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健康扶貧」 開出精準脫貧「良方」

十问“健康扶贫” 开出精准脱贫“良方”

鄉鎮衛生院醫療設施不斷完善。

十问“健康扶贫” 开出精准脱贫“良方”

整潔的村衛生室。

十问“健康扶贫” 开出精准脱贫“良方”

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醫療服務。

“如何‘啃’掉健康扶貧這一扶貧攻堅的‘硬骨頭’?”

“怎樣才能改變貧困地區‘小病忍、大病扛’的現狀?”

昨天9時,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東側樓會議室裡進行了一場“問與答”的精彩對話,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我市健康扶貧工作情況。提問、回答、追問、補充,在兩個小時的“你來我往中”,10位問詢人直面問題,問診把脈“疑難雜症”;7部門相關負責人回答問題態度誠懇,提出的措施切實可行,應詢不怕揭短,答出政府擔當。

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建檔立卡“有入有出”

“對百姓來講,一場大病就是一場災難。”孫寶祥委員一席話道出了因病致貧者的無奈。作為首位問詢人,孫寶祥委員的問題直達核心:我市脫貧攻堅對健康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麼?我市健康扶貧在整體脫貧攻堅工作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市扶貧辦主任李建國說,國家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政策的總體要求是“基本醫療有保障,大病能夠得到救助”。一是將因病致貧列入識別指標,凡是因病致貧的都要據實識別,建檔立卡應納盡納,應扶盡扶。二是落實各級衛生、人社、民政、扶貧等行業部門責任分工,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強化精準施策,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三是將“基本醫療、大病救助有保障”列入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將“村有衛生室、有醫生”列入貧困村脫貧出列“三通三有”指標體系,未達標不脫貧、不退出。

對於李建國的回答,孫寶祥顯得“意猶未盡”,他繼續追問:我市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是如何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的?

對此,李建國回應稱,精準識別是對照現價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國家標準,重點聚焦重病患戶、殘疾人戶等特殊困難群體,實事求是,據實識別,認真落實數據比對,進行多維分析,認真甄別,確保情況真實,符合實際,評議有據,讓農戶認賬服氣。精準退出則是對擬脫貧戶按照標準進行全面排查,按照程序落實退出。對收入未達標的,飲水不安全或住房、教育、醫療保障未落實的,退出不穩定不可持續的,當年識別納入的,貧困戶不認可的不得退出;對確實達標的脫貧戶,要做到國網信息數據、農戶檔案數據與實際脫貧核查情況相一致,本人認可,按程序退出,同時落實退出不退政策、退出不退幫扶措施,確保退得準、退得穩、可持續。

大病救治病種“擴容”年底前達到23種

“調研中我們感到,健康扶貧工作關鍵在精準施策,重點在分類救治。”費德軍將問題拋給了衛生部門,他關心的問題是:我市在對貧困人口醫療服務上是怎樣實施精準救治的?

市衛計委主任秦德亮對此進行解答,我市精準救治主要措施有三項:

——集中救治大病。對患有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先天性心臟房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9種大病的貧困患者進行集中救治,目前,9種大病救治率達99%。下一步,將加大分類救治工作力度,今年底前,將大病救治病種由9種擴大到23種,到2020年擴大到30種。

——簽約服務慢病。市衛計委組織6400餘名鄉村醫生與7.8萬名貧困人口逐戶逐人簽定個性化服務協議,按需提供上門隨訪、健康評估、健康諮詢、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

——集中救治重病。按照就近和節省費用原則,集中縣級醫院骨幹力量,利用遠程會診系統,必要時派市三級醫院專家到縣級醫院參與,組織重病貧困患者進行救治。目前,救治重病貧困人口1700餘人,縣域內救治率達96%。

很多貧困患者到醫院就診時不熟悉就醫流程、無力支付住院押金,面對此類問題,我市在健康扶貧工作中有哪些具體的便民惠民措施?

