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的抗癌良方,每一個癌症患者都可以用

叔叔的抗癌良方,每一個癌症患者都可以用


圖片來自《滾蛋吧!腫瘤君》


1

叔叔今年55歲,是我們縣政府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在我看來,叔叔身體很好,幾乎沒見他生過病,偶爾的小感冒也是挺挺就過去了。叔叔也是一個喜歡運動和鍛鍊的人,特別喜歡游泳和打乒乓球。據說,叔叔年輕的時候還習過武,一個人輕輕鬆鬆可放倒5人。叔叔的生活習慣也不錯,他從不抽菸,偶爾喝酒,但是幾乎沒有喝醉過。

就是這麼一個身體健康、生活習慣良好的人,在2015年年底體檢時發現肺部有結節。體檢醫生建議到上一級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但是,一方面是心存僥倖——肺癌這種東西怎麼可能出現在我身上呢?另一方面則是出於恐懼——萬一進一步檢查確認我真的是肺癌科怎麼辦呢?在這兩種不正常心態的支配下,叔叔一直拖著沒去檢查。

直到2016年的2月16日,叔叔聽到了一個消息:他的一位多年好友被查出了肺癌晚期。這位老友也是一個從不抽菸的人、不需要戶外勞作的人。這個消息終於敲響了叔叔的警鐘。他覺得“癌症就在我們身邊”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他著急忙慌地來到縣人民醫院,以加急的方式進行了胸部的增強CT檢查。好在醫院做這項檢查的人並不多,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影像意見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性質待查,感染性病變?腫瘤性病變待刪,建議進一步檢查。醫生建議去上一級醫院,最好是腫瘤專科醫院進行更全面的檢查,因為縣裡的醫療設備和醫生經驗在這方面是非常有限的。

叔叔是一位社會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在當地人看來,也是一位見過世面的政府幹部。當然,叔叔是家裡的頂樑柱,大小事情都由他掌控。其實,不僅是自己家庭,叔叔甚至是家族裡的核心人物。親戚中很多人在遇到重大事情時,都會來徵求他的意見,希望得到他的指導。但是,當那份不明不白的檢查意見擺在面前時,叔叔頓時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代之而起的全是恐懼和絕望。

情急之下,叔叔給遠在北京工作的女兒打了電話。我這個堂妹從小到大就是一個脆弱的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會哭,父母生病會哭,兄弟姐妹之間吵架慪氣也會哭。

沒想到,堂妹聽後很冷靜地說:“爸爸,您坐明天上午七點的高鐵來北京,我們下午去看醫生,帶齊所有的檢查資料。”其實堂妹掛掉電話後是哭著跑到醫院去掛號,又是哭著在網上查閱資料的。

第二天下午四點,叔叔見到了約好的胸外科醫生。醫生看完片子後說:“你這個是肺癌早期!需要馬上入院做手術。”叔叔原以為,如果他患上了肺癌,醫生應該先告訴家屬具體病情,而不是直接告訴病人本人。但是醫生就是這麼直言不諱地告訴了他實情,他還以為是醫生在跟自己開玩笑。

但是,醫生怎麼可能跟病人開玩笑呢?叔叔馬上清醒過來。這家醫院雖然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治療癌症的醫院,但也是北京數一數二的腫瘤醫院。這裡的醫生臨床經驗相當豐富。聽到醫生的最終結論,叔叔心裡的最後一絲僥倖蕩然無存。

叔叔扶著女兒的肩膀,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走出了診室。坐在醫院大廳內,父女倆一句話也沒有說。不知過了多久,堂妹從包裡掏出一堆厚厚的資料說:“爸爸,放心吧。您不會有事的!我查過資料了。給您看病的醫生是國內著名的胸外科醫生。而且您是肺癌早期,100個人裡面大約只有一兩個人能像您這麼早發現病情。您百裡挑一,您是最幸運的人!”

