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小学“陪餐”奖励机制,学生表现好,能和校长同桌吃饭,家长热议!你怎么看?

汇智坊


我认为这个校长曲解了“校长陪餐”的目的。要表扬学生有很多种方式,用这种方式欠妥。有一种自我炫耀、显摆的意思在里面,总让人感觉不舒服。

1、校长陪餐是为了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食堂的伙食质量,顺便看看学生们的就餐纪律,以及了解学生在节约粮食、卫生等方面的情况。而这位校长弄出这种花样,完全改变了陪餐的宗旨。

2、表扬优秀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无需变成这种方式。长期这样,会伤害到其他孩子的自尊心,下面的老师会怎么想?没有与校长一起进餐的孩子及家长会怎么想?这种花样还是不玩或少玩的好!

3、校长要想把学校食堂办的更好,可以分不同年级、分男女问学生们对食品的喜好,可以咨询老师们的意见,可以征求食堂职工们的建议。

我认为校长应该把精力放在管理食堂食品安全、提高伙食质量上来,这才是真正的“陪餐”!


教育志士


这个我是支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把我当作校长了,我可不想当这个替身,得让他们见识一下校长庐山真面目。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小学,人数比较多,学生1700左右,教师100左右,男教师比较少,低年级的孩子经常见到我不是叫老师好,或者叔叔好,而是说:校长好。甚至有些3,4年级的孩子都会这样叫我(其它男老师也会遇到的),浙江小学这一招好使,至少让校长多一些粉丝了,不至于认错人啦。我们的校长可是高大威猛,英俊潇洒,我可差远了。以后千万别再认错了,特别是那些能陪校长吃饭的孩子们!

正经的说,对孩子的激励意义很大。

孩子能以跟校长一起吃饭为荣,对自己的成长很有积极的意义,能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孩子们也能亲自聆听校长的教诲,对孩子们来,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可能一顿饭,他们就会高兴几天,回去肯定会在家长面前表现出自己多能干,连校长都邀请我一起共餐。后面会更加努力,争取有更多的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

哈哈,其它没有多想,就是想摆脱我这个假校长的身份。当然有个建议,不止优生可以陪吃,我觉得有些时候那些表现不好的,也可以找个适当的理由来陪校长,让校长才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可能对这部分孩子来说,陪校长吃饭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杨锅来了


此举能不能控制学校餐饮质量不敢保证,但变质食材或许就会很难上餐桌,基本不可能进学生饭碗——尤其像前段时间成都某学校曝光的那种霉变东西;有领导陪餐顺带也能加强学生用餐纪律,减少插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

当然,多数人都会想到,这种办法估计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本,校长还要从内部管理上整顿。

因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我校多年以来,工作日大多数师生一般都在食堂吃饭。呵呵,一般来说,学校的饭菜质量是没什么问题、数量也不用质疑,只炒菜师傅的技艺可能会不如人。

但学生表现好才能陪校长同桌吃饭,个人以为,明显有作秀的感觉。

我理解里的“陪餐”的真意是吃和饭学生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倘若有学生因饭菜而“中毒”,此陪餐领导也可能“中枪”——我们学校就是这个意思,不一定要跟学生坐着。只要我的碗里与学生的饭菜无异就可以,站着也无妨。


种金易


我认为,校长的做法非常好!显示了校长非法的智慧和管理水平,值得广大校长学习,当然,不一定是一窝蜂的模仿。

先还原一下事件的经过:

浙江丽水缙云县新建小学推出了“校长和学生吃饭”的激励方式,每个周一,要选出八到九个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校长一起用餐。

这些学生或者是有特长的,或者是助人为乐的,或者是为其他同学服务的,总之,是在同学们中能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正能量的同学,由政教处或者班主任进行推荐。校长和孩子同桌吃饭,一是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二来,校长可以和孩子边吃边交谈,了解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有什么 建议和意见,校长认为,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之下,同学们能够掏心窝子说话。

其实学校也好,其他单位也罢。只要将两个机制用好了,就能够事事顺意,如果两个机制用不好,什么都不顺利。

一个叫做激励机制。提工资,加奖金,这些物质奖励都是属于激励机制。当然,有些时候,未必非得物质,适时进行表扬,给个愿景,也是一种激励,有时候起到的作用甚至会超过物质的奖励。像这位校长的陪餐奖励就属于不用花钱的激励,这种激励所起到的作用一定会很大的。孩子们把与校长一起吃饭当成了一种荣誉,会争相做好事,争相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在一个大的食堂里,和校长一起,就像是坐在主席台上一样的荣耀。

