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性情所至,不愛美酒愛清茶。品茶賞壺、談書論畫,在內心閒靜處追慕先賢遺風,尤其是在紫砂壺上尋得快慰自娛,雖慚愧惘然,情結卻始終依舊。

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劉夢愛-朱泥-萬年豐碩


天下文人,沒有不愛紫砂壺的,一把壺寄託了他們太多的情感。耕讀齊家,參禪悟道,詩書畫印,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推崇的至高人格修養。芸芸眾生,滄海桑田,正是一把“紫砂壺”以內斂含蓄、敦厚親和的品性,濃縮文化經典,盈盈一握,撫慰心靈,散撲情懷。精神上的滿足是中國文人的天性。

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劉夢愛-朱泥-萬年豐碩


文心雕龍於筆墨之上,放蕩情懷于山水之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就是中國文人,既有先天的“先憂後樂”的士大夫忠君愛國情懷,又有遊蕩於“松風竹雨山水間”的雅士超然胸襟。儒家的修身齊家,道家的返璞歸真,釋家的超凡靜慮,三足鼎立,上通天地,下達人和,“修外以及內,靜養和與真”以靜得道,在閉靜中尋求獨立的人格尊嚴,作為一種文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劉夢愛-葵仿古


“閒靜”是一種智,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超越。正因如此,得舉日閒,泡一壺茶,讀幾卷書,知己對酌,品茶論道,題詩作畫,遠離塵囂,拋卻煩惱,求得一時之安生,快然自足,信可樂也!國人愛茶,文人嗜茶,一壺茶,可領略淡雅溼馨之情趣,體驗的高致靜之精妙,獨顯質潔清高之志趣。茶乃山川靈稟,愛山川者必愛茶。就連皇宮的皇帝,忙中求困,鬆散心力於茶香裡,同樣被泉石之間、松竹之下、皓月清風的自然山水所陶醉,一部《大觀茶論》“奉天承運”,把茶的清明高雅,寫得洋洋灑灑。

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劉夢愛-葵仿古


清茶一杯七千年,滋養民族,中庸社會。從漢魏到唐宋,由止渴潤喉提升到一種文化,至明代廢團餅改散茶,改煮茶為泡茶。尤其是宜興紫砂壺的誕生,出身民間,天生合道,以方便、實用、精巧、溫潤的特點,促使茶文化迅即走向社會。文人一經觸手,便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愛不釋手。他們用飽讀經書的眼光挑剔著,用習慣筆墨的雙手輕輕地把握著,品茶賞壺,心中悠然。古代名士所鍾情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均在這壺茶中,在茶香中回味經書的意旨,感覺天地方圓的哲學經典。

執一壺清茶,品淡雅之境


以茶為媒,心境趨於寧靜淡雅、天人合一的境界,大自然的樸實,純摯置身於其中。一句“吃茶去”,被奉為千年禪林法語,讓人們拋卻煩惱,忘懷得失,擺脫世俗,去做一個“精行儉德之人”

執一把心儀的紫砂壺,品啜的不僅是香茗,體味道家的“真我”,禪的“瞬刻永恆”,此時的茶已經昇華為一種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