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资讯」10个要点让摄影作品看起来有“通透感”· 中影教育

中影教育 · 摄影资讯

什么让摄影作品看起来有“通透感”

光影,色彩,景深,清晰度都可以影响一张照片的“通透”程度,只有综合权衡这几个素材,才能实现照片的“通透。”

在开始讲解如何让照片通透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张通透的照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样才能在操作的时候有的放矢。

「摄影资讯」10个要点让摄影作品看起来有“通透感”· 中影教育

10个要点

1、通透-要有没亮的光线

画面明亮与否是能够直接影响照片是否可以带来通透感的要素。

2、反差、影调和层次

影响“通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图片中光影的反差与分布。倘若反差不足,画面容易“发灰”,反差太大,图片容易“重口味”或者出现局部欠曝和过曝的问题。

同样在树林拍摄,合理的反差和光影分布可以增强画面和人物质感以及我们今天讨论的“通透”效果。

景深的大小以及处理方式决定了图片的立体感和层次,进而影响图片“通透”程度。

3、通透-需要和谐色彩

色彩也是表现层次的重要手段,和谐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选择都可以让画面“通透”。下面这张图中,天空略带红色的黄和人物衣服略带青色的蓝形成互补色,拉开了人物和背景的距离。

4、通透-需要画面清晰细节可见

通透”和清晰是分不开的。一张清晰的照片,需要画面中物体边缘清楚,主体细节丰富以及主体层次分明。

5、通透-要选择合适的光源

在拍摄过程中,光源对一张画面的通透程度的影响是最大的。

6、注意环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大多数情况下,请遵循“前亮后暗,前暗后亮”的原则。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搭配明暗关系。

7、通透-需要控制景深

控制景深主要有两个方法:其一是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最佳的情况是选好前景和背景,将人物放在中间层。

其二是在不同距离上选择合适的焦距和光圈。但是不可过度虚化,否则可能导致背景糊成一片,反而削弱了层次。这两个方法需要配合使用才能表现出层次。

8、后期、调整影调与层次

在后期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曲线、色阶等常用工具进行整体调节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花时间去做“D&B”也就是减淡加深这个步骤。

第一步:分别建立一个减淡曲线和加深曲线,将蒙版翻转为黑色。

第二步:用白色画笔在两个蒙版上涂抹需要D&B的位置,营造出整体光影区域。

第三步:再利用曲线和色阶整体调整画面反差。

9、后期-调整色彩

分四步完成这一调色过程:

第一步:用魔棒选取背景并将边缘稍作模糊,在色彩平衡的中间调里减少黄、红、洋红的比重。让背景色彩看起来更有距离感。

第二步:用魔棒选取围巾区域,在色彩平衡的高光里增加青、绿和黄的比重,让围巾的蓝色偏青,与主色调偏红的黄色形成互补。

10、后期-增加清晰度

在完成颜色调整之后,我们需要让人物主体更加清晰。这里先复制一个包含所有图层的图层(Shift+Ctrl+Alt+E),将其转换为黑白(Ctrl+Shift+U)。然后,在滤镜里面选择“高反差保留”,数值设定在10以内即可。

随后,将这一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柔光便可见全图清晰度提高。此时用黑色画笔在蒙板上擦掉焦外的部分以防二线性增强即可。

中影教育

中影教育的摄影课程一直注重理论+实践结合。这是我们独有的特色。由多位中国著名人像大师,中国人像摄影十杰,国内十佳影楼总监和行业内领航者,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样片摄影师,中国顶级摄影讲师全程主讲,以国内大型影楼及大型工作室真实营运案例为基础,面向中国人像摄影从业人士精心传授国际摄影理论和实践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