對此,秦德亮表示,我市在縣域內定點醫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機制,貧困人口住院不交押金,住院發生費用實現“一站式”結算,出院時只交個人自付部分即可。同時,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全面落實免掛號費,診查費、檢驗費、手術費和床位費個人自付部分減10%的“一免五減”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為1萬餘人減免89萬元。在市域內230餘家定點醫院全部開設“貧困人口就醫”窗口,成立貧困人口就醫協調辦公室。實施“千醫萬戶健康扶貧”連心工程,組織全市7700餘名醫務人員組成616個醫療隊和138個預防保健隊。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為貧困人口免費體檢2.7萬人次,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7.8萬份。

提高基本醫保待遇看病花100元自付5元

“小病忍、大病扛,針對沒錢看病、看不起病的貧困人口,我市在醫療保障上有哪些政策措施?”孫燕榮說。

市人社局局長關世勳說,根據我市因病致貧比例60.04%的現狀,我市提高了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門診醫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門診看小病,報銷95%。花100元錢,自己拿5元錢,一年可報銷260元錢。同時,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22種特殊慢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門診治療,取消起付線,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了80%。

住院醫療:在一級和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醫保報銷比例統一提高到了95%;二級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了75%、60%。年度醫療費最高可報銷到18萬元。

提高大病保險待遇:降低起付線標準,由14000元降到6000元,醫療費用分段進行報銷,報銷比例比普通人員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最高報銷比例達到75%,年度報銷額度沒有封頂。

建立商業補充保險:補充保險是在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基礎上,實行的補充“託底”保障。每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商業補充保險費由政府全額出資購買。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特殊疾病及特殊慢性病門診治療,經過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後,補充報銷95%,合規的醫療費用個人負擔不超過5%。同時,對普通小病門診治療再補充報銷240元,年度累計報銷500元。

基本醫保+商業保險貧困戶獲全額資助

王世方委員將關注的焦點瞄準了政府的“錢袋子”,他想了解我市在財政投入上對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給予了哪些支持?

市財政局局長李佔河說,一方面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考慮到我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實際困難,我市不但對特困供養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資助,而且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其他困難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也給予了全額資助。2018年,全市用於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達2400萬元。

另一方面,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保障,使其合規醫療費個人負擔比例不超過5%。2018年,我市各級財政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經費9600萬元,市、區(縣)各承擔50%。2018年,全市各級財政已投入資金1.2億元。

建檔立卡逐戶排查符合細則納入低保

“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救助範圍,這是對貧困人口的又一重保障,請問我市對貧困人口是如何進行低保救助的?”面對李岱委員提出的問題,市民政局局長張偉林應答。

張偉林說,根據全市脫貧攻堅的部署,市民政局出臺救助細則。針對部分貧困戶因病支出較大,造成實際貧困但無法納入低保的現狀,出臺了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扣除就醫剛性支出,併合理計算土地經營收入,免於計算貧困人口贍養費,最大限度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按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

同時,民政部門對未納入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逐一入戶排查,對符合救助細則的及時納入低保。今年,貧困人口中新納入低保3069人。目前,全市貧困人口中納入低保和特困人員共計25740人(其中因病因殘佔65%),佔全市貧困人口33%。

分類識別+分類統計貧困殘疾人建數據庫

王耀發委員提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人口來說,脫貧很困難;對因殘致貧的貧困人口,脫貧就更加艱難。他想了解的是,針對貧困殘疾人,我市在健康扶貧上採取哪些針對性措施,是如何幫助貧困殘疾人實現精準脫貧的?

面對問詢,市殘聯主席陳實說:“關於健康扶貧工作,我們主要開展了六方面工作。”

——建立貧困殘疾人數據庫。對全市10870名貧困殘疾人進行分類識別、分類統計,建立了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據庫,數據管理實行動態更新,為健康扶貧提供依據。

——增強醫療保障功能。將康復綜合評定、平衡試驗等29項殘疾人康復項目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提高貧困殘疾人醫療保障水平。

——開展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通過實施國家、省、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為符合條件有需求的聽力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孤獨症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訓練929人次,提供救助資金1194萬元。

——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制定實施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採取建立康復服務網絡、成立專家技術指導組和確定定點康復機構等措施,為4萬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復和輔具適配服務。

——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制定出臺了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推動道里區列入全國首批殘疾預防試驗區。連續兩年在“全國殘疾預防日”期間開展宣傳月活動。

——建設“4+1”和“3+1”康復託養服務體系。通過建設四級康復平臺、三級託養平臺和康復託養進家庭行動,構建起我市“4+1”和“3+1”殘疾人康復託養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復託養服務。9區、9縣(市)已全部建立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同時建立了31個康復服務站和18個助殘服務站。

村醫滿60週歲退出縣級財政按月補助

王順委員提出,村醫是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個別地區因村醫補償政策落實不到位,村醫總體收入水平不高,村醫隊伍“青黃不接”。那麼,我市在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方面有哪些措施?

