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說起二戰,就不得不說蘇德戰爭,而說起蘇德戰爭除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坦克大決戰之外,當數二戰蘇軍狙擊手的傳奇故事最為驚心動魄。比如瓦希裡-扎伊採夫,他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狙殺了225名敵人,而且其中還有11名敵方狙擊手,狙擊手之間的對決真是太精彩了。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而基輔大學歷史系女學生柳德米拉更是在二戰時斃敵309名,成為蘇軍狙擊手中的殲敵冠軍,而像扎伊彩夫和柳德米拉這樣的狙擊手,蘇聯紅軍當年訓練了一大批,他們的成績可能不如兩位英雄,但是卻在戰爭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據統計,二戰時每殺死一名士兵平均需要2.5萬發子彈,然而同一時期的一名狙擊手平均只需要1.3發,除了專業的狙擊訓練,過硬的心理素質之外,一把出色的狙擊槍及瞄準鏡更是不可或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蘇聯狙擊手當年使用的兩種狙擊槍瞄準鏡,看看是什麼讓他們成為戰場上的死神。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PE型瞄準鏡

PE型瞄準鏡是為狙擊版莫辛-納甘步槍打造的。有趣的是,這種瞄準鏡的最早版本來源於德國。在蘇聯剛開展狙擊手計劃之初,國內並沒有合適的瞄準鏡。於是,蘇軍通過軍事合作接收了納粹政權提供的蔡司Dialythan瞄準鏡,將其安裝在“龍騎兵”步槍(莫辛-納甘1891型短槍管版)上。蘇軍在蔡司Dialythan瞄準鏡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最終得到了PE型瞄準鏡。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PE型瞄準鏡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目鏡焦距80毫米,視場5度,分劃為1-14,每個分劃100米,對應於100-1400米的瞄準距離。PE瞄準鏡可調高低、風偏和焦距,鏡架系統安裝在六角形機匣頂部對正槍膛中線的位置上,但這種中線型鏡架不適用於圓形機匣,所以在1938年後的鏡架改為安裝在機匣左側的形式,側式鏡架系統也便於裝填和使用機械瞄具。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說來可笑,蘇聯雖然獲得了德國蔡司Dialythan瞄準鏡,卻因為生產水平低下,仿製成功後的PE瞄準鏡密封性能很差,無奈之下,只能取消了PE瞄準鏡的調焦環,以簡化生產工序和改善鏡體的密封性能。這種新的瞄準鏡被稱為PEM瞄準鏡。安裝這種瞄準鏡的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大概在1937-1939年間開始服役的。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PE/PEM系列狙擊步槍是蘇軍狙擊手計劃的開端,而且產量極大,直到20世紀60年代,仍然有許多PE/PEM狙擊步槍在使用。

PU型瞄準鏡

PU型瞄準鏡很堅固,放大倍數為3.5倍,長169毫米,重270克,採用簡單的歐洲三柱分劃。風偏調整螺在左側,刻度從 10到-10;高低調整螺在鏡體上方,瞄準鏡安裝在機匣左側。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PU型瞄準鏡也適用於多種重型武器,包括14.5毫米機槍、12.7毫米機槍,有些用於重機槍的瞄準鏡的射程可調到2200米。當然配用PU型瞄準鏡的仍然是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第一批安裝PU型瞄準鏡的莫辛-納甘M91-30狙擊步槍在1942年底由圖拉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首次生產,大多數配裝PU型瞄準鏡的狙擊步槍是在1942年-1944年生產。據不完全銃計,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1942年就生產了53195支M91-30PU型狙擊步槍;而圖拉兵工廠的數量也不少,但是具體數字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不過由於PU型瞄準鏡的倍數小,只適合在600米距離內進行狙殺。此外,因為瞄準具重疊地安裝在機匣蓋的後方,擋住了彈夾插口,致使狙擊步槍不能裝入普通的五發彈夾,只能一次裝一發子彈,也樣就大大地降低了戰鬥效率。

致命鎖定!二戰時蘇軍的狙擊槍瞄準鏡,最早版本居然來自德國

非常有意思的是,由於2001年電影《兵臨城下》火爆熒屏,許多槍支收藏愛好者都想要買一把M91-30PU狙擊步槍,導致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能看到該型武器了,因此價錢也在逐年提升,隨之而來的各種贗品也相繼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