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歲了,但我沒有存款

一、27歲

27歲是怎樣一個年齡呢?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青春洋溢,無憂無慮的年紀,它承載著社會的一切美好期待。

然而,整體的美好並不意味著個人的幸福。

27歲的莉莉,出來工作7年,銀行卡里錢竟只有三位數。

今年27歲了,但我沒有存款

因為窮,她曾連續吃一個月的掛麵,就是除了一小撮青菜和鹽,什麼都沒有放的清湯掛麵。

她曾做過餐館服務員、電子廠流水線包裝工、服裝店店員,換了很多職業,現如今她依然沒錢。

二、沒存款的90後

當然,被扎透心的不止莉莉一個人。

2016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裡,52.6%的90後沒有存款。

2018年,《騰訊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的平均存款是1840元,差不多是90後的兩倍。

90後“阿姨”居然沒有00後“小姐姐”有錢。

窮的不止中國年輕人,全世界的年輕人都越來越窮了。

以美國為例:

1975年,57%的年輕人和伴侶住在一起。

2016年,這一比例下降至27%。

曾經標榜18歲自立的美國年輕人,現在都窮得不敢走出家門。

啃老族漫布美國,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與父母同住的比例越高,像紐約州就高達40.6%。

三、五塊錢

小咚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地鐵上,一位年輕媽媽僅僅因為孩子把5元的地鐵票玩丟了,就大聲責罵孩子。

路人看不過去,勸這位媽媽說:“就5塊錢的票,你再補辦一下,不要打小孩。”

媽媽卻反駁:“我沒那麼多錢,5塊錢很多了。”

原來,她是一位單親媽媽,一個月才賺2600元,除了在超市裡做理貨員,下班還要接鐘點工的活。

我們只看到她打罵孩子的狠心,卻沒看到她生活背後的千瘡百孔。

今年27歲了,但我沒有存款

美國作家芭芭拉寫過一部紀實作品《我在底層的生活》。

她隱藏身份,潛入美國底層社會,體驗低薪求生的艱難。

在去了6個不同城市,做過超市店員、女傭、老人服務員等工作後,她發現陷入了死循環。

1、沒錢,所以幹很多活,住在離市區很遠的地方。

2、工作佔用太多時間,無力做其他提升自己的事情。

3、生活成本上漲,負面情緒爆發,換一個城市進入下一個循環。

有時,生存就已經耗光所有的力氣。

四、大學生

有大學文憑會不會好點呢?

2017年,一線城市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在5000元左右,二、三線城市則在3000-4000元。

有個創業公司的老闆,為了壓縮成本,直接削減工資,本以為這些90後、95後會甩手不幹。

結果出乎意料,他們居然無聲妥協了。

很多年輕人認為,相比30年前,我們賺的比父母高出很多倍。

其實,他們多被“貨幣幻覺”矇蔽了。

今年27歲了,但我沒有存款

現在,豬肉價格是30年前的15倍,醫療費用是100倍,土地價格是10000倍。

實際上,物價和資產的上漲速度遠超過工資。

五、區別

同住22樓的《歡樂頌》姐妹,標準富二代的曲筱綃有家底、有資源,活得瀟灑、敢愛敢恨。

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家裡的資產就會自動增值。

1塊變2塊,財富彷彿有了生命。

另一邊,隻身奮鬥好幾年的樊勝美,人美情商高,卻被吸血鬼般父母逼得走投無路。

你不得不感慨,有產與無產的差距。

你會看到,朋友圈裡有人轉,誰家拆遷分得2000萬,誰一個月理財收益比普通人一年工資還高。

小咚看了一下自己蝸居在城市邊緣的小房間,不由的自憐起來。

六、攢不下錢

雖然不賺錢,但年輕人花錢並不少。

《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數據分析》顯示,全國年輕人平均月入6726元,月支出4386元。

在大城市,一個單間就2000元了。

為了支付大額費用,好友小安用A信用卡套現還B信用卡,花唄等互聯網借貸都用上了。

為此,她通過完美的計劃,將還款日錯開,再用分期來稀釋還款壓力。

早前小安十分的馬大哈,常忘事,現在卻精細得像個會計。

上班幾年了,小安感嘆到:“還是攢不下錢。”

村上春樹說:

“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我們似乎別無選擇,只能拼命賺錢,熬過年輕時這段沒錢的日子。

PS:27歲時,你有多少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