭茶吃”,所用的茶具居然是妙玉常吃茶的那隻綠玉斗,更有作者的一番深意。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

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她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二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下,遞與寶釵。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妙玉斟了一下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紅樓夢》第41回

妙玉原是因家道中落被迫遁入空門的柔弱女子,她依託佛門,才得以在大觀園內有一立足之地,但是她的青春美麗卻被鎖閉在鐵檻門內。劉姥姥用過的茶杯她嫌髒,連成窯的茶杯都可以砸碎棄之,而一個男人卻可以享用著她日常飲用的杯子,由此可以看出寶玉在她心目中有別於他人之處。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從小說的描述中看出寶玉去妙玉處喝茶也已不是頭一遭,不然何來“仍將前番”之語?作為修行人的妙玉敢於如此大膽地把自己常日吃茶的綠玉斗給寶玉用也是情不自禁,寶玉自然也心領神會。雖然妙玉為了撇清在大家面前對寶玉說:“你這遭茶,是託她兩個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能給你吃的。”但其實是因為心虛才竭力用話掩飾,頗有越說越說不清的味道。人物之間種種細微的感情在飲茶細節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實在妙不可言。


以茶表現人物豐富細膩的心理活動

在第6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中賈府重要人物王熙鳳會見劉姥姥的那一段。書中對鳳姐吃茶的形容惟妙惟肖: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慢慢地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抬身要茶時……好一個“神情宛肖”的鳳姐,她明知劉姥姥是年老的長輩,按理應當恭敬地接待。然而她是賈府的當家少奶奶,從骨子裡輕視窮人,所以故意讓對方在炕前站著,自己裝成沒看見的樣子,過一陣子才抬起頭來,笑著說些客氣話,實際上只是口頭敷衍一下,身子並沒動。這一切做得恰到好處,也讓鳳姐內心所思躍然紙上,無怪乎脂硯齋如此評論道:“此等筆墨,真可謂追魂攝魄。”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王熙鳳

那鳳姐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圍著那攢珠勒子,穿著桃紅灑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平兒站在炕沿邊,捧著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鍾兒。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那灰,慢慢的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立在面前了,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著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劉姥姥已在地下拜了幾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忙說:“周姐姐,攙著不拜罷。我年輕,不大認得,可也不知是什麼輩數兒,不敢稱呼。”周瑞家的忙回道:“這就是我才回的那個姥姥了。”鳳姐點頭。

——《紅樓夢》 第六回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以茶窺見人物身份和地位

在第41回,書中寫賈母不吃作為貢品的“六安茶”而喝“老君眉”體現了她這個賈府老祖宗的尊貴身份。

而村婦劉姥姥來自農村,自然沒有任何飲茶的知識,她不懂吃了油膩的食物後喝茶會鬧肚子的飲茶之道,且在接過賈母半盞茶後還說出了這等讓人啼笑皆非的話:“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濃些更好。”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王熙鳳的孃家是“金陵王家”,爺爺時就掌管各國來使的朝貢,所以她能拿出“進貢”的暹羅茶分贈給姐妹們。天國茶仙隨意拿出的都是極品茶具,且娓娓道出她滿腹的茶經,連“詩禮”的榮寧二府與之相比都顯得遜色,可想而知這位“檻外人”家世背景非同一般,原來金枝玉葉的身世也就不言而喻。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細節突出表現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這也正是曹雪芹獨步千古、細密精工的筆力所在。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裡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她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

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

——《紅樓夢》第41回

文人與茶,你知道嗎?原來他才是茶的真知音

“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