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对于现在动不动就“裸辞”的年轻人来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今天一笑就结合当时的物价,为各位详细分析一下陶渊明辞官的损失。

不过按照惯例,先读一下诗——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归田园居》其三 赏析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作者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的艰辛,但是即便这样,“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这首诗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不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你以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很容易么?

前面说过,陶渊明是在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后,才写的《归田园居》,而且还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

五斗米,就是陶渊明担任县令的工资,按照晋朝一斗差不多是现在的4斤来算,那么五斗就是20斤——也许有人就会说,区区20斤米的工作,不做就不做了吧。呵呵,那就是你一知半解了。且听一笑细细道来:

彭泽县令这个职位是陶渊明的叔父陶逵介绍给他的。那时是公元405年秋,陶渊明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愁得转圈。为了生计,已过“不惑之年”(41岁)的陶渊明不得不再次踏入官场。

这年冬天,到任81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这位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官大一级压死人,陶渊明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这位督邮可不是好惹的,他在太守面前的三两句话可就关系着您的官帽子和前程呢。所以您去参见他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心中多年的郁结终于爆发了,他拍案而起,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翻译过来就是,为这么几粒粮食,让我跪舔他?不可能,去你的,老子不干了。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陶渊明所说的“五斗米”,就是他做县令的工资——你可别以为这是像普通打工的一样是月薪,在晋朝,官员的工资都是发日薪,即每天五斗米。那么,“五斗”又值多少钱呢?一天五斗约等于20斤,一个月就是600斤大米。按米价每斤3块钱,那县令的月薪是1800元,年薪刚过两万。

也许你还是会说,这不高嘛。但请注意,这不是县令所有的合法收入。

您也知道,考公务员谁会为了那点死工资?福利才是大头!在晋朝也一样,按规定,县令可以合法地分到300亩“公田”。这300亩公田能打多少粮食呢?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在东晋时,江南地区比较肥沃的土地每亩能出33斗粮食,陶渊明的彭泽县位于江西,也属于比较肥沃的地方,每亩33斗没问题,300亩就能打9900斗粮食,合成今天的钱,将近12万元。

也就是说,老陶即使不贪污、不收礼,干一年县令的收入也差不多有个14万元。——别以为当时这点钱不值钱,我们就以买房为例来看看这14万到底值多少:

在东晋时,杭州有个和尚还俗,买了套房,花了3万钱;梁武帝时,官居副宰相的徐勉两个儿子结婚,每人买了一套豪宅,各花了25万钱。按照古今的汇率,东晋时的1钱合今天的5毛,3万钱就是1.5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老陶当县令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九套房,或是一套别墅再加精装修。

这个收入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很不错了,陶渊明为了气节,把九套房都放弃了,试问这样的代价有几个人愿意付?所以,陶渊明才显得更加可贵——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

有失必有得,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你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