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美麗山東鄉村遊帶您遊遍美麗山東。本期帶各位讀者朋友走進蘭陵縣莊塢鎮河西村傳統民居。

河西村傳統民居位於中國牛蒡之鄉莊塢鎮政府駐地,西側為臨沂至郯城的西線公路,東側為南北流淌的古老文明的河流武河,武河流域現存有新時期文化、商周、漢的文化遺址東高窯遺址,現和莊塢牌坊一起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西村楊姓居多,明清時期為蘭陵地方望族。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傳統民居主要為祠堂,現存房屋8間.正殿5間,坐北朝南,設有走廊,全是木質頂柱,正殿為磚木結構,屋頂硬山式,祠堂南為節孝坊。該祠堂為蘭陵望族楊氏遺留的古建築,保存東西20米,南北100米,佔地面積2140平方米。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節孝坊傳說

世傳莊塢楊氏系北宋天波府楊家的一支,明初來莊塢定居,到明朝中葉,已成為臨郯一帶的名門望族。數百年來,楊氏族眾努力踐行“精忠報國,至孝維家”的祖訓,湧現出了許多盡忠盡孝的優秀人物。清朝嘉慶年間楊績(莊塢楊氏第十二代傳人,字著常)的夫人劉氏(楊績原配周氏早亡,續劉氏)就是其中一員。楊劉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感情篤好。誰料續繼婚後不久得了重病,難以醫治。看病的郎中信口胡言,稱其開出的藥方須得人肉做引才有奇效,劉氏為救丈夫,毅然捨身割肉。丈夫去世後,劉氏恪守封建女德,寡居貞潔,終老楊門。楊氏族眾將劉氏的美德懿範報經地方長官奏明聖上,嘉慶帝於1804年下旨封賞,建節孝坊以彰劉氏。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臨沂鄉村行,蘭陵縣河西村傳統民居亮眼

據節孝坊的副匾記載,當時的山東巡撫、滿州才子鐵保,山東學政劉鳳誥,山東布政司陳仲琛,沂州知府克什納、蘭山縣(清代莊塢屬沂州府蘭山縣管轄)知縣張廷楠等山東省、臨沂縣的地方政要均參與了節孝坊立建的奏請事宜,戶部主事、著名書法家宋潢題寫了全部四幅對聯,凡此種種都證明了清廷對節孝坊修建十分重視及節孝坊修建的重要性。節孝坊的後面同時建有楊氏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