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岳飞说成是文韬武略甚至百战百胜的军事家,为什么现代军事教学中没岳飞的战例?

兔哥42928


现今留存于世绍兴十年岳飞北伐给宋廷的捷报十三份,其中大捷四份,但由于秦熺主史,对岳飞捷报大肆篡改,以至今人难以识别,但其中捷报中复南清关之战却未见篡改, 捷报中杀敌三千级,岳飞称委获胜捷,就是说岳飞把杀敌三千当成是小胜仗,可见四份大捷(大胜仗)的杀敌数有多大。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而岳飞北伐中许多战役都是在孤军无助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

在这里就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郾城大捷详细的论述一下:

在 绍兴十年,顺昌战役结束后, 岳家军收复颍昌府,岳飞本打算以重兵驻守并长期驻扎,将颍昌府作为向北进军的基地,不料原本在中线战场东部迎击金军的张俊和王德所部却从亳州、宿州前线撤离南归,致使中线战场的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状态。金人探察到这一情况,完颜宗弼(兀术)便决定把原来分作几路的军队调集在一起,集中军力反攻岳家军,双方之间的战略决战由此展开。 七月初,金国都元帅兀术探知岳飞孤军深入并亲驻郾城,且郾城驻军不多的情况,于是就指挥经过休整的金国军队主力,并会同由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人所率领的援军,倾巢而出,直扑郾城。

岳飞七月三日郾城大战前夕所上《乞乘机进兵札子》中所说:“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就是说郾城之战中和岳飞作战金军主将是金兀术。宋金对峙,金军分左中右三路,西路由斡离不和吴玠相持。而金军的主力,则放在了中路兀术亲统的十几万精兵上,不仅兵力在各路中最为雄厚,配置也高:除兀术外,完颜突合速(即宋人记载 中的“龙虎大王”,此时任金军元帅左监军)、完颜宗贤(盖天大王)、完颜阿鲁补、大挞不野、这些硕果仅存的金初开国名将也都在此路中。并在后来 “召阿鲁补,与许州韩常、颍州大臭、陈州赤盏晖,皆会于汴”(《金史》卷68《阿鲁补传》。所以说,金军此战倾其所有精锐,即以金国铁骑为主力,而金人骑兵完全由彪悍的女真人组成。( 金军的组成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女真族本族人很少担任步兵,步兵基本是由渤海、契丹、汉儿等各族签军组成的。)

郾城大捷是在秦桧命令张俊刘锜两军回师,岳家军的襟翼暴露在金军主力面前,金兀术集中优势兵力,妄图一口吃掉处于孤军状态的岳家军,举众进攻岳飞所在郾城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和一部分游奕军,而游奕军的另一部分又随统制姚政驻守颍昌。参加绍兴十年北伐的岳家军总兵力约为十万人左右,但是至少分成了十二军,分别攻占中原地区的众多要地,此时尚未集结在一起。当然,随岳飞驻郾城的背嵬军既是岳飞的亲军,又是岳家军的精锐。而直接参与郾城之战的这一个半军,包括背嵬军和半数的游奕军,大约不过一万几千人的兵力,除去守城部队和火头军、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外,岳家军实际参战兵力就更少了。然而参战的金兵仅作为先头部队的精锐骑兵就有一万五千多骑,并且还有十多万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陆续开来。 可见郾城之战确实是以寡击众的硬仗和恶战。

此战的战况之惨烈,两支精锐之师的疯狂对撞,从历史上对两军战斗力的描写便可知一二。

女真骑兵特点就是作战意志强大, 南宋大臣李邺盛赞金兵,所谓“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南宋名将吴璘曾经总结过金兵作战的特点称:“金人有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 宋人沈绾曾到过金营,记载了亲眼所见——金人“兜鍪极坚,只露两眼,枪箭所不能入”。 金军不仅骑术和箭术精良,尤以“能寒暑”,惯“苦战”的坚忍性著称于世。 按金人自己的说法:“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 女真骑兵优秀的战场纪律是败了也能“复聚而不散”的结队撤退,使对方不敢盲追。 宋军在面对女真骑兵的反复冲锋战术,往往要连续交手数十回合,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激烈鏖战才能分出胜负,堪称苦不堪言。特别是北宋末年太原之战结束后,金军十七骑狂虐两千截杀他们的宋军的战例,更能透射出金军彪悍勇猛的作战风格!