這一堆資料是堂妹從網站上下載、打印出來的,內容很豐富,包括了肺癌的症狀、診斷、分期、生存期、治療方式等基本情況,還有國內外治療肺癌的醫院、醫生等的基本情況,以及國際肺癌藥物研發的論文。原來,堂妹對肺癌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只為以知識和數據來增加叔叔治病的信心。手術後,對於肺癌的一些知識,堂妹總能以日常語言給出專業的回答。如今想來,是她的這些回答,讓叔叔對肺癌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一步步走出對死亡的恐懼。在我們國家,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正是因為對癌症沒有正確的認識。

聽到堂妹的這番話,叔叔的心慢慢平靜下來了。第二天,叔叔順利地入院,經過各項檢查,一週後,順利地進行了肺部腫瘤切除手術。

2

對於肺部手術病人來說,手術後的第二天是最為痛苦的,因為病人需要儘可能地咳出痰來。但是,每一次咳嗽都是鑽心地痛,很多病人都想放棄。在醫院,我看見叔叔吸進了一口氣,卻不敢呼出來。這時候,我看見堂妹拍打著叔叔後背、撫摸著叔叔的胸口,一遍遍鼓勵叔叔咳嗽。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是堂妹臨時學習來的。

終於,叔叔面紅耳赤地咳出了一口痰。護士連忙說:“咳出來痰就好了。咳出來就可以先歇一歇。”我看看另外兩個病友,他們正仰著脖子,想咳又不敢咳,難受無比。護士還在催促著:“趕緊咳,使勁咳,一定要咳出痰來。”

原本我們想請一個護工,但是堂妹說還是她自己照顧比較合適。堂妹覺得護工也許護理更專業,但他們不懂叔叔的生活習慣,而且叔叔是個脾氣有點怪的人。而具體的護理工作,她可以現學。於是,在檢查和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堂妹開始學習護理知識,有時候去護士站問,有時候去跟病房內的護工學習。沒想到,經過一週的琢磨,堂妹還真學了不少。

手術後第四天,叔叔順利出院了。醫生說:手術非常成功。病理結果顯示,肺癌早期,沒有轉移,不需要化療、不需要放療,只需要按時檢查就可以了。

但是,經歷過才知道,及早發現、規範治療只是戰勝癌症漫長過程中的第一步,術後的情緒調整也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如果情緒失控,恐懼、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很有可能將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出院的時候,叔叔身體的疼痛已經完全消失。手術的成功和醫生的鼓勵讓他對抗癌充滿了信心。跟確診那會相比,叔叔似乎已經將肺癌這件事完全拋之腦後。一出院就笑呵呵地對我們說:“沒事了,沒事了,不會有事的!”

然而,這種樂觀的情緒僅僅持續了兩天。叔叔很快意識到,他還是一個肺癌病人,只不過是做過了切除手術而已,而癌症最可怕的地方是復發和轉移。在目前的醫術和醫療條件下,復發和轉移是沒有辦法控制的,手術也只是有根治的希望,並不能確保痊癒。在復發的恐懼下,叔叔變得自卑、焦慮、急躁。

3

手術之後,叔叔害怕別人知道他得了癌症。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很多人以為得了癌症就等於死亡。還有很多人認為肺癌病人經常會咳嗽,咳嗽是會傳染的。甚至有人認為肺癌是比肺結核傳染更為嚴重的疾病,覺得肺癌病人應該與公眾隔絕。

叔叔非常在乎別人的這些想法。為了避免別人嫌棄,叔叔不再與人交往,整天自己一個人悶在家裡,稍有不順心就發脾氣、摔東西。他對社會上所有的事情都看不慣,對所有的人都嗤之以鼻。有一次我發現他還變身鍵盤俠,對看到的某條新聞做出非常極端的評論。與之前為家人出謀劃策、鼓勵我們進步的叔叔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叔叔的種種乖戾表現,讓嬸嬸變得害怕。她不知道哪句話沒有說好就會引起叔叔的不滿,也不知道哪件事沒有做好就會招來叔叔的一頓臭罵。嬸嬸說:“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少跟他說話,少在他面前出現,少惹他生氣。能不見到你叔叔,是我那段時間最開心的事情。”

但是,嬸嬸的表現不但沒有減輕叔叔的恐懼,反而加劇了叔叔自卑。叔叔氣憤地說:“果然,得癌症的病人就只有死一條了。你看,連枕邊人都要拋棄我了,都要躲著我了。這樣的生活真是不如死了乾淨!”

