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了心不慌!

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完成夙願,可以訪華了;

針對中日關係,馬上網上又熱了一波,網絡上各類聲音都有,

無論如何,三件大事,如果你能明瞭,就會發現

中日關係,撥雲見日!

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瞭心不慌!

一、關於日本戰後賠償,我們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先來看看,日本在甲午戰爭後,獲得了什麼賠償,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中國賠了日本2億兩白銀;再加上後期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

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瞭心不慌!

日本使用這筆鉅款,迅猛發展起了國防

此後,日本開始對中國步步緊逼,相繼殖民臺灣、澎湖、東三省、直至全面侵華;

自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日戰爭;戰後,根據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其中,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第一次中美英等大國明確日本必須戰後賠償!

但是,國際形勢隨著二戰結束,迅速從同盟國協約國對抗變成了冷戰,而日本的國際地位從谷底又被美國漸漸給拉起來了,特別是

1951年9月8日,在美國組織下,英、法等40多個戰勝國同日本簽訂了《舊金山條約》,在最大受害國缺席的情況下,49個國家簽字,放棄戰爭賠償!記住這個日子,同一天,美日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

隨後不久,迫於日美壓力,蝸居臺灣的蔣介石為了維護所謂與日友好,1952年4月12日,簽訂《華日和平條約》,放棄了戰爭賠償!周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不予承認該條約。

此後,國際形勢繼續風雨突變,隨著朝鮮戰爭持續,日本突發戰爭財,迅速重新崛起。

1972年,中美建交前後,中日開始進行建交談判。中國提出復交三原則,要求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廢除日臺條約。而中日展開談判,繞不開戰爭賠償問題。對日本來說,雖然現在不會賠償這筆錢,但中國並不認《舊金山條約》,以後中國強大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何況,日本想和中國建交,這事如果中國非要日本賠償,中日建交恐怕就沒希望了,這是日本不想看到的;對中國來說,在全世界上大部分二戰戰勝國都放棄了對日賠償,再加上蔣介石在1952年已經放棄,中國就是不放棄繼續向日本索賠,能要到錢得猴年馬月?哪怕是蘇聯,其實在1955年也放棄了對日本索賠。所以,這個事對當時迫切需要發展經濟和尋求外交突破的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需要突破的梗。

在戰爭賠償拿回來的希望等於零的情況下,在中國需要外交突破和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決定放棄對日戰爭索賠,以換取中日關係的突破。所以,很多人糾結於在可以預期的時間裡都難以索賠到的戰爭賠償,對中國的發展來說是沒什麼現實意義的,老一輩革命家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對中國最有利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神來之筆,因為中日建交後中國外交取得更快速突破,此後三年有27個國家與中國建交。

現在還糾結於戰爭賠款是毫無現實意義的,但對歷史的來龍去脈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其實,說白了,戰爭賠款要不過來,還是國家實力不夠,並且還禍起蕭牆。國家實力是一切,想當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也算是戰爭國,但由於國家不強,戰勝國依然是被瓜分對象,中國的膠東半島還是被列強瓜分了。

世界是弱肉強食的,我們需要奮鬥,需要振興中華,我們需要用我們的仁慈與王道來重塑世界的三觀,遏制霸道與叢林法則

二、如何看待日本對華援助ODA?

ODA是什麼,其實就是發達國家對發展戰國家的一種經濟援助,最早最著名的版本就是美國對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日本的ODA可以自1979年開始,基本上可以確定終於201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先看看日本自己怎麼總結的吧,打開日本駐華大使館主頁,首頁就由ODA介紹:

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瞭心不慌!

中英文都有哦

ODA項目分為三類、主要的是低息貸款、少部分是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具體金額如下圖

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瞭心不慌!

首先要明確一點是:中日兩國政府間始終都沒有認同過ODA和戰爭賠款有關!

其次,ODA裡面有不少附加條件,比如2001年的21個項目裡面15要求限定兩國間採購,等於日本企業成了直接受益者。

當然,關於近40年的ODA項目的作用,2018年10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已經官方給出了權威回答:

原創丨中日之間3大事,事事明瞭心不慌!

三、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中日關係以史為鑑,目前來看,兩個極端方式都要避免,一個是不計前嫌,主動與日友好;一個是不理不睬,甚至敵視仇視!

如果日本一直扮演者美國的馬前卒,對我們當然不好,畢竟我們還是鄰居,一直吵鬧著,也不符合我們發展的大局!

我們一直是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球在日本腳下,作為一個善變的民族,聽其言觀其行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