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你相信吗?此照片拍摄于2018年8月18日

1994年,年满60岁的黄濂老先生从辽宁省营口市物资局退休。与中国亿万的退休大爷不同,黄老做了一件在当时乃至现在看来都很令俗世不解的事情。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用卖房的钱开始遍访全国各地(包括西藏)的帝王陵墓和名人故居。1995年黄濂著《中国历代帝陵》一书出版。那个年代没有高铁,首都机场只有一座小航站楼(就是今天的T1),出行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那个年代却被今天视为寻访古迹的“黄金年代”。

第一次见到黄老的书,大眼仔就爱不释手。书也不贵(19.80元),但零花钱更有限。每次去书店都会翻看,真正购买已是1999年。书中一张很不清晰的照片就仿佛具有魔力——唐贞陵(唐宣宗李忱的陵墓,李忱是唐代最后一位明君)。茫茫原野,宏伟山陵,巨大的跨越千年的石仪静静地矗立在玉米地中,仿佛你能听到风吹叶海影婆娑……

2010年,老北京网的几位大神级人物自费进行过一次史诗般的唐陵寻访之旅。我几乎每天趴在电脑旁盼着他们更新,拷贝自己喜欢的图片,下图便是: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这张唐贞陵震撼照片来自老北京网,几乎与黄老书上的照片是同一视角,只不过书上照片是黑白的;此场景让我向往了很多年

唐陵是唐十八陵的简称,北京北面有明十三陵,容易对唐陵形制和规模产生惯性思维。这唐十八陵虽然也在西安北面,但从东到西竟延绵了约150公里,正所谓“大陵三百里”。如果连成一条线几乎可以把整个陕西省分成南北两部分。这是大唐才有的气势!

唐陵与北京的位置关系较尴尬,不远不近的;自驾太苦,即使飞到西安,唐陵又不在附近,还得租车或求当地朋友帮忙。旅游车会拉去著名的乾陵(唐十八陵之一,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但那里已经变成票价不菲的景点儿了。所以我十分羡慕住在陕西关中的朋友,我不喜欢景点儿,我要看散养的、野性的、没被现代文明骚扰具有穿越感的大唐陵!!!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黄老今年得84岁高龄了。据陕西与黄老忘年之交的朋友回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2002年。黄老写书的稿酬已经买不起当时的房子,黄老就一直在大连租房住。再后来黄老搬家,他们失去了联系。2013年4月10日有一条微博:一个年轻人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者让座,老人出于感谢送出两本书《唐代十八陵》和《明代十三陵》。老人就是黄濂,这是黄老最后一次出现在网络世界……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西侧石仪

唐景陵是唐宪宗李纯(778-820)的陵墓,被探陵前辈笑称为“脸盲”陵。首先这个名字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论壮美和艺术价值唐景陵亦不够出色,就像宪宗在整个唐朝的位置。但是近年陕西关中地区地表变化很大,城镇现代化和陵区景点儿化足以让唐陵的宏大、壮美、野性、古拙瞬间蒸发。黄老书上一直让我魂牵梦萦的唐贞陵就是在近五年“蒸发”的。

如何拍一张具有穿越感的空灵神照?

古迹本身要具备:不能有硬化道路、低矮灌木、现代果园、杨柳桑槐、栏杆铁网、高压线塔、通讯塔、电线杆、红砖、村落、塑料大棚、汽车、摩托车、飞机、摄像头、景点设施、宣传标语……山体更不能被炸过,最好只有荒草(农田尚可)。唐十八陵这样考评一圈下来,“脸盲”的唐景陵竟然完胜!这也就是我第一次关中唐十八陵考察,不去昭、乾、定、桥、泰、崇,直奔唐景陵的原因。(唉,处女座的人就是矫情)以此标准,在西安市区想找到原汁原味的唐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石马,风化较为严重,但唐风犹存

探访唐陵是我二十年来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所以为了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最终实施时间竟一直拖到了2018年8月18日。但二十年来我不间断地收集各种有关唐陵的资料,无论书籍、画册、图片、卫星地图、文章还是口述。可能也是因为时间拖太久,拖没了大部分心气儿,早已过了“热恋期”。当真正的关中大唐山陵(2017年曾去过河南偃师的唐恭陵)终于出现在眼前,心里非常淡定,无兴奋感,只为验证是次出行计划是否严谨且符合预期。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标准照,开篇的穿越照便是基于此图

唐景陵怀古(2018.8.18)