市衛計委主任秦德亮說,在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方面,我市一方面全面落實補償政策。自2009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村醫收入主要靠各級財政進行補償。國家規定的主要補償渠道有四個:按農村服務人口數量,落實人均7元的基本藥物補助;由村醫承擔不低於40%的基本公衛項目任務,按相應比例補助項目經費;按農村服務人口數量,落實人均10元的一般診療費;縣級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對村衛生室水、電、暖等運行經費給予適當補助。同時,村醫滿60週歲退出後,由縣級財政每月給予200—300元生活補助。2015年,市衛計委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合作,啟動了村醫執業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村醫每年交保費300元,在出現醫療事故時,按事故等級最高可獲賠22萬元;在遭受人身意外傷害時,最高可獲賠8萬元。截至目前,共賠付83起450萬元,賠付率達100%。

空編比例高於15%招聘專業人才補“缺”

與村醫面臨同樣境遇的是鄉鎮衛生院人員,李晗龍委員在近期調研中發現,我市鄉鎮衛生院人員短缺,那麼針對此現象,我市將如何解決基層衛生機構人才不足的問題?

市編辦主任張本滬說,據我市機構編制網絡管理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全市近200個鄉鎮衛生院累計空編900餘名,空編比例高於15%。考慮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現有空編情況,下步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指導各區、縣(市)用足用好現有的編制資源,抓緊組織招聘急缺的專業人才。同時,進一步拓寬思路,從創新鄉鎮衛生院選人用人機制和提高鄉鎮衛生院人才待遇等多方面、多角度統籌研究,合理引進人才以補齊短板。

一卡實現一站結算一門縮短報銷時限

“我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健康扶貧政策,但政策落實上還存在著各部門銜接不暢、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請問我市如何進一步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面對謝子順委員的提問,市人社局局長關世勳說,針對以上問題,人社局採取了一網通聯、一卡通結、一門通辦等措施來予以解決。

所謂一網通聯是指,建立了全省城鄉居民醫保信息系統,實現所有信息省、市、縣醫保網絡互聯。而一卡通結則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制發了社會保障卡,實現了在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一卡就醫和“一站式”結算。一門通辦是實行醫保經辦機構、商保承辦機構合署辦公,對未經備案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異地發生費用報銷提供“一站式”“一次性”辦結服務,縮短了報銷時限。

目前,納入醫保定點範圍並全部實行系統聯網結算的醫療機構2583家,包括村衛生室1978家、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58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定點醫療機構出院結算只需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構建醫療保障線實行社保兜底脫貧

在之前有關健康扶貧調研中,陳海平委員對一件事記憶猶新,一位貧困戶,原本生活不錯,但因孩子患了重病,多次到省城三甲醫院住院產生了高額醫藥費,除了按政策報銷合規費用外,多數費用都不在報銷之列,因而導致貧困。陳海平提出疑問,針對這樣的重患貧困人口,該如何幫助精準脫貧?

市扶貧辦主任李建國給出兩種解決途徑:一方面我市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構建的“三條醫療保障線”,實現了貧困人口合規醫療報銷95%以上,貧困人口實現了基本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個人繳費補貼100%、基本醫療參保率100%、商業補充保險參保率100%、全民預防保健率100%、應救必救救助率100%的“五百目標”。同時,對少數重病患者,在完全享受現有保障政策後,仍有困難且影響到家庭基本生活的,可啟動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措施,對仍然不能解決的,還可以開展社會捐贈救助的辦法予以解決。因重大疾病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落實產業扶持等措施,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能夠得到有效扶持,實現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