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村里的移动支付,有人欢喜有人忧

曾几何时,出门在外不揣上点儿现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而如今,习惯了无现金的支付方式,面对店里店外醒目的二维码,只需轻轻扫一扫就可以为消费买单,真正“一部手机行天下”。从过去的掏钱包到现在的掏手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俨然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模式。

海螺沟:村里的移动支付,有人欢喜有人忧

超市赵老板:“ 现在到我们店里消费的客源主要是年轻人和游客居多,手机支付的占大头,这对大家都方便。现在我们都不用再去银行了,所以这种快捷方式挺好的。”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现在还有2亿多农村居民没办过银行账户,这些人尚且无法体验到金融带来的好处,更不用说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生活和事业便利了。在海螺沟景区因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界的交流融合,农村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遍了,不乏有赶得上“浪潮”的中老年人,但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提起手机支付,都会有信息安全、盗刷风险、隐私泄露等不少令人忧心的问题。

杨女士:“我们年轻人现在在外面买东西都是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很方便、很快捷。但是也有一个弊端,我们用手机扫的时候只会看到短信里面钱少了,现金就没有数,自己也不会感到心疼,这样就会造成我们过度消费、没有节制的消费。”

海螺沟:村里的移动支付,有人欢喜有人忧

老一辈人的思想是传统的,辛苦一辈子挣钱不容易,在这虚拟的数字下,钱变得看不见、摸不着,用手机链接个人银行账户的付款方式对于老一辈的人使用上难免有些距离。记者从部分村民的口中得知,对于为什么不用?他们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不会用,也不敢用。

海螺沟:村里的移动支付,有人欢喜有人忧

陶婆婆:“我们学起来很难,要学真的学不会,还有我觉得钱在手机真的不安全。”

移动支付让商家和消费者都感受到了便利,这本身是一件提升交易效率的好事。但在实际中,有部分商家却走向了排斥现金,甚至拒收现金的极端。

海螺沟:村里的移动支付,有人欢喜有人忧

客栈老板徐女士:“现在采用支付宝收款和微信收款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个对于客人来说比较方便、便捷。对于我们商家来讲移动支付能保证资金安全,减少找零麻烦。”

从服务的角度讲,所有商家都应当尊重客户的合理选择,包括使用现金的选择。除此之外,正如很多权威人士指出的,人民币现金属于法定货币,因此拒绝接受现金甚至可能涉及违法。

金警官:“要对移动支付的“过分使用”保持警惕。一是因为支付便利性导致的无节制消费问题。这一点是年青一代,尤其是那些自身控制能力较弱的年轻人需要关注的问题。二是要警惕移动支付数据被窃取或者滥用导致的账户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移动支付虽便捷,但如果不注意使用环境,频繁暴露于危险场景,就很可能得不偿失。”

作为一项基础设施,移动支付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潮流,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恐怕也属必然。移动技术本身的进一步普惠化可以缓解我们的部分忧虑,但要想真正确保这项技术不被滥用,实现成果共享,则需要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图文 吴娟 马俪伲 赵潇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