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天津始于三岔河口。清代,天津“当海河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三岔河口地位具有“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的空间地缘优势,交通便捷,漕运发达,工商福辏,寺院祠堂云集,文教事业兴盛。而衙署林立、官气十足,也是这一地域的历史特征之一。尤以近代最为典型,且以三口通商大臣衙门,北洋通商大臣衙门,直隶总督衙门为代表。全是天津清代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显著标志。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从设直隶总督衙门于金钢桥头,到修建北站,从修建大经路(中山路),到在窑洼浮桥处改建为金钢桥,河北新区的全面开发拉开了帷幕。

随着交通的升级,各新型管理机构很快在这一带建立起来。政治、工业、经济、教育、文化等都发生着大变革。这个地方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天津新世界的大门,它的名字叫鸿顺里......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鸿顺里街道所辖区域,历史上称为东窑洼、西窑洼,林林总总共有50多个重要的旧址,其中包含了北运河沿岸旧址、承上启下的交通重地、经济崛起的各类工厂和一些民办企业,更有教育文化兴起的各学校教育基地、各类名人故居和私宅园林等等。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天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天津,从此处崛起


可以说没有三岔河的交汇就没有天津城!最早的天津聚落,大都是靠着海河而生的小渔村,所谓“万灶沿河而居”,就是这么来的。自从有了这河运关卡,天津这片土地上才开始有了生机和后续爆发力。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三岔河口


三岔河口一带不仅逐渐变成了天津的核心地带,还是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开放的实验中心。清末民初时期的天津,成为北洋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如今老一辈的天津人还是会围着河口遛弯、垂钓......无论春夏秋冬,在这儿你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这天津式的乐活。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河口这儿的金钢桥也曾是在天津鼎鼎有名的开启桥之一,前身是清同治十一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来天津搭建的新浮桥,后来改建成双叶承梁式钢架桥,也就是金钢桥!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金钢桥


当时,从北站通过大经路、金钢桥,直达海河对岸,交通十分便利。后来金钢桥被日军拆除,桥梁制造军火,仅余下四座桥墩。在新金钢桥改建竣工后,一座微缩版金钢桥在金钢公园落成。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金钢公园

位于鸿顺里街道,中山路286号

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推行新政,直隶总督衙门就设立在这里。民国年间,改称直隶总督政府。七七事变后,这里被炸成废墟,直到1949年建成了这座“金钢公园”。在天津市民心中,老金钢桥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如今的三岔河口已是一片繁华景象,横跨河北区、红桥区的永乐桥“幸福摩天轮”,也成为观水、赏景的好地方。但我们还是能通过河边的纪念碑文,发现这些重要的过往。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京杭大运河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三岔河口记、潞河督运图


金钢桥海河堤岸上有块百米浮雕墙,上面雕刻着清代画家江萱所绘的

《潞河督运图》浮雕,以及当代史学家南炳文撰写、书法家李德海书写的《三岔河口记》碑文,描绘了三岔河口的历史变迁。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潞河督运图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天石舫码头

位于鸿顺里街道,七马路与李公祠大街交口西150米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天石舫码头(北开渡口)

天石舫码头是海河最后一个老渡口遗址,是当年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津渡之处。北开渡口曾是连接红桥三条石工业区与河北轻工业区的交通要道,鼎盛时期,日渡客量达7000人次。在此建石舫,寓意深远,再现了天津城市名称的由来。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耳闸

天纬路与李公祠大街交叉口东100米

在新开河与北运河交汇的地方,“耳闸”是天津清末的水利建筑设施。初为堤头村引河滚水坝,1919年拆除后,1921年在原地上改建为新开河水闸,是

为海河分洪和通航而建。1921年和1924年天津两次大水,海河得以无恙,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近代水利设施使用水泥,以此为肇始。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历史上的“河北新区”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贯穿古今中外。从1902年8月开始,直隶总督袁世凯推行“新政”,

开辟“河北新区”。河北新区开发中,首先就是开辟“大经路”主干道,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二是新建一座名为“北站”的火车站。从此开辟了这一方天地!

中山路(大经路)连接了北站与海河,北站连接京奉铁路(1929年改称北宁铁路) 、津浦铁路北段,是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大经路直通金钢桥,穿过海河彼岸,沟通老城厢。这样便捷的交通直接推动了河北新区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大发展。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与这条百年历史老街相接的还有14条纬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周围拥有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文化遗存。海河畔的潮起潮落,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缩影。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中山路


如今中山路人流穿行过往,又有多少人知道,每天经过的中山路竟然这么厉害呢?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河北区中山路东端古老的“北站”只剩下一趟去往蓟州的918。1903年建成后,这里成了天津铁路枢纽的咽喉,最早叫“新开河火车站”,后一度成为天津总站。随着天津的发展变迁,成为现在的“蓟州短儿”。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北站天桥现在已经成为众多影视剧追捧的取景地,像浦口火车站一样,这里上演过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既有风花雪月,也有爱恨情仇。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工业发展的基石


老一辈儿的天津人都以自己当工人为骄傲,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既视感。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也正是因为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天津的政治地位、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才能得以提升!至今我们还能追溯到一些留存下来的旧址,比如:

曾经引领全国的造币厂,先后由袁世凯和周学熙在天津筹建“北洋银元局”和官银号,生产出铜圆、辅币投放市场。不仅稳定流通市场,还增加了国库财政收入。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北洋银元局-户部造币总厂旧址

天津造币总厂曾是清末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造币中心,是全国9个造币分厂的总厂。这里既是全国最大的银元铸造基地,也是祖模雕刻国产化的发轫地。直到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把造币中心南迁至上海,造币总厂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现在的造币总厂部分旧址还在,但模样已经变啦!

同样的还有电话六局大楼以及朱德同志曾经视察过的天津锻压机床厂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电话六局大楼

位于鸿顺里街道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流津岁月|百年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还得来“鸿顺里”瞧一瞧……


▶锻压机床厂

位于鸿顺里街道,月纬路70号


除了这些,还有

乳胶厂、第一金属制品厂、恒源纺织公司、北洋劝业铁工厂等各类工厂都曾在鸿顺里周围历经兴衰,不管现在我们是否还能寻到它们的踪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正是因为有它们的出现,才有了天津今天的繁荣。

编|关富青

审核|李阳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