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這兩天,知聞君看了一些明清古裝電視劇,劇中飾演官老爺的人每次出行的時候都要鳴鑼開道,但是大部分導演在拍戲時都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我國古代官員出行(或者出巡)所乘坐及隨行的儀仗也都有嚴格的區別,不同等級的官員,出行的依仗是迥然不同的,下面,知聞君就位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古代各級官員的出行標準。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古代官員正式出行的時候,除了轎子以外,還會用到的東西有:迴避牌、肅靜牌、官銜牌、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烏扇、黃傘等隨行儀仗,另外在儀仗隊的正前方還有“鳴鑼開道”,用來提醒前面的百姓人等避讓。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古代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被認為是必行的官儀;儀仗大小、鳴鑼多少下,也都反映了所使相應此儀仗官員的品級大小。 這裡知聞君詳細講解一下封建王朝官員的儀仗鳴鑼開道的含義:

督撫司道以上——相當於如今的省部級以上的官員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鳴鑼開道,鑼聲響13下,而且邊敲邊喊:“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13個字。意思是做官要辦事認真、講求誠信,節約用度,愛護百姓,安排勞役合情合理。另外鑼鳴13下的意思——

文、武、百、官、官、員、軍、民、人、等、齊、回、避。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節制武官——大體相當於地廳級官員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鳴鑼開道,鳴鑼11下,邊敲邊喊“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做官需要辯證處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極端,另外鑼鳴11下的意思——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回、避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道府知州——相當於副地廳級官員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鳴鑼開道,鳴鑼9下,邊敲邊喊“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意思是做官要強調認真和誠信,同時要求廣愛民眾,親近百姓,因為這部分官員接觸百姓的機率更大了。另外鑼鳴9下的意思——官、吏、軍、民、人、等、齊、回、避。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州縣知縣——縣處級官員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鳴鑼開道,只能響7聲鑼,叫7個字,這7個字是:“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同樣有很深的講究,因為縣令他們接觸百姓最多,最頻繁,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須自重自持,在各方面從嚴要求自己,另外鑼鳴7下的意思——軍、民、人、等、齊、回、避

盤點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標準,等級森嚴官威十足

大家看完古代各級官員出行標準後,有什麼感想?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