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態巨行星的形成機制是什麼?

謝寶健


氣態巨行星主要是因為距離。

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分子云飄浮在太陽系空間,通過不斷吸引聚集,形成了原始太陽。

同時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了原行星盤,而原行星盤中的金屬成分(比如鐵)以及硅、氧等微量成分繼續凝聚收縮,慢慢形成了微米大小的微粒,隨著微粒繼續凝集,成長為數千米大小的微行星。

但並不會停下來,微行星之間會繼續碰撞、合併,形成原行星。

而氣態巨行星,就是從這時開始有別於巖質行星的。

離太陽近的區域,原行星通過不斷的碰撞和合並,形成了巖質行星,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而離太陽遠的區域,形成的原行星質量可能要比地球的10倍還大,產生的巨大引力吸引了周圍的氣體,就形成了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

那比土星、木星更遠的海王星、天王星為什麼沒有形成氣態巨行星呢?

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氣體不斷地向太陽靠近,原行星盤中的氣體就消失了。

比氣態行星更遠的地方,形成了以冰為主要成分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而此時原行星盤中的氣體已經消失,海王星和天王星沒有氣體可吸引,所以就沒辦法成為氣態巨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