而做为历史上鼎鼎大名岳家军,战力更是出众。这个特征是岳飞治军有方的结果,其特点是:

1、主将身先士卒,岳飞自己在战场上冲杀在前,即使是称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之后,还经常充当旗头(就是在帅旗附近统帅全军战斗),这在战争中是非常危险的位置,可谓表率的作用是无穷的。 高宗评价岳飞:“(岳飞)精忠许国,沈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 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

可见将勇兵自威。

2、 岳家军军纪严明,乃至苛厉(可见于各种文献)。岳飞自己就以身作则,岳云因为训练不过关差点都被岳飞斩了。 军纪严明,就是不扰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高宗对此评价道: “(岳飞)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按堵,闻犬吠之不惊! 师行而耕者不变。 ” 因为高度的纪律化,使得岳家军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3、擅长野战。 相比南宋的其它部队,岳飞却极其擅长野战,其一生大小二百余战,以野战为主,几乎都取胜了。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4、主将 沉鸷有谋。岳飞的主要军事思想就是: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典型的不拘泥战法的代表。对此高宗评价道: “卿学深韬略,动中事机,… 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 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 而岳飞一生中的战斗,以少击多占很大部分。

针对金军的作战特点,岳飞不仅在训练士兵时实行严苛的制度,而且加强骑兵建设,因此训练出作战水平出类拔萃的八千背嵬骑和后来的游 奕骑 。对付金军骑兵,岳飞创造性的发展出一支由步兵组成的“踏白军”,其作战特点是由手持提刀利斧等 以步击骑的利器,专劈马足 的猛士在前突击并伴有藤牌削刀手做掩护。针对金军的铁甲连环马,岳家军有一批专破铁浮图的步兵特种兵,他们的专门武器是扎马刀,这种武器形状类似先秦时代的“戈”,它既能扎又能砍,最绝的是像镰刀一样具有“搂”的功能,这种武器是岳飞专门为金军的铁浮图量身订做的,专搂马腿。 金兀术对这些战术印象深刻,金人著作《征蒙记》记载:“(兀术自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

《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宋史所记载的拐子马是个谬误,拐子马是金国轻骑兵,而披重铠,贯以韦索的连环马是铁浮屠。)

惨烈的战斗开始后,随着号角齐鸣, 动人心魄的 鼙鼓声阵阵响起。岳家军的背嵬骑与金军的拐子马开始了一场混战,在滚滚黄尘中,金人的铁浮图像一面城墙一样向岳家军的步兵疯狂的压了过来。岳家军将士列齐了迎战阵列,纹丝不动目视前方。在金军铁骑临近的那一刻,在金人惊愕的目光中,一排猛士手持利斧和扎马刀猝然从牌刀手的后面翻滚而出,一时之间寒光凛凛,碧血飞溅,金军人仰马翻,惨号马嘶伴随着阵阵阴风响彻了沙场上空。

当时战况之惨烈,从岳云的表现便可见一斑。面对强悍的金国骑兵,岳飞神色严毅对岳云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当天下午,岳云舞动两杆铁锥枪,率精骑直贯敌阵,双方的骑兵展开了激烈的鏖战。 《宋史》记载:岳云在大战中,毫不畏惧的数十次的在敌阵中杀进杀出,身受上百处战伤,鲜血把铠甲战袍都染红了,(后来岳云因此功升迁至忠州防御使)。岳家军猛将杨再兴扬言要活捉完颜宗弼(兀术),单骑冲入敌阵,杀金军将士近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数十枪,遍体创伤,仍然战斗不止。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率四十骑突进到阵前。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用马鞭抽了一下霍坚的手,说:“非尔所知!”接着,岳飞跃马驰突于敌阵之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可见杀得眼红。 两军鏖斗,胜负难分之际,王贵一度怯战,被岳云制止,战后受岳飞责罚,从中可见金军的战力也不是盖的,女真人作战 “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每次必“更进迭却”,作“数十合之鏖战”的特点在这场战斗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 此战的结果是双方激战五小时,以金军因损失惨重而溃败划为句号。

这次战役结束后,高宗颁布郾城大捷奖谕诏:《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仍降犒赏诏》:“敕岳飞:自羯(jie)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chi)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镝之交,重有伤夷之苦。俾而至此,时予之辜,惟掳势之已穷,而吾军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ji)闻殄(tian)灭之期。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新安文献志》卷2 (其中羯胡就是指女真,而抗犬羊是对金人的蔑称,而巨孽是指金军主力。)

