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业户”葫芦岛王昆:放弃高薪 5年扎根扶贫事业

“扶贫专业户”葫芦岛王昆:放弃高薪 5年扎根扶贫事业

我爱我的大山,生我养我。

“我是生在大山里的,我要为生我养我的山,付出我的余生”。王昆开口的第一句话。

“扶贫工作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把老百姓最渴望的事情办好。”王昆说。

王昆,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猴帐子乡四道沟屯扶贫人士,2003年部队退伍,2012年至今,辞掉了南方的工作,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近10年的努力,放弃了500强企业的副总经理,回到老家葫芦岛,5年的时间一直从事扶贫事业,被身边人称为“扶贫专业户”。

2012年,从广东回到葫芦岛四道沟农村的第一年,王昆深感扶贫的难度之大,且村民对他异样的眼神和家人万分的不理解,但是王昆不放弃,每天奔走于山里和乡里了解情况。“刚回村里一周就累病倒了。”王昆告诉记者,农村的环境比想象中的要严峻,但他经受住了考验。

2012年末,他在看新闻时,不经意的一篇新闻,改变了他后续的工作发展。一则名为“鱼菜共生为主题的新闻稿件”,新闻内显示在天津有一个“科学家”,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下海创业,而且也是为了扶贫,王昆决定去天津找到这个人,跟着他学一些本事再回来,通过新闻内提供的联系方式,王昆找到了这个自称“标哥”的人;于是王昆过上了两地往返的日子,风雨不改。

2013年,标哥给王昆说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希望可以和王昆一起为扶贫工作而努力,给出了一个思路,利用鱼菜共生系统+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政府政策=去改变农村的现状。王昆听后如茅塞顿开,和标哥一起研究鱼菜共生,一起寻找适合自己的人才且愿意协助扶贫。王昆没想到这个计划说出来只要3-5分钟,实施起来却用了3-5年,但是王昆不后悔,至少我在努力且结果是比预想的要好的大。

在该村帮扶五年期间,王昆就向社会招商养殖鹅、村道硬底化、危房改造(预)、筹建文化展览馆(预)等项目共30多个,投入资金263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985元。

“我已经爱上了扶贫,我回家了,我不走了。”王昆表示,扶贫已经是他最专业的工作。

2017年,养殖鹅基地作为里四道沟的一个招商扶贫项目,从筹划、签约到开土动工,王昆一手亲自操劳。

据工作组成员王小天回忆,当时因国庆节的关系,投资鹅场的领导想过了国庆再谈,导致事情无法进行下去。王昆非常着急,想尽了更种办法,最后决定回一趟四道沟,带上选好地的地形图,3D测绘图,再赶回鹤壁去投资人家里,最终坦诚这个投资项目。王昆说,扶贫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看到扶贫成果。

为让村民摆脱贫穷的困扰,他跑资金、项目、聚人才、笼资源,天天盯着项目,赶进度,抓质量。他还专门向屯里要了一栋废弃的小房子,带着外面的互联网人才、投资人、农业专家,来屯里了解我们,给村里尽量减少麻烦。屯里的群众都非常尊敬和喜欢他,四道沟里的小孩遇到他,远远地就冲他喊“王哥”。王昆说,家里人一开始非常反对,后来都很支持他的工作,这让他感到很欣慰。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付出,他也许坚持不到今天。

“我已经爱上了扶贫,如果哪里需要我,下一轮我会接着继续干,因为我专业。”王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