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以後,在中世紀的歐洲,也有過機械師製作機械鼓手、樂手、織布女工、理髮匠、油漆匠、馬車伕和司閽(管門人)的記載。這樣看來,人類製造機器人的歷史真可謂是源遠流長了。

製造現代機器人的設想是1954年由美國人喬治·丹佛爾首先提出來的。但是在那個時代產生的機器人,先天不足。它們手腳不靈便,腦袋也不聽使喚,雖有匹夫之勇,可以在人的操縱下代人去幹一些危險的差使,但因為它們畢竟離不開人的操縱,所以還不是獨立的“人”,充其量只是一種工具而已。由於這種機器人的智力大概只相當於甲蟲的水平,人們乾脆給了它們一個諢名——“甲蟲”。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甲蟲”的能耐有限,無法完成更復雜的操作,所以在1965年前後,人們又製成了第二代機器人。由於在機器人身上,集中了電腦模擬人工智能、仿生學、控制論、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尖端科學和高新技術的最高成就,因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課題和攻關項目。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無不以機器人的研製和使用為標誌,來顯示他們科技研究的水平和科技發展的實力,所以促使了機器人研究和製造的蓬勃興起。

這一時期的機器人裝備了微型電腦、信息處理和傳輸裝置,因而具有感覺、視覺、觸覺,具有學習、思維和運算的能力。這種智能化的機器人,具有超乎人類的完成複雜作業的能力,因此,它們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方面。在軍事上,可以用它們來為士兵在荊棘叢生的叢林中開道、排雷;為海軍的艦船到海底安置鐵錨、清除水雷等。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啟用它們從月球上取回標本。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機器人可以充當護士,晝夜不息地監護病人,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通知醫生前來治療;機器人可以充當服務員和售貨員,它們能幹而恭順,樂此不疲地為顧客服務,絕不會怨而生怒,跟顧客發生爭吵;讓機器人來當“衛士”,那它更是盡職盡力。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則新聞: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號稱“飛賊”的偷兒,潛入一位富商在郊外的別墅,正當他用戴著手套的手從女主人的首飾箱裡偷出一條價值連城的珠寶項鍊時,突然黑暗中有個“人”好似從天而降。只見此“人”在按響警鈴的同時迅速拿起話筒向警方報案。“飛賊”被嚇蒙了,當他丟下珠寶想落荒逃命時,此“人”的鐵掌已經像鉗子似的抓住了他。警車呼嘯而至,當他被警察帶去時,才發現自己這個跟頭原來是栽在一個機器人的腳下。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機器人能為人所不能,為人所不為,所以它的發展速度很快。20世紀70年代初,新一代的機器人又誕生了。這種機器人的智力相當於兩三歲的小孩,不僅能看、能聽、有觸覺,而且還能獨立解決問題。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制造的一個名叫“賽克”的機器人,科學家讓它到一間屋子裡把放在一張大平臺上的一個箱子拿下來。賽克走到平臺跟前,平臺很高,它覺得自己很難爬上去,於是它轉了幾圈,找到一塊木板,把木板的一頭擱到平臺上,然後順著“斜坡”爬上平臺,再讓箱子沿著斜坡滑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