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古時候,人們戴的帽子。往往都是與自身的社會地位相對應的。好的帽子就像現在的豪車名宅一樣。但是,如果你想帶一個高級的帽子出去撩妹。那麼估計很有可能妹子沒撩來,反而惹來了殺身之禍。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據說,最早的帽子。是由華夏的始祖,皇帝發明的。 這時候的帽子還不叫帽子,它有著自己更高級的叫法。“冠”或“冕”。只有帝王,或者文武大臣才有資格戴帽子。表示出他們的地位和權力的大小,是身份的象徵。可不是你想帶就能帶的。後來,藉由此逐漸生成了一種官僚秩序。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古代冠冕制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還是隻有官員才有的帽子能戴。像孔子、孟子這樣的大學者都還是帶不了帽子的。他們只能用帕頭吧頭部裹住。因此他們常常教育自己的學生要有“軒冕之志”。就是希望學生們可以走那種坐著車子、戴著帽子的仕途之路。此時的老百姓,就只能用巾把頭髮束起來,而窮人們只能用麻繩。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到了漢朝,對於戴帽子有了更明確的規定。此時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教冠。老百姓還是不能戴帽子的,但其實只要男子過了二十歲就應該戴帽子了。但是由於你是平民,帽子還是與你無緣。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以至於沒有官職的儒人、雅士都可以戴帽子了。但是平民還是沒得戴。 只能用一塊黑色的頭巾包在頭上,這邊是烏紗帽的雛形。其實我們之前所說的帽子,他們都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帽子。他們更多的時當時社會的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當時,北方胡人頭上戴的才是真正的帽子。它具有禦寒、防暑、防風沙等實用功能。但是因為中原的普遍漢化,這種帽子並沒有流行起來。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一直到了隋唐的時候,社會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帽子的傳統象徵意義越來越淡化了。一般的讀書人,和有錢的商人都開始戴帽子了。但是有規定的樣式。宋朝有典型的書生帽和商人帽。但是最有特點的時宋朝的官帽。相傳,這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發明的。在上朝時,他發現大臣們的竊竊私語很不禮貌。他非常惱火,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官帽的兩旁加了一個長長的耳朵,杜絕了這種事情的發生。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明朝建立以後,恢復了冠冕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以前。烏紗帽是人人能帶的,但是到了洪武三年國家規定平民不能戴烏紗帽。烏紗帽成為了做官為宦的代名詞。明朝官員在重要場合如果帶錯了帽子,甚至會被處以死刑。

清朝入住中原以後,帽子有了顛覆性的變化。任何人都可以戴帽子。到了清朝末年,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像紳士帽、禮帽、氈帽瓜皮帽等等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之中。帽子普及了,他的使用價值才開始有作用。

人靠衣服馬靠鞍,看看古代官人他們戴帽子的時候,都有哪些講究

請使用手機"掃一掃" 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