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發誓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人,卻敗給了140字的推特

一條推文,給埃隆·馬斯克惹來了大麻煩。他正在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很可能支付2000萬美元的罰款,並且失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

馬斯克目前還沒有接受SEC開出的和解條件,他雖然僱傭了頂級的律師團隊,但手裡的底牌並不多。馬斯克涉嫌“證券欺詐”,如果不能和解,他將陷入曠日持久的官司。

這位發誓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人,卻敗給了140字的推特

因為一條推特,馬斯克惹上了麻煩

8月7日,馬斯克通過推特宣佈了特斯拉的私有化意向和計劃,表示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回購特斯拉股份,並暗示資金已經到位。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股價盤中最高漲幅超13%,觸及387.46美元,同時經歷停牌又復牌,收漲10.99%。

SEC和華爾街都盯上了馬斯克。

難以想象馬斯克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推特。馬斯克和“維珍帝國”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的性格很相似,他們的身上洋溢著激情,以冒險為人生趣事,挑戰常規,特立獨行,不善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布萊森曾經獨自搭乘熱氣球穿越大西洋,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包括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和可持續能源公司太陽城。馬斯克發誓要為地球人移民火星而努力,卻敗給了地球人發明的140字的推特。

作為一家公司的CEO,利用社交媒體所打造的名人影響力,在投入產出比上要高於商業營銷。在中國,錘子手機的羅永浩也深得其中的真傳,錘子手機幾乎沒有商業上的營銷推廣,這款手機的知名度,和羅永浩在微博上的“默默耕耘”是分不開的。

馬斯克也是社交媒體的重度愛好者,這一次,他觸碰到了底線。

我們歡迎CEO接受大眾媒體的採訪,更是樂見他們積極利用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各種新媒體發出聲音,大家喜歡一位活躍的CEO,這是商業領袖的前提條件。但請牢記,有些底線永遠不要觸及。

1,不要試圖觸及政治紅線。在這個高度敏感性的領域,除了在關鍵節點積極表態之外,不要試圖去調侃,或者其他打擦邊球的行為,這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敢於直言的任志強,有“任大炮”的美名,他在2016年2月25日發佈了兩條非常敏感的微博,有興趣的讀者自行查看,這直接導致他的新浪、騰訊微博被封,還被上級組織部門給予“察看一年”的處分。

2,不要妄議國家方針政策。還記得曹德旺所引發的一場關於實體經濟負擔的爭論嗎?在接受上海第一財經訪談時,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口無遮攔的說,“中國的稅負要比美國高出35%”,這勾起了實體經濟稅賦的沉重話題,媒體越熱議,商務部的壓力越大。

這位發誓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人,卻敗給了140字的推特

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

娃哈哈宗慶後並沒有吸取曹德旺的教訓,對浙江經視的記者說“我們要交500多種費”,節目一經播出,引起軒然大波。國家財政部和發改委很快給出了收費清單,一共只有317項,其中涉企收費只有216項,浙江省財政廳調查後發現,娃哈哈的收費項目不是500多項,而是63項,其中還包括企業自己繳納的會員費、檢測費。事後,曹德旺和宗慶後都通過主流媒體高調錶態,極力彌補,修復已經破壞了的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默契。

3,謹慎評價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包括競爭夥伴、合作伙伴,以及自己的供職/離職單位,媒體和社會輿論特別關注這一話題,在採訪過程中總是試圖引導受訪者做出評價。在黃光裕入獄後,國美電器的職業經理人陳曉試圖通過引進貝恩資本,對國內電器進行改造,失敗後陳曉選擇了離任。在離職時,陳曉曾與國美簽訂了一份《協議》,承諾不會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發表或公開其他國美電器股東董事及高管沒有公開的資料,包括集團任何成員經營策略資料等,不對任何人發表任何不利於其他董事、公司高管及公司的不利言論和評論等。

兩個月後,《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在頭版頭條刊載一篇《國美事件再露面,陳曉大爆國美財務漏洞》的文章,文章內容包括:大股東的很多做法不理智,價格已經失去了競爭優勢,內部存在財務漏洞等,還稱“一旦這個真相被消費者瞭解,那麼國美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國美的門店一旦開到二三級城市如果還堅持這樣的模式必然要死掉”、“對手要開370家,國美就要開480家,這完全是在賭氣”等。

這位發誓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人,卻敗給了140字的推特

陳曉與老東家國美電器打了6年的官司

國美電器將陳曉訴諸公堂,經過6年的司法程序,陳曉敗訴,最終被判返國美電器1000萬元的“補償金”。國美電器還試圖向索賠4900萬元,這一訴求沒有獲得法院支持。但陳曉出言不慎,代價可謂不菲。

4,不要和大眾情緒對抗。大眾情緒是非理性的,未必正確,但力量強大,企業陷入與大眾情緒對抗的泥淖,只能策略性的引導而不能對抗。聯想“5G門”事件是一則舊聞,也是一個烏龍,這則舊聞被“知乎”網友翻出來的,輿情危機被引燃。次日,聯想集團進行了澄清,華為的官方微博也“替”聯想集團發聲,但效果不彰。5天后,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坐不住了,與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一道,發佈了後來那篇頗有爭議的“致聯想集團全體同仁的一封信”。在信中,柳傳志說:

“今天我們不能容許有人朝我們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如純屬巧合也就罷了,若是有意為之,試圖衝擊我們的軍心,打垮我們的士氣,踐踏聯想人的尊嚴,打擊一個民族品牌的驕傲,我們所有的人,都絕不能、也絕不會有半分容忍!兄弟姐妹們,到了我們挺身站出來的時候了,朗朗乾坤,如果幾萬名員工都不能讓正氣自保,我們還辦什麼企業,我們就是一群窩囊廢!聯想的幹部要積極行動起來,全體同仁要積極獻計獻策,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誓死打贏這場聯想榮譽保衛戰!”

批評聯想的言論是在“潑髒水”,批評聯想的都是敵人,全體員工要誓死作戰,聯想“主動”站在了公眾輿論的對立面,這封信的打擊面太過寬泛,自然而然又成了輿論的“靶子”,本來已經漸趨降溫的負面輿情再次升溫,甚至把當年柳傳志和倪光南的恩怨、貿工技還是技工貿之爭,一併翻了出來,成為批判的素材。

5,不要違反信披規則。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中外皆然。不少CEO在描述公司的經營現狀和發展願景時,往往不經意間“洩露”公司的機密,一旦被監管機構抓住,輕則下問詢函,重則予以處罰。康恩貝董事長鬍季強說:10年後公司要達到1000億元,我們需保持30%以上的增速才行。按照預期,康恩貝今、明兩年的增速將達40%-50% 。媒體轉載後,康恩貝董秘趕在上交所發佈問詢報告之前,主動發佈澄清公告,說“該預期是董事長鬍季強根據今年以來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個人作出的。胡季強的預期不構成公司的預測和承諾”,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