宋史由于秦桧和秦熺蓄意毁灭史料,有关郾城大战中岳飞战功的记载也残缺不全,但是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 南宋朝廷关于郾城大捷的《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所载“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一军于郾城县,独与番寇全军接战,大获胜捷。」当时枢密院由秦桧把持, 由此可见,岳家军的杀敌数目则肯定是很多的,否则就谈不上什么“大获胜捷”了。 从高宗的《郾城胜捷犒赏诏》中显而易见,其中 “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可以判断,岳飞是孤军奋斗,对抗的是金军主力(巨孽),犬羊是宋人对金国人的蔑称。从 “ 鏖斗屡合,丑类败奔。” 之辞可以判断,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金军终于支撑不下去了,除非是金国女真主力部队损失惨重,否则金兵是不会败逃的, 因为金军有败了也能“复聚而不散”的结队撤退,使对方不敢盲追的作战传统,因此一个“奔”字就可洞悉金军的战斗意志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后来朝廷对岳家军的犒赏数目来看,岳家军这次胜利是空前辉煌的!《 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中所录宋廷在郾城之战前已支付岳家军银五万两(按当时银价合钱12.5万贯)、关子钱十万贯以备赏功的情况下,又颁二十万贯关子钱犒军的赏格来看,其歼敌数至少应高于顺昌大捷——顺昌大捷前后所获全部犒军赏赐也不过银绢十四万匹两,合铜钱30万贯左右。至于战果,据《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二十八条,至少刘錡向朝廷上报的是杀五千多,俘、伤一万。则按此比率,岳家军郾城之战的杀敌数当在八千左右甚至更多。 再加上之前扫荡东京外围的战斗(收复颖昌和淮宁府的战斗,据《改差内侍李世良管押御赐金带金碗等省札》所说,赐“见钱关子十万贯”为赏,结合张宪在陈州淮宁府先“遇敌三千骑”后又遭遇金军东京大本营所差援军“摆布大阵”的战况,以及董先等后来又在颖昌击败韩常反扑的“六千多骑”的捷奏,总杀敌数应在两到三千或更多;收复郑州战役歼敌人数据《郑州捷奏》“遇敌数万”的战况,以及《照会支拨收复郑州激赏钱省札》所记的“内一十万贯激赏收复郑州得功官兵”的赏格,杀敌数至少两千)、郾城北五里店之战、小商桥遭遇战(杀敌两千)、张宪在小商桥及临颍东北追击敌军的战斗(其中临颍东北的战斗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04,破金军六千,获马百匹)、刘政突入中牟县的袭击,以及牛皋“战于河上”、“战于汴、许间,功最”(牛皋后以此功升承宣使,离建节仅一步之遥,则此战杀敌数至少当在三千以上)的战斗和朱仙镇之战,岳家军总共歼敌数目(包括杀敌和俘敌),至少在两万五以上,也就是说金军方面的战损最保守估计也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这还没有算上降军数目。 当然岳家军本身也会有伤亡。具体数字虽然目前无明确文献记录,但根据小商桥一战杨再兴部死300杀金军2000的交换比和总歼敌数推算,岳家军的战损应在三千到四千之间。

郾城大捷和朱仙镇大捷后的形势,如岳飞七月十八日给赵构的《乞止班师札子》所言,是“天时人事,强弱已见,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史料记载,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宋史》记载: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宋史》记载:在岳家军马上就要渡河,拿下故都汴京城之日可待之日,然而秦桧恰在此时欲与金国达成以淮河为界把淮河以北全部放弃的协议,并命令岳飞马上撤军班师。岳飞不明其理,向高宗上奏道:“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秦 桧深知岳飞北伐的志向是坚定不移的,不可能轻易回师,于是先命令张俊、杨沂中等策应部队南归,然后放言岳飞孤军不可久留,再三命令岳飞班师。

面对中原唾手可得的大好形势,秦桧一党的暗中掣肘, 岳飞悲愤难当,沮丧的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乞止班师诏奏略》”。



董小华E




再次见识了某“达人”的下限,那就来看看ta引用的《宋史.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高宗六》关于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的这次宋金战争到底是怎样记载的



五月,金国掀翻桌子大举伐宋,初期势如砍瓜切菜,宋军地方守备军也毫无悬念地发扬着一如既往的风格,望风而降

月末,高歌猛进的金兵开始碰钉子,特别是刘锜力战顺昌府,使战局转危为安



六月,被一耳光打醒的赵构调兵遣将,这时期宋军作战无一失利,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宋军

捷报频传,秦相公陷入深思,“咱怎么能打金大爷呢”?先后“诣”刘锜、岳飞就此罢手



闰六月,各路宋军反攻作战连战连捷,其中,岳飞部收复了颖昌府、淮宁府、郑州、汝州等大片失地

唯一不和谐的是张俊对毫州的得而复弃



七月,岳飞部收复


了西京洛阳、永安军等失地,并取得郾城之战、颖昌防守战的胜利

这一期间,被岳黑们揪住了两次不和谐

1.杨再兴领着三百骑兵在小商桥突然遭遇大队金兵,杨再兴战死

2.岳“飞累奉诏班师,军溃

战争哪能不死人?相信如果带领骑兵的杨再兴要想跑路是能跑掉的,众寡悬殊,也不会受到任何指责

感佩于杨再兴以寡击众之勇,喟叹于杨再兴战死之烈,但这绝不是岳飞的黑点,相反,人以群分,杨再兴以鲜血证明了岳飞的忠勇


岳飞“累奉诏班师”,某“达人”不是说岳飞擅撤?这种睁着眼说瞎话的玩意也是“达人”?

