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否成爲人工智慧市場的催化劑?

區塊鏈能否成為人工智能市場的催化劑?

在上個月的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上,2000多名來自政界、商界、社會各界和藝術界的高層代表齊聚中國天津,熱烈探討了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議題。

伴隨著人口紅利日漸瓶頸,流量市場後勁無力,規模邏輯逐漸失效,去偽存真、迴歸理性再度成為當下的主題。在《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中,記者弗裡德曼援引互聯網和技術分析師卡斯特的話稱,5年前,中國僅有2家全球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如今在全球上市科技公司前20名,中國已經有了9名。而在《福布斯》的最新專欄,金融作家莫丁指出,中國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創新經濟系統,在東南沿海,包括香港、澳門、廣東等九市正在構建“大灣區”。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為了推動自動化製造,2016年,中國新增工業機器人8.7萬個,只比歐美加起來略低一點。中國正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和即將到來的5G技術,進一步推動創新。這些技術的突破使自動化水平、連通性和智能水平更高,還會讓更多改變遊戲規則的商業模式得以實現。

區塊鏈行業在經歷了幾年的熱潮之後,迎來了寒潮,絕大多數的項目估值大幅度下降,2018年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介於初期的利益驅動和尚未到來的應用落地這兩個階段之間。而區塊鏈遇冷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項目都在強調自己的理念新穎和技術先進,卻很少有見到什麼項目是真正關心如何吸引大規模終端用戶的,以及重視他們的使用體驗。

在另一個新興風口區塊鏈上,國內的不同行業領域都出現了區塊鏈賦能的價值,和對數字貨幣持以懷疑態度不同,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發展大開綠燈。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已經約有450家區塊鏈技術公司在中國註冊成立。今年政府已經為開發區塊鏈網絡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僅杭州一地政府,就在今年4月向全球區塊鏈創新基金投資16億美元。

區塊鏈能否成為人工智能市場的催化劑?

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如今已經被廣泛濫用,在市場上題寫簡單的程序製成的玩具機器人都被稱為“人工智能”,還有一些簡單的智能化設備也被包裝成了人工智能,但事實上有國內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市面上高達90%的智能音響和機器人都不能算是人工智能。因為無論人臉識別、視頻識別還是語音識別,擁有海量數據的企業,國內外只有寥寥幾家。AI行業的技術門檻高,長時間的投入都令很多創業型企業望而卻步,目前市場上知名的做人工智能的企業,像是BAT、曠世科技、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極鏈科技Video++都是在行業領域中深耕數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有今天在人工智能市場上的成就。

AI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愈發深入,對於人才的需求也隨之變得更加迫切,雖然各個AI創業公司使出渾身解數爭搶人才,但是AI領域的人才數量遠遠未滿足發展需求,區塊鏈能否成為人工智能市場的催化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