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爲最仁義的太監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太監宦官一職從前秦時期就存在,一直是作為為皇室服務的人員。隨著朝代發展這個群體逐漸有了權利,甚至可以參政議政,干預國事。比如明朝大奸臣魏忠賢,這個人被稱為九千歲以一宦官身份操縱朝堂,干預國事,欺壓百官,使那個時期的明朝朝堂烏煙瘴氣。因為明朝被宦官把持朝政,且宦官大多品行不端,所以說起宦官人們對他們的印象都不好。但是就是有這麼這個太監,這個太監改了聖旨上的一個字,被後世認為是最仁義的太監。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這個太監叫張居翰,是唐末時期的一位宦官,為人正直,公正嚴明,仁心仁善。張居翰字德卿,河北清河人,唐鹹通元年被掖庭令張從玫收為義子,憑藉著義父的關係,張居翰得以做官從政。唐僖宗時,官至南護軍判官。唐昭宗時為內府令。張居翰嚴謹認真,處理政務能力出眾。天子為嘉獎他的功績,特地賜以緋色衣服。不久,他奉命去幽州監軍,因為為人和朗,與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成為好朋友,私交甚好。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甚至當他任期已滿需要回京時,劉仁恭還上疏挽留他。唐昭宗天覆三年,大軍閥朱溫和宰相崔胤為了一己私慾,聯名上疏昭宗說宦官為朝政之禍,宦官參政定然會為害社稷,請求誅殺宦官,昭宗此時已經沒有實權,大權盡在朱溫和崔胤手裡,這道上疏僅僅只是個幌子。於是朱溫和崔胤開始大肆剷除宦官,張居翰也在受迫害之列,因為與劉仁恭私交甚好,於是劉仁恭救下他,讓他得以保全性命。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唐莊宗遂下令令蜀王入洛陽覆命。但是當蜀王一行走到陝西一帶時,傳來李嗣源造反的消息,莊宗急忙鎮壓。這時有人獻計說莊宗出征但是太子遠在成都未回,國中空虛無主,倒不如將王衍一行人殺掉,以絕後患。莊宗於是下令誅殺王衍。到了張居翰下旨時覺得將王衍一行人都殺掉太過殘忍,但是皇帝命令不得不從,只能將誅殺王衍一行改為誅殺王衍一家。於此但是救下不少人的性命。後來莊宗逝世,倒也無人追究這件事情。

太監在傳旨的時改了一個字,救了上千人的命,被認為最仁義的太監

古代最仁義的太監,傳旨時故意改了一個字,挽救了上千人性命。若是尋常人,肯定不會違反皇帝的命令,但是張居翰仁心慈善,所以他敢改動皇帝的旨意,只為解救那些無辜人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