十万大军突然从进攻改为后撤,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混乱,这种事情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甚至近现代从朝鲜到越南都可以找到类似例子。更何况岳飞很快就整顿好了部队,不然,守卫荆襄防线的是那支部队呢?



八月,朝中反对议和的
大臣纷纷受到“降黜”处分,此举对仍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宋军轰轰烈烈的反攻势头被彻底打乱,韩世忠攻淮阳不克,杨沂中军溃,唯一的亮点是

岳飞部将李兴仍坚守西京洛阳

等等,杨沂中军溃以致宿州被屠,怎么没人黑?



九月,宋军主力全部撤回驻地

讽刺的是,宋朝的非主力部队这时都能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大爷收复失地

可以想见金军这四个月内遭受了怎样的巨大损失





~《金史.卷第七十七.列传第十五.宗弼》


因为“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所以南征统帅完颜宗弼“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军之境”,以此来牵制河南、开封一带宋军

钓鱼大概画了一下金兀术的转进路线
跑到西北去牵制河南、开封府的岳飞部,金兀术的战略真踏马高到让人看不懂

不是说好的南征么?



~《金史.卷四.本纪第四.熙宗》

没有闰六月的任何记载,就好象根本没有这一个月

按金史理解:五月兀术就拿下了河南,之后发挥友好互助精神挥师西北协助撒离合又拿下了陕西,休息了一阵后,七月就奏捷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诡异的记录呢?


让你办报纸,你会不会将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大书特书?比如

碰瓷挨打,偷窥被抓,考试拉肚子,众目睽睽掉进粪坑,当众示爱被吐口水……

当然,我相信“达人”晓风会的




正题

岳飞恢复河山的军事战略构想并没有实施,自然无法编写进军事教科书

岳飞“不掳掠,不拆屋”的治军纪律已被视作仁义之师的起码标准,自然不需要编写进军事教科书

岳飞师从周侗,战术讲究临机应变,没有那些条条框框可以用来编写进教科书



倒是晓风应该读一点点正经书



为国钓鱼


岳飞的战绩大多是岳飞孙子岳珂杜撰出来的,经不起推敲的。别说军事家,就脑袋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去相信什么“八百破十万”“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等等鬼话。

《宋史》中的《岳飞传》,是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私传《鄂王行实编年》所改编,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 该传记中记载的很多“史实”都已经被考证出是杜撰伪造的,如: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岳珂杜撰为“杀敌五千”,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所谓的堰城“大捷”颖昌“大捷”,其实不过是岳家军,战线过长,让金将韩常的一万五千人,不停袭扰。岳家军主力张宪,来回奔命,其实根本就没遇到金兵。真实战果,堰城“获马两百余骑”,颖昌杀金兵五百(横尸遍野)。仔细看岳飞的奏折,就会发现,只有夺某城,败某敌。几乎没有任何伤亡数据,后来岳家军有个官员就因为,不实上报,被判刑,而且永不录用。

真实的岳飞就根本没和金主力打过。1122-1132年岳飞换个七八个老板,跟刘浩,默默无闻,跟黄潜善,被开除。跟王彦,逃跑。复投王彦王彦不要。跟张所,跟宗泽一事无成都是六七品的,打酱油角色。投杜充稍微好点,混个统制,结果,1129年防守马家渡又逃跑,(金兵刚刚过河两千,岳飞就逃跑了)害主将 陈淬战死。岳飞自己逃宜兴当上土皇帝。金兀术长驱直入,追高宗追了几个月,高宗逃入东海几个月,金兀术没有大船,南宋才没有灭亡。期间岳飞根本不顾高宗死活,国家安危,从未发一兵一卒去救高宗。1129-1130年1129年十一月,岳飞逃跑金兀术搜山寻海。一开始是和张俊在明州打,最后是和韩世忠在黄天荡打。然后就回国了,宋金两史对照无误。岳珂所杜撰出来的“四战四胜”“六战六捷”真不知道岳飞是和那个鬼打的。还把金兵尊称老英雄宗泽为“宗爷爷”的事迹恬不知耻的搬岳飞身上,居然说金兵叫二十多岁的岳飞“爷爷”。

