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兩個消息傳來,本輪樓市結局定了!

昨天,樓市爆出兩個大消息,意味著樓市短期走向基本已成定局。

昨天,兩個消息傳來,本輪樓市結局定了!


1


消息一: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土地流拍已增至890宗,遠高於去年。在這之前中原地產披露的前7個月土地流拍量為796宗,土地流拍仍在大規模進行著。

消息二:據經濟參考報披露,目前,多個一線及熱點城市的新房市場出現降價促銷,包括恆大、碧桂園、萬科等大型地產商都在加緊出貨。北京、廈門、海口、三亞的房價均在調整當中。

其中廈門調整最為明顯,數據顯示,近兩年廈門土地樓面價確實直線下滑,2018年最新的全市平均樓面價為21879元/平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近兩成,與2016年的頂峰時期相比,則下降約三成。

房價方面,廈門島內均價調整幅度較大。以前埔板塊為例,當前二手房價格相較於今年年初已下調8000元/平方米至10000元/平方米,調整幅度約為15%至20%。

而隨著利好出盡與樓市調控不斷加碼,海口、三亞也進入了調整期。三亞的均價已告別“3時代”進入了“2時代”。

昨天,兩個消息傳來,本輪樓市結局定了!


2


以上兩個消息透露出了兩個信號:

1、樓市的冬天已經來臨。

房企的日子不好過了,而且從最近的傳言來看,這種難受的日子將長到超出預期。

在樓市調控力度空前的當下,企業當前房屋銷售行情不佳,導致資金面吃緊,小開發商基本彈盡糧絕,大開發商雖然有存量豐富,但考慮到較長的調控週期,也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於是,一向拿地激進,被外界成為“地王收割機”和“併購之王”,如今排名Top5的融創開始強調安全第一,著手準備度過這漫長的冬天。孫宏斌甚至在年中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未來投資房子不如買融創股票。

而昔日的地產一哥萬科,最近正忙著“去地產化”,目前已經有9個分公司名稱完成“去地產化”,另外,一向以穩健著稱的鬱亮近日更是放出言論,“未來三年只要活下去”。

頭部房企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得到,如今的房企日子有多艱難。而廣東關於取消預售制度的申請,又讓房企們不寒而慄。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弱肉強食之戰,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在房企間如火如荼地上演,一批小房企要麼委身於大房企,要麼淘汰出局。

2、多地房價正在調整當中。

未來一段時間或將有更多的城市進入調整期。

但所謂的調整,並不是大家所期望的暴跌,更不會跌倒我們所盼望的價位。

以廈門來說,此前就有各種傳言說廈門樓市崩盤,事實卻完全不是。多數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廈門樓市更多的是迴歸理性。

而縱觀全國範圍,房價正在進行有效下跌的城市屈指可數,除了廈門、北京、環京,其他地方如杭州、青島、成都、天津、武漢、合肥也都只是微調,不痛不癢。

理由其實很簡單,儘管政府志在穩住房價,但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樓市這根頂樑柱仍需要發揮作用,堅決不能成為負累。

昨天,兩個消息傳來,本輪樓市結局定了!


3


那麼,在接下里多數城市房價進入小幅調整的背景下,到底該不該買房?

仍是之前的觀點,剛需客越早上車越好,已經入局了的長線投資客,只要選對了城市和地段,根本沒必要恐慌。因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優秀的、潛力大的城市,房價長線一直上漲的勢頭從未改變過。

例如香港,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與董建華“八萬五”計劃衝擊,整個香港樓市經歷了六年熊市,跌幅累計62.2%。這個跌幅可以稱得上崩盤,但站在2018年會看時會發現,當初的跌幅早在2011年已經填平,之後屢創新高,截止到目前,香港樓市的均價在1997高點基礎上又上漲了41%。

內地的熱點城市不可能會出現香港當年的暴跌,根本不用擔心房價短期的小幅波動。

此次調整是政府行政強壓下的結果,而非市場主動調整所致,強大的購房需求只是被限購所壓住,多數城市的地價也並未下降,再者我國的土地財政制度依舊,城市化進程仍在進行,所有的證據都在表明,上漲基礎仍在。未來房價的主基調仍會是漲。

對於資金不成問題的剛需客來說,過分糾結短期調整,只會錯失上車的時機相,未來上車難度相比於今天只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