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保險忽略這些問題,損失會很大

今天寫篇會掉粉的,關於買保險,如何避免被忽悠。

過去這一年多,我們石榴詢財的理財師,接了上百筆保險諮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忽悠的很慘。

老南一直認為,保險是好東西,但為何在國內,一直名聲不好?甚至有“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的段子?說白了,保險,被“賣”壞了。

最近買保險忽略這些問題,損失會很大

遠離人情單

幾乎80%以上,買保險買錯的,都是因為人情單。

來自多年不聯繫的同學、同事、朋友,或者別人介紹。一般就那麼一句話“保險本來就要買的,順便幫幫忙,就我這裡買吧”。

這些人情單,大部分源自剛入行的新人,對保險基本不懂,只會機械化的營銷話術。

而且,基於業績壓力和收入壓力,往往只推薦銷售提成高的產品,而不考慮是否真的適合。

當你把未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家庭保障,就這樣錯誤配置出去。

等過半年,反應過來時,人家早就不幹這行了。

退保?你交的保費損失大半,讓你下不了手。

所以,遇到從業不到一年的人情單,謹慎。

遠離保險談收益的

保險監管部門,反覆強調“保險姓保”,說白了,保險產品的本質和優勢,就是保障。而不是高收益。

在你家庭遇到死亡、重大疾病、意外時,能有一筆救命錢,這才是正道。

但凡推薦保險時,和你談收益率多高多高,談未來可以返還多少收益的,不是無知就是無恥。

買個評級高點的債券基金,長期算下來,收益率秒殺保險,關鍵還隨時可以贖回。

遠離不談風險只推產品

當你遇到一個銷售員,對你的家庭財務情況毫不關心,對你的身體健康狀況不聞不問,上來就推薦保險產品,那基本可以直接拜拜了。

不知道家庭財務情況,如何測算家庭風險?如何測算適當的保額?連身體健康狀況都不瞭解,如何完成疾病告知?

所以,買保險真的不是買幾份保險產品,而是買一個全面的家庭保障方案。

遠離不談合同的

如果買保險前,只給你看印刷精美、文采飛揚的推廣摺頁,或者朋友圈各種雞湯、案例,但隻字不談保險合同,你就要小心了。

法律社會,一切以合同為準。更何況這幾年監管的猛壓下,各家公司的保險合同,只要你初中水平,還是看得懂的,看不明白的地方,就問清楚。如果銷售解釋不清楚,那就找個能解釋清楚的。

一份20年,甚至一輩子的合同,花半個小時,讀下合同,還是有必要的。

遠離不講除外責任

正如法律不是萬能的,保險也不是萬能的。在看合同時,不但要關注能保什麼,更要關注,什麼不在保障範圍。

典型的如重大疾病保險,心臟薄膜手術,一定要開胸才賠付。現在醫療發達了,很多都是微創。嗯,微創不賠付。

這沒有對錯,就是合同約定的,你沒了解清楚,到底是保險是騙人的?還是保險銷售是騙人的?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吧。

遠離各種營銷話術

和你說保險可以避債、避稅,直接拜拜吧。

江蘇無錫法院,剛執行了一筆1000多萬的保險。巧的很,執行法官正是老南的同學,還特地打聽了下案情。

估計這老闆,把當初忽悠他買保險可以避債的銷售,恨出一個洞。

還有保險可以規避遺產稅,老南之前的文章就寫過,全球都在逐步退出遺產稅,大陸地區的稅收立法,目前也沒有遺產稅。

所以,這些話術,賣的不是專業,而是營造虛假恐慌。

今天這篇老南想說

所以,如果要買保險,或者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堆保險,還感覺懵懵懂懂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當然,你可以說,我被銷售誤導了,可以去和保險公司打官司。是的,也許是可以。但是,救命錢是有時效性的,一場一到兩年的法律訴訟。期望遲來的正義,不如購買前,謹慎點。

最後,祝你遇到一個靠譜的保險人,給你一個靠譜的家庭保障方案。

-END-

作者:南小鵬,石榴詢財首席理財師,國際金融理財師(CFP)持證人,江蘇省理財師協會秘書長,金融投資從業十四年,曾任海通證券高管和國資紫金所負責人。解讀投資,透視風險,以理性和專業陪伴你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