而且,从校长的表述当中,陪餐的优秀学生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同学们经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样,这种激励就会得到绝大部分的响应,校长不需要花费财力,却能实现激励的目的,由此可见,这个校长的管理能力真是不可小觑的。

一个叫做约束机制。靠严明的纪律,靠制度约束,表现不好的,扣工资,扣奖金,扣绩效,甚至炒鱿鱼。一个集体必须有着严明的纪律,才能无往而不胜。尤其是军队,更是这样。当年孙武为吴王阖闾练兵,吴王为了试探孙武的才能,就把自己的100多宫女嫔妃等让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成几个队,任命了队长,并且约法三章,必须服从军令,违令者斩。这些宫女不太相信孙武敢真的下杀手,尤其是吴王宠幸的爱妃,更是不成形,嘻嘻哈哈的,结果被孙武当场斩了两个。剩下的都倒吸一口凉气,然后,孙武用很短的时间,将这些宫女训练成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士兵。但是约束机制如果用不好,就会生出民怨来,大家出工不出力,难以团结在领导周围。

只有将这两个机制用好了,用得得心应手了,才能真正将一个团队管理好。领导水平高不高,关键就看这两个机制运用的是否合理了。


爱河北人


上个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 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规定》将从4月1日开始执行。



现在已经进入4月中旬,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陪餐规定具体贯彻落实的如何呢?浙江一小学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把陪餐规定变通成了一种奖励机制,表现良好的学生就有机会被奖励和校长同桌吃饭。这种变通有何意义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必须肯定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并且是积极意义的创新。很多地方或学校习惯于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上面领导部门怎么安排,自己就按部就班地去怎么做,完全不顾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风险,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这些地方或学校完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的敬业精神;类似这样的创新,我们还可以想到网红“鬼步舞”校长张鹏飞、杭州春晖小学校长鼓励女教师化妆并自费购买口红送给教师和举办化妆培训等。


其次、把形式主义的陪餐规定变通为富有积极意义的奖励机制。不管你承认与否,每一个中小学幼儿园的负责人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这是不可质疑的。向往卓越、敬慕优秀,是人之常情,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也不例外;能够有机会陪着负责人同桌一起吃饭,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鼓励,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你还别不以为然,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被奖励陪着幼儿园园长或中小学校长共进午餐,看看他回家后的兴奋状态,你就无话可说了,别扯什么崇拜权利之类的,孩子不懂!


再者、奖励陪餐机制创新,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奖励性陪餐机制起码在明面上有三大好处: 1、负责人与学生食用同样食品,能够有效监督校园伙食质量,更好地对学生的食品安全负责;2、负责人加强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交流与沟通,便于更好地了解孩子、把握学情;3、奖励陪餐机制的激励效果,引发学生们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与综合素质提升。大家认真考量一下,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陪餐规定的变通与创新是正能量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为其他地方或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陪餐规定,做出了楷模和表率,我们应当为此点赞!


自在人生wub


“校长陪餐制”的目的,本来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其实质是安全职能。可是这个学校的做法,却把它变为对好学生的认可和奖励,异化成了奖励功能。使“校长陪餐制”大打折扣,流于形式,不仅不足取,还应赶快叫停。

一、淡化了陪餐职责

“校长陪餐制”的大致规定是,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要求有学校负责人和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这个陪餐制,重点在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大于天。尤其对于学生,对于孩子来讲,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根据这个规定,陪餐制度应该就事论事,就吃论吃,来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而这个学校的做法,无疑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把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关心,转移到了对接受校长奖励的欣喜;校长本应具有的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输出为学生能和校长一起共同进餐的荣誉感、自豪感,使“校长陪餐制”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在这个制度实行初期就存在着风险隐患,让人担忧,引人深思。

如果真的因为疏忽大意,在食品安全上出了问题,你的这个变通做法,脱不了干系,难辞其疚。

二、助长了不良风气

在提问中,该校校长称:“优秀学生由班主任和教导主任挑选,这种形式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反响还不错。但也有人说这样会让学生从小崇拜权力,我会用好的结果来回应。”

“反响还不错”,究竟是谁的反响?是客观事实,还是校长的主观感受?就算是有一定的好的反响,校长也还是承认了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导致学生对权力的崇拜,这也是结果之一,又何来“用好的结果”回应?