有唐一代,

因山为陵。

胸怀宽广,

后世敬仰。

唐代“因山为陵”是李世民的创意,这种葬制西汉便有(汉霸陵及满城汉墓等)。即以自然山体作为陵墓,将地宫开于山中再用条石+铁水将墓道封堵,非常坚固便于防盗。墓主人又可以居高临下,仿佛时刻守望着都城长安。所以很多朋友见上图问陵墓在哪里?答:后面整座标致丰满的

金炽山便是。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东侧翼马和华表

大眼仔属马(暴露年龄就暴露吧,今年16),所以非常喜欢马,唐陵翼马是中国古典艺术巅峰之作。翼马始于唐乾陵,是大唐浪漫主义石刻的杰出代表,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天马行空。2014年马年的《故宫日历》上,有南京摄影家冯方宇先生拍摄的一组唐陵翼马(包括唐景陵)照片,等我想在旧书网上购买那本《故宫日历》时,发现它居然比原价贵出一倍多!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东侧翼马

单论翼马的艺术价值,唐景陵在唐十八陵里排名中上。最美是唐建陵,翼马雄浑与飘逸并重;最雄浑是唐乾陵;最飘逸是唐崇陵。唐景陵这匹翼马应该算唐崇陵风格的缩水版,但艺术水准仍高于其他唐陵。开篇所提唐贞陵的那匹翼马,雕刻风格就过于呆萌了。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中华大地,保持这般原始风貌且占地广大的古迹实属罕见

即使我只探访唐景陵一座,依然属于蜻蜓点水。活动范围仅限华表到毕沅碑一线,会让访遍东西南北四门及阙台+墓道口的资深走陵人士笑话。所以,真正做唐十八陵野外考察需要在当地住下,且耗时将近一个月。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残损石人,鞋好逗

在我收集资料的二十年,唐景陵的石人中还是有完整版的,但当我真的到来,发现头部全没有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孤独守望

唐景陵神道石狮在唐十八陵中算中等偏小的,而且已丢失一只;仅存的一只石狮面部有残,它守望关中平原1200年。图中不难看出,蒲城县的楼群已距陵区不远。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毕沅碑

毕沅(1730-1797),清代乾隆时期的状元之一。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陕西巡抚并经略陕西多年。关中地区历代帝王陵寝几乎都有毕沅题碑。到今天,毕沅碑本身已经成为文物,是汉唐古遗址探访必须要打卡的地方。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以我多年经验,虽是初来但一眼就看出墓道口位置

关于唐十八陵特别是唐景陵的被盗状况,历代文献记载非常混乱,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根据现代研究,通过墓道口条石排列状态等方面判断:唐十八陵中有六座未被盗掘,其中包括唐景陵。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的墓道口在靠近山顶的位置,还是比较明显的

有朋友笑谈:“拿把洛阳铲”。对于山陵,洛阳铲真没用,山上都是大石头。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西安的陈先生甘当车夫,全力支持我这次探古,深表感谢!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西侧鸵鸟立屏,由于东侧鸵鸟立屏已丢失,唐景陵仅剩这一座

唐代皇帝对鸵鸟的偏爱是今天不易理解的地方。据说在唐代,外藩经常将鸵鸟作为珍禽进贡。唐十八陵大部分设有鸵鸟立屏,雕刻风格迥异。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简直像只大鹅,唐景陵这座算是中规中矩。不过很多见过唐景陵鸵鸟立屏的人都在想:“这要是放在一个奢华大堂的正中央,得有多提气。”而且确实东侧立屏已丢失,所以我十分担心这座立屏的安全,但是如果加上栏杆或摄像头又不美了。

鸵鸟立屏也有异地保护的例子,唐端陵的鸵鸟立屏如今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神道西侧鸵鸟立屏(细节)

唐陵博大,损毁又非常严重,自唐末农民战争就开始遭受破坏,历朝历代皆有扰动。明朝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对唐陵堪称灭顶之灾。今天,唐十八陵虽全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陵园超级大,文物过于分散,让各路窃贼惦记,文物被盗案件时有发生。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大眼仔抚摸千年,别问我千年是谁?

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最野性的唐景陵也不能保证长期这么野下去。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如果“汉唐皇家陵寝”申遗成功,还是会秒变大公园。本篇的图片大家可要留好,将来就显出珍贵啦~

穿越1200年的神默契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山陵、华表依旧,只是翼马变成了大铁鸟……

特别喜欢唐代华表的大圆头

我摸了摸1200年前的唐朝

唐景陵华表基础,让你能够真实感受到历史的那份厚重

结语:

谨以本篇致敬访古先贤——黄濂老先生。

大眼仔,钟表圈的历史爱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