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舉——黨政軍三位一體便衣隊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舉——黨政軍三位一體便衣隊

始建於1933年秋,大力發展於1935年春季後,成為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開展地方工作基本力量——黨政軍三位一體的武裝便衣工作隊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遭到敵人嚴重摧殘的特定歷史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的革命形式。

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後,根據地在敵人的分割、包圍、清剿下逐漸縮小,黨和蘇維埃、紅軍的處境極為艱險。

當時留在鄂豫皖邊區的便衣隊有30幾個,而皖西僅有一個,其餘都在鄂東北。把便衣隊提高到戰略地位,真正用黨、用蘇維埃、紅軍及游擊隊的全部力量,去發展這種武裝形式,使便衣隊建設進入大發展階段的正是時任邊區黨政軍領導工作的高敬亭。

1935年開始,高敬亭首先從皖西開始,有計劃、有目地地大批派遣具有人少精幹、行動便捷、不容易被敵人發覺的便衣隊,去建設根據地。他親自挑選人員,配備武器,不斷檢查,總結經驗。

到1937年初,全邊區便衣隊發展到89個,另外有16個不脫離生產的小便衣隊,分佈於邊界22個縣,遍及東起霍山、潛山,西跨平漢鐵路至應山,南抵蘄春、黃梅、廣濟、黃岡,北達信陽、固始的廣大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