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自TVB接手香港小姐选美以后,香港小姐的比赛不仅变的正规,而且选出来的香港小姐哪怕不是冠军,也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依托TVB,香港小姐的选举也开始走进普通香港民众。当时TVB的第一届香港小姐冠军孙泳恩,就被称为"最勇敢港姐",盖因那届参选佳丽们身着泳衣的姿态,被电视机送到千家万户中。

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TVB选举香港小姐以后,开始改革选美标准,并不再以"给最好看的发一个皇冠"那么简单。经济腾飞后的香港想要把香港小姐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就如同1976年的港姐竞选宣传词写到: "'香港小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一位才貌双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对香港的印象。"

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所以之后的港姐都是以选出"香港女性的楷模"为目的,TVB喊出:美貌与智慧并重。在这样的标准下,评委甚至会刻意避免当选者"过于漂亮"。因此1973年到1983年的这十年间,香港小姐的桂冠都是以"德"先行,"容"居其后。所以在1973年的港姐选举中,成熟稳重的孙泳恩有幸夺冠,而娇艳的空中小姐赵雅芝只取得第四名的成绩。

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在这10年港姐选举标准的影响下,普通香港人都把港姐冠军称为"选老婆"。意为不用太漂亮,最重要是贤淑大方;亚军是"选女朋友",不妨风情万种;季军则是"选小妹妹",天真单纯就好。所以在1977年的时候,香港小姐史上第一个双料冠军朱玲玲,被人称为"气质高雅的港姐""港姐中的港姐"。从孙泳恩开始,港姐们一个个高贵端庄,当然,1976年的冠军林良蕙是个意外,因为得知自己夺冠的林良蕙兴奋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完全失去淑女本色。

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港姐的选举在70-80年代是最被大众追捧的时候,因为那个年代各种文娱活动非常少,因此在TVB的经营下,香港人心目中的"舞厅选美"观念逐渐转变过来,选美成了个人成功路上不妨一试的捷径。同时选港姐也变成"明星制造机"模式,佳丽们还没有出道,就有电影等着她们了,"世纪美人"赵雅芝、"梦中情人"钟楚红等人,几乎撑起了80年代的香港影坛。

1973年的港姐选美,赵雅芝没有获得冠军,冠军竟然是她

小编总结,很多观众评价:"如果没有她们,华语影视圈会失去三分之一的光彩。" 香港小姐在这个期间,为大家选出了很多日后香港电影圈中名声显赫的女星,可以说她们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边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