咱们再来看看,岳飞升迁最快的1133-1138年,这期间南宋有大的战争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岳飞是靠打伪齐军和镇压农民起义升起来的,这也就是韩世忠,张俊,吴玠等人不满的原因。从次以后,岳飞一直到1141年被夺兵权才升到枢密副使。我们再看看所谓的岳飞“朱仙镇大捷”“破铁浮屠拐子马”“八百破十万”“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十二道金牌”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军事学家都不读史料?还是都是所谓“秦桧家后人”?显然都不是,不但中国军事学家没有把他当做案例,外国军事学家同样不屑一顾。难道他们都没读过史,难道这样200:1的神迹,不是人类最伟大的胜利?如果是真的当然能排进前十。问题是到底真不真实?首先南宋和金国1140年发生大战这点毋容置疑。1140年完颜宗弼杀了主和派,出兵攻打南宋两史都有记载 ,准确无误,金兀术先集中力量把四川吴璘打残,又突然向东线韩世忠进攻,然后留部分军队牵制韩世忠,接着向顺昌进发。张俊,杨存中和王德,刘锜等人与金兵陷入苦战。拥兵十万,又有南宋唯一三万骑兵的岳飞,接到高宗命令,支援顺昌刘锜,去和金主力决战。高宗心腹岳飞无疑成了高宗克敌制胜的法宝。结果岳飞与金主力背道而驰,跑中原地区“收复失地”成功避开金主力。在金兀术的主力猛攻顺昌的时候,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出尽风头,连克颍昌、蔡州、陈州、郑州等地,还好刘锜神勇,苦战两个多月于润6月12日,击败金主力破铁浮屠于顺昌,逼金主力撤军回国。这个时候岳飞才于润6月20日,“赶”到堰城,颖昌“收复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战。规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一天,金兵看到刘锜来了,就跑了。《王贵颖昌奏捷》记录杀了五百金兵,岳飞上奏“获战马两百余骑”。

宋金两史都明确记载1140年润6月12日,刘锜在顺昌击败金主力,金国撤军。岳飞是1140年润6月20日才有前锋,抵达堰城。7月才到的颖昌,所以岳飞成功的避开金主力,根本没有和金主力对抗过。朱仙镇大捷更是无中生有。宋金两国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过岳家军有一兵一卒到过朱仙镇。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朱仙镇有大量金兵。只岳飞孙子岳珂自话自说。搞出来个“朱仙镇大捷”而且,还让金兀术“感慨”“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别说金兀术是金国著名的英雄,就是普通金人,也绝对不敢自己找死,说这种没事找抽的傻逼话语。没有了“朱仙镇大捷”就根本不可能有“憾山易,憾鬼家军强”的屁话。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中兴小纪》、《宋史全文》等宋代资料都记载岳飞是擅自撤军的,并没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让其撤退,内容大同小异。如: “绍兴十年秋七月…金人谋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旣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旗靡辙乱,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 高宗本纪六》中关于岳飞的记录: 5月: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刘琦第一次击败围攻顺昌府的金军。 6月:岳飞被封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宗弼率军攻打顺昌府;顺昌之战后,完颜宗弼返回汴梁;岳飞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军作战;刘光世进军和州;岳飞在率军支援刘锜路上收复蔡州; 闰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飞部下张宪击败韩常,收复颖昌、淮宁;岳飞部下郝晸收复郑州;李兴收复汝州、伊阳等;张俊收复亳州,几日后张俊放弃毫州,回寿春。 7月:岳飞部下张应、韩清收复西京;李兴收复永安军;岳飞和完颜宗弼的郾城之战;岳飞部下杨再兴、王兰战死小商桥;岳飞部下王贵、姚政联合击败进攻颖昌的金兵;岳飞班师军溃,颖昌、蔡州、郑州等均被金军占有。

1140年岳飞不但抗旨畏敌,不支援刘锜,而且还三个月不到,就丢失了,刘锜,张俊等人血战两个多月,才保护住的河南。那可怜的战功,根本不能抵消岳飞的罪行。所以才又有了“十二道金牌”。杜撰“十二道金牌”的目的,就是掩盖岳飞不战而逃,丢失河南的罪行。

