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里的文壇佳話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壯闊的英雄史詩。在這部史詩裡,曹操無疑是一個耀眼的明星。他揹負著“奸雄”罵名,但他的才華、謀略、胸襟、氣魄卻是整個三國時代獨樹一幟的。他開創了魏晉基業,也刷新風氣,給當時的文壇吹起了一股雄渾的新風。論曹操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造詣,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陸遜等人或可以與曹操爭鋒,但若論起文學成就,估計以上這些人也不敢自詡和曹操在一個能量級上。

漢朝末年的時候,漢靈帝任命梁鵠做了選部尚書。選部,就是後來的吏部,今天的組織部。在古代的六部裡,吏部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到了宋代的時候,吏部尚書一般都是樞密院副使兼任,在朝野和民間,吏部尚書也被人尊稱為“天官”。吏部掌握著朝廷裡官員和士子們的考核和升降榮辱,幾乎是命運主宰。民間自古有“天官賜福”的說法,吏部尚書掌管祿位,人們當然期盼能夠得到他的青睞和恩賜,所以就有了這個別稱。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梁鵠塑像

當時的選官用人主要還是推舉,各個大家族、朝廷裡的要員和地方官會定時向朝廷推舉可用之才。28歲的曹操也因為“孝廉”而被推舉上來,推舉的人給“天官”梁鵠的任用建議是洛陽令。但這個梁鵠瞭解曹操平素的為人,知道曹操整體喜歡閒遊閒逛、玩貓逗狗、不務正業,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距離“孝廉”二字尚且距離挺大。況且洛陽是首府所在,天子腳下,怎麼能任用這樣一個紈絝來擔任一把手。於是,梁鵠就頂著推薦者的壓力,愣是沒有簽署曹操做洛陽令的文件。當然,曹操後來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依然是當了洛陽令,而且很稱職,也用“五色棒”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但這已經是梁鵠不再擔任選部尚書以後的事了。不過,梁鵠和曹操的樑子也就從此結下了。

說起這個梁鵠,他在為官的官德方面無可挑剔,這從他能夠堅持原則,不屈從權貴,不簽署曹操的任命令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來。但這個人又屬於那種比較典型的文人風範,性情很是放達,很有點疏懶不羈的味道。他很愛喝酒,喝酒的時候也不帶錢。本來他也沒什麼錢,堅持原則的一般都是清官,清官自然就沒有太多用於消遣的餘錢。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古代酒館的復原情景

他每次去酒館喝酒,喝醉了就在牆上寫字。大夥都喜歡看這個醉漢寫字,但他明確表示,不能免費圍觀,須得掏一點門票錢。於是,圍觀的人就一文兩文地出,然後觀賞他的“創作”。直到酒錢足夠付賬了,他就拿起抹布,將自己的“作品”抹去,然後踉踉蹌蹌,一路高歌地走出酒館。有時候,他也會醉倒在街頭,直到遇到好心的人把他送回家。

梁鵠這種“賣藝喝酒”的方式,就相當於今天的學生“半工半讀”,靠自己的手藝喝酒,也因為他獨特的表演,給酒館增加了人氣,活躍了氣氛。於是,每次看到梁鵠進來,酒館夥計就會主動筆墨伺候。但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梁鵠的字的確是寫的好。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影視劇裡的曹操形象

他這種逍遙日子沒有過多久,董卓就帶兵進了洛陽,一時間洛陽烏煙瘴氣、雞飛狗跳,朝臣個個惶惶不可終日。梁鵠是人醉心不醉,他可沒有膽量與董卓這樣的人同朝為官,於是倉皇之中逃到了荊州,投靠荊州刺史劉表。這劉表名列當時的“八俊”,為人高雅,最為喜歡結交文才之士,梁鵠自以為到了劉表這裡,就找到了知音和靠山,可以繼續過悠哉樂哉的日子了。

俗話說“冤家路窄”,梁鵠的安穩日子再次沒有過多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去世,曹操的大軍隨後也攻佔了荊州,梁鵠的靠山倒塌了,而且連選擇繼續逃亡也沒有去處可供選擇了。梁鵠很清楚,自己當年在選部尚書任上的時候,壓制過曹操的事曹操一定還記得。今天曹操兵勢強大,自己又是曹操的對頭劉表的門客,這次落到曹操手裡,決計沒有好果子吃。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民間藝術大師的雕塑作品《負荊請罪》

思來想去,梁鵠決定“豪賭”一把,他把自己的生死存亡全押了上去。他模仿當年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事例,命令家人綁了自己,然後主動來到曹操的軍中大帳,請求曹操處置他。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曹操被描繪成了一個陰險奸詐、妒賢嫉能、心胸狹小的人,例如他藉口殺害以聰明多才著稱的楊修,自小就知道讓梨、孝悌之名遠播的孔融,滿門抄斬董承一家,毒死皇后、殺害呂布、華佗……簡而言之,凡是反對曹操的,或者站在曹操對立面的,甚至稍被曹操疑心的,曹操沒有放過任何人。這些人都死得很慘。梁鵠也自知這次“豪賭”贏面很小,八成是死定了,但他也別無選擇了啊。凡事,想明白了就坦然了,坦然了也不恐懼了,梁鵠那個時候估計正是這個心態。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影視劇裡的曹操

出乎意料的是,曹操見到梁鵠,立即命人解除了他身上的繩子,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梁鵠原來預料的刀斧加身瞬間變成了酒肉相待,梁鵠內心充滿了驚喜,當然也充滿了疑惑。然後曹操也很坦然地告訴梁鵠,知道梁鵠是當年壓制自己的“天官”,更知道梁鵠曾經是自己的對頭劉表的門客。但這些對於曹操都不重要,因為曹操還知道,梁鵠是擅長“八分書”(介乎隸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過渡性書體)的書法家,聲名遠揚;梁鵠為人狂放不羈,但是人品高潔,平生除過好酒再無其他惡行。

更讓梁鵠驚喜的是,在曹操的指示下,他看到曹操的行軍打仗裡掛著一幅絹帛寫就的書法作品,細看之下正好是自己寫的。曹操告訴梁鵠,說他深知梁鵠的心性為人,天生不喜歡被束縛,所以也就不考慮做官的事了。做了官處處要遵守規矩、服從命令,不能讓梁鵠自由自在,更不利於他的書法創作。藝術是崇尚自由的領域,同樣作為一個文藝男人的曹操自然深諳其中的妙諦。

文人自有貴重處,奸雄心胸也非常人可猜度,狼煙烽火裡的文壇佳話

梁鵠存世的書法作品欣賞

曹操給了梁鵠俸祿,令其安心生活和創作。後來曹操的很多匾額、題字都是梁鵠的大手筆,例如丞相府、銅雀臺、魏王宮,甚至包括他出行的時候的號旗上那個豪邁雄闊的“曹”字,都是梁鵠這個“八分書”專家的傑作。梁鵠至今能夠看到的遺世墨寶有《孔子廟碑》、《受禪表》兩幅,人們至今還可以通過作品稍加領略這位千年前的書法家的風采。

一個生性放達的文人,一個雄才偉略的奸雄,本來可能會走了俗套,上演一出有仇必報的劇目,豈料文人有他的貴重處,奸雄的心胸豪闊也非常人所能逆料。於是,一段令人讚歎的文壇佳話就在烽火狼煙的三國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