回到“校长陪餐制”,国家设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学校食品安全加把锁,就请在食品安全上多加注意,加下功夫,别把其他目的夹杂其中。

请记住:食品安全大于大。别让校长的权威遮盖了食品安全的光芒。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不容商量,别搞变通。

如果认为有道理,请点赞支持;如果有不同意见,请留言交流。


凤凰城阳光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的问题确实不少。教育部等几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校长实行陪餐制。浙江某小学推陈出新,把陪餐变成了一下奖励机制,学生表现好就能和校长同处桌吃饭。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eac60006ccea60f1f522\

汇智坊


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非要拿到小学生的世界中去,如此这只能过早的彰显出权利、位置的重要性,仅此而已。

浙江丽水缙云县新建小学推出一种“校长和学生吃饭”的奖励方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和校长同桌吃饭,优秀学生由班主任和教导主仼挑选。

与校长一个圆桌吃顿饭,作为学生是否也要掌握必备的技能?是否要等着校长入座后再坐下?是否上的菜品等着校长吃完后自己在吃?过早的接触社会上的餐桌文化,过早接触位置的重要性,是否会改变这些“带长”的班长、组长的热度,是否会出现班级的小利益集体,是否会出现贿选的局面?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官本位文化的侵蚀和延续下产生的。

如果我的孩子在这所学校,我会像教育局反馈,虽说教育部下文要校长和园长陪餐,但也不是如此的搞特殊化,难道其他不优秀的学生就不配与校长共餐,如此也仅是将学生的大食堂小区域化,特殊化而已。


心情保温杯


学生表现好,奖励他或她和校长同桌吃饭,引发家长热议。赞成的理由就不说了,说说反对的意见。有人担心这样会让学生从小崇拜权力。“咬文嚼字的鱼”认为这是少数人咸吃萝卜淡操心,对学校教育横挑鼻子竖挑眼。事情要一分为二看,事情总是有利有弊,这不假,但是“两点论”要和“重点论”相结合,不然就不能辩证看,就不能发展看。

幸亏只是有人,说明只占少数。这些人都在以成年人心态揣测孩子,以世俗偏见或成见代替童真。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

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挪揄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人的内心决定人的视野和行为,什么样的人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想骗他,老实人总认为天下无贼。“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也是这意思。一些家长对老师、校长看成是权力的代表,他看重的是老师、校长的利用价值。教他孩子时,他对老师、校长表现得恭敬有余;没教他孩子时,他对老师、校长立马前恭后倨,判若两人。我相信,天真的孩子可不会这么看,这么想。即便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倾向,也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自身成长纠正和改善的。那些人的担心只是由于自身的一叶障目,纯属多余。

最后,我想说,虽然现在社会人心不古,确有一些丑恶现象伤害到我们的情感。天下当老师的,请不要因此改变自己善良的心,因为心中装着牛粪的人,看到的只有肮脏,就不会对教育乐观以待;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生活才会快乐。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言得矣!


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咬文嚼字的鱼


对于此校长的做法,网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为该校长行为点赞的,也有认为该校长做法不可取。我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亦有弊。至于这位校长的“陪餐”奖励机制可不可取,要看人们从那一方面来看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我看来,该校长的“陪餐”奖励机制还是比较新颖大胆。在当前教育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校长能够带头陪餐,至少学生的食品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该校长不仅陪餐,还创新出台让表现好的学生能和校长一桌进餐。这一机制在大人的世界里,可能会认为:该校长的的做法会让孩子从小崇拜权利。有个别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思想,但给与孩子更多的是激励。

在孩子的眼里,能与校长同桌吃饭,是一种荣耀。是自己优秀的证明,是值得向家长炫耀的资本。如果这种做法能够激励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你还会质疑该校长的制定的机制?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应该全面来看待,而不是抓住弊端来否定益处。



至于该校长制定的制度能否成功,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两语就能争论得清楚的,就让时间来检验这一制度的对与错吧!


当然,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有说得不对之处欢迎各位留言指正,如果喜欢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和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