宋三百一十九年,从来不用金牌调动军队,都是用诏书,诏书可以清楚的表达命令的意思,而且还方便追查责任。正是有了诏书记录的历史,才让我们能够真相大白。只有文字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国家,才用金牌调动军队。如果岳飞真接到金牌命令撤军,那么只可能接到金国的命令。当然我也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那些说秦桧和秦桧后人改史料的,简直就是侮辱中国人的智商。宋史官的地位,连宋太祖都怕,你们可以查,太祖贪玩让言官直言顶撞,太祖一生气,打断言官牙齿。言官才说要告诉史官,吓的太祖赔礼道歉,这样的史官,是秦桧能控制的了的?显然不是,因为史料上秦桧根本就没有岳飞高大上。一个人改史改成这样,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岳飞处死后,经过八个皇帝138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岳飞冤死”的说法,当然岳飞孙子岳珂不这么认为。但是我请大家仔细查看一下岳珂的为人。说是个人渣一点都不过分。而且,他自己写的书都自相矛盾。一会说孝宗为岳飞平反了,他父亲岳霖感激万分,一会又说他父亲岳霖临死时,哭诉让他无论如何要为爷爷岳飞伸冤,一边写孝宗为岳飞彻底平反了,“沉冤得雪”,一边不停为岳飞“伸冤”。到底平反没有,难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岳珂写自己的父亲,亲眼所见都谎话连篇,写他根本没有见过的爷爷会如何?大家自行脑补。岳珂书中写岳飞处死,金国举国欢庆,真的吗?金国灭了辽国,灭了北宋都没有举国欢庆。处死了个早没有了兵权,从来没有和金主力打过的岳飞,至于这么高兴吗?常识告诉我,根本不可能。岳飞死不死,对金国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是金国的损失。如果,没有岳飞1140年的河南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就能占领。没有岳飞1141年淮西战役,金主力就可能让宋军最少打成大残。

而且,秦桧一死,秦家就失势了。秦钜满门战死以后,秦家基本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反而是岳家都做了高官,到了满清时期更是风光无限,五代都是朝廷重臣。各种《说岳传》《说岳全传》各种戏剧,评书,满大街传唱,秦家后人中个状元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岳王庙,请“罪”。谁有能力篡改史料,大家一目了然。


晓风2016


我觉得题主是搞错了一个逻辑关系,那就是伟大军事家指挥的战例就一定是经典战例吗?还是说经典战例就一定得有著名军事家来指挥?

教学之中,所选取的战例,大都是为了讲解某一种比较经典的战法,或者是某种战术思想,并且是要有借鉴意义的。而岳飞的军事生涯里,很遗憾,基本是没有什么值得现代军事借鉴的。

岳飞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向北恢复失地,而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大破金军的拐子马(铁浮屠其实屡战屡败,并且第一个收拾铁浮屠的不是岳飞)。而针对拐子马,岳飞的成功主要是利用其几匹马连接在一起、行动不甚方便的特点,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军事发展其实是没什么太大意义的,自然也就没什么讲授的必要了、

军事家不是教育家,打仗更不是为了教学。战场上只要能赢就行,至于有没有教育意义,那就真是无需考虑的问题了。


青言论史



问:有人把岳飞说成是文韬武略甚至百战百胜的军事家,为什么现代军事教学中没岳飞的战例?

答:把岳飞说成是文韬武略甚至百战百胜的军事家是没什么问题的。

《宋史.岳飞传》里对岳飞的赞誉是:西汉以降,象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将材,每一代都不乏其人,但要有一个象岳飞这样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军事家,并多不见。史称关云长通晓《春秋左氏》学,却没有他的文章传世。岳飞北伐,驻军于朱仙镇,高宗下诏班师,岳飞亲自执笔写表奏回答诏书,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彩。

近代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就因此说:“文如范仲淹,方可讲武;武如岳鹏举,始足谈文。”

岳飞不但策论写得漂亮,书法、诗词也同样出彩。

从流传下来的岳飞手迹来看,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颇深,字体雄浑峻拔,师古不泥古,书家惊叹之为:“此亦笔阵中岳家军也”。

诗词方面,仅凭《岳忠武王文集》中里面收集的《满江红》一词,便足以让岳飞跻身于一流词家行列。

至于武艺,岳飞年未弱冠,便“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其枪术在汤阴县比武场上,“一县无敌”。

岳飞成年后,投身行伍,抗金卫国,在镇守宜兴时,宜兴士人和民众感念他保境安民,敬他如再生父母,自发为他立生祠,交口称赞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同样,渡江难民也有在扬子江畔建“望岳桥”,桥旁建“岳王生祠堂”,供奉岳飞的长生牌位。

……

广大民众的眼睛应该没有瞎,他们如果不是心悦诚服,是不可能自发为之建生祠的——特别补充,是生祠,即祠堂里享受万民拜祭的人尚在人世,这样的待遇,即使皇帝也难于拥有。

这也充分说明,岳飞的战功是民众有目共睹的。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为什么现代军事教学中没岳飞的战例?