叔叔整天焦慮、絕望。他說他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也沒有人能夠實現他的想法,他覺得他活著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希望堂妹能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希望她馬上出人頭地。有一次生氣,叔叔對著堂妹吼道:“你的進步簡直比蝸牛還慢。你這樣的成長,我死了怎麼能夠放心。”

指責之後,叔叔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是我拖累了女兒,她的事業剛剛起步,我本應該成為她的後盾的,如今卻佔據了她的時間和精力,只能拖她的後腿。還不如死了乾淨,讓她能夠安心地奔自己的事業。”

如今想想,如果任由叔叔那種悲觀的負面情緒發展下去,叔叔真有可能走上自殺的道路。好在這個時候,堂妹及時地發現了叔叔的心理問題。

一開始,堂妹見叔叔總是悶在家裡,她總是勸叔叔出去走走,勸他跟老朋友聊聊天。漸漸地,堂妹發現,叔叔根本不願意出門,不願意見人,他害怕見到熟人,害怕熟人詢問身體、詢問病情,害怕面對他們同情和可憐的目光。

於是,堂妹改變了方法,不再勸叔叔出門。她買回來很多學習資料,陪著叔叔在家看《易經》《老子》《三國志》,一起在網上學習心理學公開課,一起看電視臺的養生節目,給他講解肺癌的各種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休養,叔叔意識到自己的心態是不對的。

“我不能因為別人的錯誤認識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我應該積極地生活,即使我不能改變別人的錯誤認識,我也應該忽視他們的錯誤認識。網絡上不是常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叔叔笑著對我們說。

堂妹深知叔叔的脾氣和性格。“對我爸爸來說,講道理和強迫對他而言都是無用功,只能讓他慢慢領悟其中利害。我相信我爸爸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知道他在學習中能夠領悟到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知道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正確地面對癌症。”

在堂妹的悉心陪伴和開導下,叔叔逐漸走出了對死亡的緊張和恐懼,他恢復了之前出門散步的習慣,跟過去的老朋友也恢復了聯繫,聊天、喝茶、下棋,似乎慢慢忘記了自己是個癌症病人這回事。

4

如今距離手術時間雖然只有兩年半的時間,但是每次檢查結果都讓人放心。腫瘤標誌物都在正常範圍之內;胸部CT檢查的結果顯示:與手術後大致同前;B超檢查未見異常淋巴結,骨掃描也沒有發現異常。醫生看完檢查結果後總是說:“沒有什麼問題。按時檢查就可以。”

我想,叔叔能有這樣的狀態,除了醫生的高明醫術和成功手術外,還跟叔叔及時地調整心態、走出死亡的恐懼有很大關係。我們常聽的一句話是,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是自己嚇死的。如果堂妹沒有及時發現叔叔的負面情緒,沒有及時地幫他走出死亡的陰影,叔叔很有可能整日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上自殺之路。正是在堂妹的陪伴下,叔叔一步步走出了死亡的恐懼,一步步走向痊癒。

“是我女兒讓我看到了希望,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還有責任,我不能因為癌症就自暴自棄、遷怒於人。是我女兒讓我有了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

10月份的檢查剛剛出結果,叔叔高興地告訴我:“檢查又是一切正常!我覺得我能夠闖過這一難關,成為一個抗癌鬥士。我已經初步總結出了抗癌的經驗,那就是你妹妹整天唸叨的:‘希望是治癒,樂觀是良藥’。”

-END-


文茵,一個愛寫作的公司職員。



請關注懶人聽書“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 10 月 新 書 推 薦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X 譯言

叔叔的抗癌良方,每一個癌症患者都可以用


《企鵝布魯姆》《我的原始生活》《活出精彩》


About us

真誠講述世間每個平凡人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帶你遇見“一千零一種人生”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