岳飞是一个悲剧英雄。

南宋某史官曾说:“自八年冬,桧接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润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考,殆不可一、二数。”

岳飞被害于绍兴十一年,而按这个史官的说法,在绍兴八年冬秦桧主管监修国史开始,岳飞从前线发回的捷报,秦桧基本将之隐没、甚至销毁。

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岳飞身为大军区司令员,手握重兵,左右着南宋帝国的生死存亡,秦桧竟然如此肆无忌惮地做此疯狂阴暗丑事,可以想象,当岳飞被害,秦桧、宋高宗之流为掩其丑,肯定要把岳飞的功绩一笔勾销、抹杀干净。

《宋史.秦桧传》记载:“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进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还,自颂桧功德凡二千余言,使著作郎王扬英、周执羔上之,皆迁秩。自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

秦桧一方面严禁私人著史,一方面与儿子秦熺霸占了官史的话语权,要“更易焚弃”岳飞的战功,可谓轻而易举。

秦桧父子这么做的结果是:南宋中兴五大将之一的岳王爷非但无一战功得入“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甚至无一战功录入史册。

这就是所谓的欲盖弥彰。

秦桧、宋高宗之流以为自己的毁灭删减之功做得彻底、漂亮,恰恰露出了马脚。

公道自在人心。

岳飞的战功虽然难于考证,但民众已尊之成神,把他崇为与孔子、关羽并列的“武圣人”,这就足够了。

时至现在,日本人田中芳树作《中国武将列传》,评选出的百名中国古代名将中,岳王爷赫然在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老是怀疑自己先民尊崇“武圣人”渗了多少水分。


覃仕勇说史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岳飞是不是文韬武略,百战百胜的军事家。但对于岳飞的历史贡献,我个人认为是不能否认的。

首先要明白一个事实。在岳飞抗金之前,宋高宗赵构被金兵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逃到大海上去避难。

正是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人的顽强抵抗,才迫使金兵退出了江南。这时,赵构才得以回到杭州,南宋的局势才算稳定下来。

后来又是岳飞等人的北伐,消灭了金兵的主力。一度收复洛阳开封附近的地区,河北太行山的十几万义军也南北呼应,十分活跃。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南宋朝廷再加一把力,收复陕西、山东和河北南部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就在这时,赵构发出了12道金牌,岳飞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回到杭州的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南宋历史上最有成效的北伐戛然而止。

在岳飞死后,南宋和金国展开了议和,南宋向金称臣,两国之间难得出现了几十年的和平。

要明白这几十年的和平,并不是谈判谈出来的,而是岳飞用将士们的生命换回来的。

只有实力,才是谈判桌上最强有力的筹码。没有实力,是没有资格和对方谈判的,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正是因为岳飞等人歼灭了金国的骑兵主力,重创了金兵实力,才迫使金国回到谈判桌上,几十年不敢侵犯南宋。

后来的金国皇帝在招降南宋大臣时说过,你的军事才能远不及岳飞,连岳飞都被你们南宋皇帝杀了,你凭什么可以自保呢。

可见岳飞的军事才能有多高,远不是那些喷子们所能知道的。

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岳飞的战例呢?

我们要明白一点,南宋前期的历史,是由秦桧和他的儿子秦僖修订的。

作为杀害岳飞的元凶,秦桧在抹黑岳飞的大陆上自然不遗余力。秦桧和秦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销毁与岳飞资料和奏折,删去了大量有关岳飞抗金的事实。

岳飞本来是和关羽齐名的武圣人,在几百年间,一直为老百姓所敬仰。岳飞生前,因为战功赫赫,拯救了大量的老百姓,在一些地方被人民立了生祠。

到了清朝,因为满清人是金人的后代。作为抗金英雄的岳飞,是清朝皇帝们最不喜欢的。他们又开始悄悄地修改南宋的历史,抹去岳飞抗金的事实。最后他们觉得这样不过瘾,还把岳飞的武圣人给取消掉了。

所有这一切,才让我们现在看不到有关岳飞抗金的真正事实,所以我们很难找得到岳飞的成功战例。

但历史终究是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不管那些诋毁岳飞的人怎么做,都抹不起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事实。


新知传习阁


因为岳爷爷的《武穆遗书》失传了呀!

《武穆遗书》记载了岳飞一生的不世之功,全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据传不逊于《孙子兵法》和曹操的《孟德新书》。书中还包括岳家枪的秘籍,当时全天下的豪强包括武林人士都想得到这部奇书。金国更是把灭宋的成败都寄托于能否得到此书上,所谓地《武穆遗书》者得大宋。

估计武穆遗书后来还是落到了金人手上。关于金庸小说所述郭靖黄蓉夫妇死守襄阳,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藏于屠龙刀中一节,无据可考,这里不予引述。但是金人后来被契丹人灭国,余部逃亡西伯利亚冰原,元以后建立后金,明朝后期返回辽东地区,逐渐强大兴盛,改称女真族人,也就是后来的满清。明末多尔衮铁骑之所以能够踏平中原,除了李自成和吴三桂的“贡献”以外,满人运用的完全上汉人的兵法战术,而且比明朝军队更强,何故?看见满人隐藏了《武穆遗书》的秘密,终于反制汉人,创下清宫三百年基业!

一代名将岳飞留给后世子孙的无价之宝,不料竟然被鞑虏所用,反而害了子孙后代。真是造物弄人呀!

由于无据可考,所以现代的军事理论教材不可能根据演义或者传说就收入岳飞的战例,着实令人惋惜!但是有人因此怀疑岳飞的功绩,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就令人费解了。关二爷和岳爷爷都是民间被封神的大人物,虽然都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但是关庙岳庙就在那里,就在那里!


社会主义小书童


岳飞怎么可能是文韬武略?充其量就是一个军阀而已,家境贫寒的岳飞能读起几本书?有文韬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时代,岳飞为什么不去参加科考,而是19岁就去参军当了个丘八?有史为证,宗泽陪养岳飞劝其读点兵书,习点兵法,岳飞讨厌看书,答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读书无用。事实上岳飞南征北战,靠的是舍身忘死,一生并没经典战术,连宋孝宗拟订的中兴十三战功都没有岳飞一战,更谈不上岳飞用兵有什么值得学习运用的了,事实上岳飞独立领军的十一年时间里,打义军山匪伪齐这些杂牌军队,真正战斗力吓人的金兵和岳家军仅仅是1140年6月郾城一战,都是在刘锜5月20日顺昌大捷之后的小规模战争,七月天气炎热双方休兵。金兀术北还,并没有什么朱仙镇大捷,岳家军500骑破金兵十万的民间意淫故事,1141年正月,金兀术又发动侵宋战争,柘皋大败宋军这是事实,所以更本不存在岳家军所向无敌的牛逼故事,岳飞之死与主战无关,更与和议无关,实属军中有拥立岳飞割据襄阳几郡皇袍加身告发,作为兵变得天下的赵宋皇帝,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莫须有足以赐岳飞自尽,赵构为国为家理应如此无可厚非。岳飞下狱前主和是很有成郊的,事实上1138年第一次绍兴和议,金国奉还了南宋军队收复不了的河南陕西山东等大遍失地,岳飞等重文武都是赞同的。傻子都知道赚了。真正的主战是第二次绍兴和议1142年之后,因金国主和派权臣被金兀术杀了,第二次和议没有第一次那么划算金国占据陕西河南山东。南宋退守半璧江山,这才出了主战与主和派,因为政治需要岳飞逐渐成为中国的一代战神,纯属民族主义意淫,岳飞只是一个剽悍的将军而已,并不是军事大家,所以没啥军事杰作可圈可点


wy流水浮舟


没有岳飞的同样也没有霍去病的,现在军事,很明显是现代,古代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古代冷兵器时代,而现在多是枪炮,等你排兵布阵人家早把你办了。

古代兵法现代能用到的只有孙子兵法和曹操的三十六计,其余的都用不到,因为任何东西都会被时代所淘汰。

戚继光是现在著名的将军哦,没多少人会有异议,最著名的鸳鸯阵等,还有《兵法实记》等,但现在依旧用不到,能用到的也只有戚继光创的暗语。



所以岳飞的战法更加不可能用到,因为他只能使用到冷兵器时代,而现在的战法也只能近代一战,二战时期的战法可以效仿。


任何东西不能说他不好但它只适合当代,因为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是冷兵器,现在是枪炮,以后会是激光,也都有可能,所以到那时现在的战法也不一定可用。


黑马股650


题主你要清楚一点:衡量伟大战役和经典教学战例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一场战役的优劣,要看它的战略影响和指挥官表现出的指挥艺术;而选取教学战例,主要要衡量战例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这个战例能否突出的表现教师所要讲授的军事知识。

比如,昆阳大捷无疑是中华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吹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但如果要用在军事教学上,能用来讲什么呢?如果硬要用,恐怕也是作为反面典型,讲述王莽军兵力虽重,却组织混乱,通讯不畅,结果成了刘秀的背景板。

而三国时期的魏蜀新城之战,在战略上意义不大,但司马懿以闪电突袭的当时击败孟达,使之成为“兵贵神速”的战史经典。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司马懿进军神速,孟达措手不及,迅速战败,使得双方实际交手的过程并无可取之处,这反而凸显了“兵贵神速”的主题,“速度就是最强的战斗力”。所以,此战成为经典教学战例。

武穆公一生征战,百战百胜,但如新城之战这样具有“典型性”的战例确实不多见。他早年身为低级军官,就好比游击队长,胜仗虽多但影响不大。他一生最值得称道的绍兴十年河南战役,在战术指挥上也并无太多出彩,主要是战略布局上的高超艺术。

如果要拿武穆公的战例来论证经典军事原则,那是不合适的,但如果用军事原则来论述武穆公的经典战例,就可以看出武穆公的出色的军事才华。推荐你看指文图书作者写的一份关于绍兴十年河南战役的战例分析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